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漳州华安高山族“杵舞”的舞蹈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9 07:04

  本文关键词:漳州华安高山族“杵舞”的舞蹈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杵舞”被称为“杵歌”“杵乐”或“杵音”,是古人用杵臼舂米时留下的劳动娱乐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为独立的艺术表演形式,同时也是台湾高山族舞蹈中独具特色的表演性舞蹈形式。它不仅蕴含了这个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底蕴,同时也反映出这个民族人们的劳动、生活、风俗和宗教信仰。上世纪三十年代,为躲避战乱,一部分高山族人远洋涉海来到祖国大陆的东南沿海,随着高山族同胞的迁移,也将高山族的传统舞蹈文化——“杵舞”带入福建省。漳州华安居住的高山族同胞们,将自己平日劳作与舞蹈艺术相结合,创造出这独具民族特色的传统舞蹈——漳州华安高山族“杵舞”。在漫长的岁月里,漳州华安高山族“杵舞”在继承固有的传统文化基础上,不断的吸收当地的文化加以传承和发展而形成的独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本文通过多次“田野调查”获得了丰富的资料,运用文献分析法、田野调查法、形态分析法、文化阐释等方法,同时借助民族舞蹈学、舞蹈生态学、历史学、宗教学、民俗学的研究方法,以漳州华安高山族“杵舞”为研究主体,试图将“高山族“杵舞”的艺术特征融入其自然、社会的生态环境大背景下展开多维的综合研究,以找寻其舞蹈形态形成的文化成因以及漳州华安高山族“杵舞”的文化价值与传承发展。
【关键词】:杵舞 舞蹈形态 文化成因 文化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722.22
【目录】:
  • 中文摘要2-3
  • Abstract3-4
  • 中文文摘4-8
  • 绪论8-14
  • 一、研究缘由与意义8
  • 二、研究现状8-11
  • 三、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11-12
  • 四、研究难点和相应的解决办法12-14
  • 第一章 漳州华安高山族“杵舞”的历史源流14-18
  • 第一节 台湾高山族“杵舞”的起源14-15
  • 一、关于“月亮”说14-15
  • 二、关于竹子的传说15
  • 第二节 漳州华安高山族的历史渊源15-18
  • 一、清朝中晚期经贸往来15-16
  • 二、抗日战争军事翻译16
  • 三、内战强制服役者16-18
  • 第二章 漳州华安高山族“杵舞”的舞蹈形态及其特征18-40
  • 第一节 漳州华安高山族“杵舞”活动相关背景介绍18-21
  • 一、漳州华安高山族“杵舞”的概况18-19
  • 二、漳州华安高山族“杵舞”活动描述19-21
  • 第二节 漳州华安高山族“杵舞”的节奏特征21-23
  • 一、“击臼”的来源21-22
  • 二、“击臼”的节奏22-23
  • 三、“杵歌”的歌词分析23
  • 第三节 漳州华安高山族“杵舞”的舞蹈形态特征23-34
  • 一、“杵舞”的动作来源23-26
  • 二、“杵舞”的舞蹈形态特征26-33
  • 三、“杵舞”的构图分析33-34
  • 第四节 漳州华安高山族“杵舞”的道具服饰特征34-40
  • 一、道具特征34-36
  • 二、服饰特征36-40
  • 第三章 漳州华安高山族“杵舞”的文化成因40-48
  • 第一节 舞蹈生态学理论观点40-41
  • 第二节 文化成因41-48
  • 一、自然环境生态的影响41-45
  • 二、社会环境心态的影响45-48
  • 第四章 漳州华安高山族“杵舞”的文化价值与文化传承48-54
  • 第一节 漳州华安高山族“杵舞”的文化价值48-50
  • 一、漳州华安高山族“杵舞”的历史价值48-49
  • 二、漳州华安高山族“杵舞”的地域价值49-50
  • 第二节 漳州华安高山族“杵舞”的文化传承50-54
  • 一、融入民众娱乐生活50-52
  • 二、融入舞台创作52
  • 三、融入文化旅游活动52-54
  • 结语54-56
  • 附录56-58
  • 参考文献58-60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60-62
  • 致谢62-64
  • 个人简历64-6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叶红旗;;台湾高山族音乐研究述论[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6年03期

2 陈卫业 ,李才秀;高山族民间歌舞与生活的关系[J];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1年02期

3 明伟;;宝岛台湾的少数民族——高山族[J];中国民族教育;2012年06期


  本文关键词:漳州华安高山族“杵舞”的舞蹈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69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4969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5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