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敢水族《吞口》舞创作的文化背景与价值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8 18:23
本文关键词:古敢水族《吞口》舞创作的文化背景与价值研究
【摘要】:“吞口”是富源县古敢水族源自于古敢乡补掌村一带民间传说的特有民俗文化。为适应国家社会文化发展趋势,繁荣地方民族文化建设并更好的传承民族特色文化,《吞口》舞以古敢水族的“吞口”为主要结构载体,依托于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独特的民俗文化和现代舞台舞蹈艺术,以《双鱼拱葫芦》、《把心织进梭》、《连妹连阿哥》、《吉祥的吞口》、《今年还在甜》五个篇章融汇了水族的历史、文化、民情、风俗等内容,使它在传承水族的独特历史、文化、民情、风俗的同时,又加强了古敢水族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实现对社会群体感的强化,增进群体认同性,凸显出其独特的社会价值;以其夸张的艺术造型、独特的音乐艺术、鲜明的民族性和文化内涵的多样性显示出丰富的艺术价值;以其富有观赏性的舞台艺术与当地的其他本民族土特产共同营建了具有一定市场潜质的产业链;《吞口》舞创作中把水族民间观念性民俗、人生礼仪民俗、生产劳动民俗、日常生活民俗和游艺民俗等多种民俗文化融入其中,既充分体现了古敢水族“吞口”崇拜的独特民俗,又以此为载体将水族更多的民俗事项融入舞蹈之中,增添和丰富了文化内涵,同时又成为了民俗文化传承的有效载体。虽然作为一个新的民族舞蹈作品,在舞台服饰和配乐等方面还有一些不足,但今后,《吞口》舞如果能在更大程度上获得政府支持,逐步加以完善,必然能依托服务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繁荣地方文化生活、进一步市场化等途径获得更大存在和发展空间,以实现在发展中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承。
【关键词】:水族 《吞口》舞 民俗艺术 文化 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J722.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一、引言7-12
- (一) 研究背景和研究工作开展情况7-10
- 1. 研究背景7-9
- 2. 研究工作开展情况9-10
- (二) 研究对象和内容10-12
- 1. 研究对象10-11
- 2. 研究内容11-12
- 二、古敢水族文化与《吞口》舞12-23
- (一) 古敢水族的族源情况和现状12-14
- 1. 水族族源概况12-13
- 2. 古敢水族族源与现状13-14
- (二) 古敢水族“吞口”文化与《吞口》舞14-19
- 1. 古敢水族的“吞口”崇拜15-16
- 2. 古敢水族“吞口”崇拜的文化内涵16-18
- 3. 《吞口》舞与古敢水族“吞口”崇拜18-19
- (三) 《吞口》舞与水族社会历史文化19-23
- 1. 社会文化发展的需求20-21
- 2. 悠久的民族历史文化积淀21-22
- 3. 传统民族文化与现代化的融合22-23
- 三、《吞口》舞的价值体现23-33
- (一) 有利于强化古敢水族族群认同23-25
- 1. 古敢水族“吞口”文化具有其特殊性24
- 2. 有利于强化古敢水族族群认同24-25
- (二) 有利于彰显水族民族艺术魅力25-28
- 1. 夸张的造型艺术25-26
- 2. 独特的音乐艺术26-27
- 3. 鲜明的民族性27-28
- 4. 独特的民族历史文化28
- (三) 有利于古敢水族民族资源市场开发28-31
- 1. 舞蹈自身具有一定市场价值29
- 2. 已具备一定的市场环境29-30
- 3. 带动了产业链的形成30-31
- (四) 有利于水族民俗文化的传承31-33
- 1. 民间观念性民俗31
- 2. 人生礼仪民俗31-32
- 3. 生产劳动民俗32
- 4. 日常生活民俗32-33
- 5. 游艺民俗33
- 四、《吞口》舞不足之处和潜在发展空间展望33-36
- (一) 《吞口》舞不足之处34
- 1. 部分舞段服饰混乱34
- 2. 配乐过于嘈杂34
- (二) 《吞口》舞潜在发展空间展望34-36
- 1. 繁荣地方文化生活以获得自身发展空间35
- 2. 进一步市场化以获得自身发展空间35-36
- 3. 争取政府支持以获得自身发展空间36
- 结语36-38
- 参考文献38-40
- 致谢4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慕羽;“原生态” 改造了原生态——看《云南映象》[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周大明;;由民族民间舞蹈创作引发的思考[J];大舞台;2006年01期
3 吴海立;;浅论广西民族元素的艺术价值与“兴桂”[J];大众科技;2007年02期
4 蒋南华;蒙育民;;水族源流考(上篇)[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5 卡沙依丁·艾合买提;;试析维吾尔族人生礼仪的文化内涵[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6 王景志;探讨民舞的基本特性 拓展民舞的发展空间[J];内蒙古艺术;2003年02期
7 金晓红;;云南现象:原生态民族歌舞市场化的启示与思考[J];内蒙古艺术;2006年02期
8 金秋;;当代舞蹈文化心理与全球化的碰撞[J];民族艺术研究;2006年01期
9 余晖;;大型水族风情歌舞《吞口》创作背后的文化思考[J];民族艺术研究;2008年02期
10 花泽飞;;文化多样性与旅游业发展[J];民族艺术研究;2010年01期
,本文编号:5591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559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