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由汉至唐西域乐舞的传入及其传播特点

发布时间:2017-07-15 12:02

  本文关键词:由汉至唐西域乐舞的传入及其传播特点


  更多相关文章: 唐西域 西域 乐舞 传入 及其 传播 特点


【摘要】: 本论文主要以汉代至唐代西域乐舞在中原的传播为主要研究对象。在研究方法上,主要运用的是音乐史学的研究方法,同时与传播学的研究方法相结合,对西域乐舞传入中原的文化传播作分析和研究。 全文的正文共分三章。 第一章“两汉时期西域乐舞的东渐”,对西汉时期西域乐舞在中原的传播(包括张骞出使西域与《摩诃兜勒》传入问题的讨论、《上林赋》中有关西域乐舞传播的记录、汉初宫廷中的《于阗乐》等关于汉初西域乐舞传入问题的讨论)、东汉时期西域乐舞在中原的传播(包括西域乐舞在宫廷中的传播、西域乐舞在民间的传播等有关内容)以及西域乐舞的传入与汉代宫廷“部乐伎”的乐舞组织形式的关系等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 第二章“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乐舞在中原的传播”,对这一时期西域乐舞在中原的较大规模传播作阶段划分,在时间上大致划分为:西晋末至北魏建立;北魏建立至北魏分裂;北魏分裂至隋建立这三个阶段。这在本节中,是用“第一波”、“第二波”、“第三波”的概念来表示和划分这一历史时期西域乐舞传入的不同阶段特征。从整体上揭示其“多波传入”的特征。另外,还对西域乐舞在东晋、南朝的传播以及西域乐舞的传入与宫廷“部乐伎”乐舞组织形式的关系等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 第三章“隋唐时期西域乐舞的传播”,其中主要对隋唐西域乐舞在中原内部的传播以及西域乐舞的传入与宫廷“部乐伎”乐舞组织形式的关系、以及其他相关性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本文的研究,对汉唐时期各类西域乐舞在中原的传播过程、方式及其文化效应给予了较为充分的分析。其中对各历史时期中不同西域乐舞传入中原的途径和方式、影响西域乐舞传播的历史原因及西域乐舞传入后所产生的影响、对西域乐舞传入中原的传播特点和规律、对西域乐舞传入中原后再传播的特点和规律、对西域乐舞与历代宫廷“部乐伎”乐舞组织形式的构成和影响,均做了专门的分析与研究。对于本文的研究及其成果,,在文后专设有“结论”一节给予说明。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J709.2;J609.2
【目录】:
  • 7-9
  • 第一章 两汉时期西域乐舞的东渐9-18
  • 一、 西汉时期西域乐舞在中原的传播及相关问题的讨论10-13
  • (一) 关于张骞出使西域与《摩诃兜勒》传入问题的讨论10-11
  • (二) 《上林赋》中有关西域乐舞传播的记录11-12
  • (三) 汉初宫廷中传自西域的“于阗乐”12-13
  • 二、 东汉时期西域乐舞的传播13-14
  • (一) 东汉时期西域乐舞在宫廷中的传播13
  • (二) 东汉时期西域乐舞在民间的传播13-14
  • 三、 西域乐舞的传入与汉代宫廷“部乐伎”的乐舞组织形式14-16
  • 四、 本章小结16-18
  •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乐舞在中原的传播18-42
  • 一、 西域乐舞在北方的“第一波”较大规模传播19-24
  • (一) “天竺乐”的传入19-21
  • (二) “龟兹乐”的传入21-22
  • (三) “西凉乐”的形成22-24
  • 二、 西域乐舞在北方的“第二波”较大规模传播24-29
  • (一) 西域乐舞的传入25-27
  • 1. “悦般国鼓舞”的传入25-26
  • 2. “疏勒乐”、“安国乐”的传入26-27
  • (二) 西域乐舞在中原内部的传播27-29
  • 1. “龟兹乐”的传播28-29
  • 2. “西凉乐”的传播29
  • 三、 西域乐舞在北方的“第三波”较大规模传播29-33
  • (一) 西域乐舞的传入30-32
  • 1. “高昌乐”的传入30-31
  • 2. “康国乐”的传入31-32
  • 3. “龟兹乐”、“疏勒乐”、“安国乐”的再次传入32
  • (二) 西域乐舞在中原内部的传播32-33
  • 1. “西凉乐”的传播32-33
  • 四、 西域乐舞在东晋、南朝的传播33-36
  • (一) 南朝各政权宫廷中西域乐舞传播的相关记录33-35
  • 1. 西域乐舞在南朝宋的传播33-34
  • 2. 西域乐舞在南朝齐的传播34
  • 3. 西域乐舞在南朝梁的传播34-35
  • 4. 西域乐舞在南朝陈的传播35
  • (二) 南朝各政权宫廷中西域乐舞传播分析35-36
  • 五、 西域乐舞的传入与宫廷“部乐伎”的乐舞组织形式36-40
  • (一) 西域乐舞在宫廷乐舞表演中的地位37-39
  • (二) 西域乐舞在宫廷中的管理39
  • (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宫廷中的“七舞”39-40
  • 六、 本章小结40-42
  • 第三章 隋唐时期西域乐舞的传播42-58
  • 一、 隋代西域乐舞的传播42-44
  • (一) “龟兹乐”在中原内部的传播43-44
  • 二、 唐代西域乐舞的传播44-53
  • (一) 西域乐舞的传入44-47
  • 1. “高昌乐”的传入44
  • 2. “胡旋舞”、“胡腾舞”、“柘枝舞”在唐代的传播44-47
  • 3. 西域歌舞戏的传入47
  • (二) 唐代西域乐舞在中原地区的内部传播47-53
  • 1. 唐代西域乐舞的流行47-49
  • 2. 西域乐舞在中原及边远地区乐舞中的存在和影响49-50
  • 3. 《霓裳羽衣曲》创作中胡乐传播的因素以及胡、汉乐的融合50-53
  • 三、 西域乐舞的传入与宫廷“部乐伎”的乐舞组织形式53-57
  • (一) “七部乐”与西域乐舞53-54
  • (二) “九部乐”与西域乐舞54
  • (三) “十部乐”与西域乐舞54-56
  • (四) “坐部伎”、“立部伎”与“龟兹乐”56-57
  • 四、 本章小结57-58
  • 结论58-60
  • 附录一60
  • 附录二60-62
  • 后记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华;;公共空间下的文学传播——试析贵州现代文学发生期的文学传播[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王f

本文编号:5437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5437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c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