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淮花鼓灯大众化态势探微
本文关键词:沿淮花鼓灯大众化态势探微
【摘要】:本文通过历史和现状的考察,对沿淮花鼓灯这种正处在欣欣向荣的大众化态势进行调查与分析,从花鼓灯的主体、团体在民俗活动中的存在方式,来探析大众化态势在这个地区存在的因果关系。认为花鼓灯主体群落的大众化和民俗生活土壤的滋养对巩固花鼓灯艺术大众化态势起决定作用。
【作者单位】: 安徽阜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关键词】: 花鼓灯 大众化 主体群落 民俗依赖
【分类号】:J722.2
【正文快照】: 引言花鼓灯艺术主要在安徽沿淮地区①传承传播,以凤台、怀远、颍上等地最为典型,范围涉及豫南和苏北等地,是活跃在沿淮地区人民节庆、庙会、婚丧嫁娶等民俗生活中的一种群众性仪式和娱乐的综合文化艺术。在形态上已经衍生成融灯歌、舞蹈、小戏、锣鼓等表演形式为一统的综合音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国瑞;方兴未艾的服装表演艺术[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田世高;论土家族民歌《龙船调》[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 刘永红;“开、绷、直、立”与“拧、倾、曲、圆”——中西方传统舞蹈形态及文化精神的差异[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4 马志飞;;论民族音乐学研究中的定量分析方法[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5 张瑛华;滇人青铜器巫舞图像析论[J];民族艺术研究;1989年02期
6 高向英;对蒙古族舞蹈发展的几点思考[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5年02期
7 皇甫菊含;宋代"对舞"多元形式的文化思考[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2年06期
8 程宇昂;《桃花扇》是文人自省之作[J];韶关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9 张云涯,杨中平;论武术与舞蹈的同源性、交融性、影响性[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10 严迪昌;孔尚任之“史心”与《桃花扇》[J];泰安师专学报;2001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黄汉华;抽象与原型——音乐符号论[D];暨南大学;2003年
2 柯玲;俗文学的地域个性与都市消费情结[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杨飞;乾嘉时期扬州剧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薇;论西域音乐文化中的龟兹乐[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2 刘丽;“学院派”东北秧歌之文化形态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3 杜蕾;山东汉画像石乐舞图像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4 刘文伟;宋代歌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罗婷婷;梁溪词人群体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6 徐静苇;五声性多宫综合现象与实践分析[D];武汉音乐学院;2007年
7 杨高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绛州锣鼓传承变迁状况的考察与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07年
8 李自浩;陈澧《声律通考》整理与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9 庄晓庆;民间乐器作坊及传统制笙工艺[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10 孙建杰;清廷禁毁戏曲现象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谷迎迎;;浅析我国近现代音乐教育的大众化发展状况[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2 李建华;;高等教育大众化,,高校音乐艺术专业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3 邢传佩;;海城高跷史话[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振亚;花鼓灯的新风采[N];安徽日报;2000年
2 汤玲;“中国花鼓灯第一村”缘何花落珠城?[N];蚌埠日报;2005年
3 记者 李陈续;蚌埠注重传承保护把花鼓灯越舞越红火[N];光明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夏树;东方芭蕾花鼓灯在传承中保护[N];农民日报;2008年
5 记者 叶琦;友谊的桥梁 合作的盛会 市民的节日[N];蚌埠日报;2008年
6 谢慧;安徽省花鼓灯艺术研究会成立[N];中国艺术报;2009年
7 耿文娟;凤台花鼓灯艺校实现完美“艺术转身”[N];淮南日报;2009年
8 本报通讯员 赵军 本报记者 晋文婧;安徽花鼓灯舞红台湾岛[N];安徽日报;2010年
9 常开胜 李越;凤台花鼓灯舞蹈获全国大奖[N];淮南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丰静 郭耀华;花鼓灯 借得东风“花”怒放[N];安徽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潘丽;花鼓灯的现时调查与保护的思考[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2 明文军;从民间自然形态走向科学化传承之自觉[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莫雯雯;美可美,非常美[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2 胡蝶;关于“花鼓灯”舞蹈服饰的探究[D];江南大学;2010年
3 王巧;简论花鼓灯锣鼓[D];上海音乐学院;2012年
4 魏麒;花鼓文化[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鲍晓懿;怀远派花鼓灯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徐德培;赣南苏区红色歌谣的语言特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黄千;电脑音乐对传统音乐实践活动的影响之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康柳;河北赵县南寺庄背灯挎鼓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常静;陕北秧歌的风格特征与教学的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1年
10 李瑞莉;白店秧歌田野调查与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559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555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