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中国古典舞“身韵”典型动作的审美文化探究

发布时间:2017-07-18 18:15

  本文关键词:中国古典舞“身韵”典型动作的审美文化探究


  更多相关文章: 身韵 典型动作 审美属性 社会属性 “身韵美学”


【摘要】:中国古典舞的创建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艰辛过程,而它的发展更是充满了挑战与矛盾、打破了无数桎梏最终成为响遍全国的中国古典舞核心训练体系。在中国古典舞的发展进程中,“身韵”是一次脱胎换骨的蜕变,它标志着中国古典舞脱离了戏曲舞蹈母体,从功能和特性上向着舞蹈本体迈进了一大步;在审美上,“身韵”体现出中国古典舞的独立精神气质和审美追求,承载了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精神、文化的责任。作为集科学性、逻辑性、系统性为一体的一套成熟教材,中国古典舞“身韵”在对戏曲、武术的学习借鉴过程中,提炼出了元素和动作,其中主干教材中的五大典型动作分别来源于戏曲、武术资源,是经过“舞蹈化”过程而形成的,具有独特、鲜明的民族风格性审美特征的舞蹈动作,本文以五大典型动作为主要出发点,首先探究其来源关联,从武术、戏曲中找出相近、相关的“母系”动作进行阐述,意在对比舞蹈中五大动作的变化、发展;第二,,本文的着重要点在于探究“身韵”五大典型动作的审美文化属性,分别由形态、动态、“度”、“势”四部分进行深入探索,挖掘其背后的哲学思维背景,以及民族文化积淀;第三,另一角度从五大典型动作的社会文化属性入手,分析其民族性、训练性以及延展性等。本文的亮点在于以小见大,由五大典型动作的延展生发性扩展到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审美文化渗透,将目光放长远,提出将“身韵”上升至美学层面的未来构想,为中国舞蹈美学的发展提出些前瞻性思考。虽个人力量微薄,水平尚浅,但望本文能够发挥其正面价值。
【关键词】:身韵 典型动作 审美属性 社会属性 “身韵美学”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舞蹈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722.4
【目录】:
  • 内容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0
  • (一) 研究目的及意义7-8
  • (二) 本人研究条件8-9
  • (三) 本论文研究的难点9-10
  • 一、 中国古典舞“身韵”典型动作简述10-16
  • (一) 云肩转腰10-12
  • 1、 戏曲“云肩转腰”——“轱辘椅子”10-11
  • 2、 中国古典舞身韵典型动作“云肩转腰”11-12
  • (二) 云手12-14
  • 1、 武术中的云手12
  • 2、 戏曲中的云手12-13
  • 3、 舞蹈中的云手13-14
  • (三) 风火轮14
  • (四) 青龙探爪14-16
  • 1、 武术中的青龙探爪14-15
  • 2、 舞蹈中的青龙探爪15-16
  • (五) 燕子穿林16
  • 1、 武术中的“燕子穿林”16
  • 2、 舞蹈中的“燕子穿林”16
  • 二、 中国古典舞身韵典型动作的审美属性16-27
  • (一) 圆游回转——形态16-20
  • 1、 根深蒂固龙凤文化背景16-19
  • 2、 中国传统形神观19-20
  • (二) 行云流水——动态20-25
  • 1、 中国传统动静观20-22
  • 2、 “行”“云”“流”“水”的动作特点22-23
  • 3、 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动作之势23-25
  • (三) 收放自如,张弛有度——度25-27
  • 1、 “九分为满”的审美意境26-27
  • 2、 中庸和合的君子之道27
  • 三、 中国古典舞身韵典型动作的社会属性27-38
  • (一) 民族性27-33
  • 1、 主流阶层审美意识27-30
  • 2、 民族文化性30-33
  • (二) 训练实用性33-34
  • 1、 固形扬神33-34
  • 2、 劲力得当、节律万千34
  • (三) 延展生发性34-38
  • 1、 创作范畴的生发性34-37
  • 2、 审美观念上的延展性37-38
  • 结论38-39
  • 参考文献39-40
  • 致谢40-4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正一,吕艺生;关于中国古典舞的指导思想问题[J];舞蹈教学与研究;1987年01期

2 田渝生;中国的“龙凤文化”[J];百科知识;1996年02期

3 许锐;舞蹈美学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4 申自强;我国美学史上的“形”、“神”辩难[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5 孙力;;论古典舞中的云手[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6 孙会文;;浅析陈式太极拳的刚柔相济[J];运城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7 于靖;;“青龙探爪”的练法[J];武当;2008年04期



本文编号:5591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5591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9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