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阳大秧歌的生存现状与特征研究
本文关键词:海阳大秧歌的生存现状与特征研究
【摘要】:海阳大秧歌是山东省三大秧歌之一,它主要活跃在海洋地区,距今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因为海阳秧歌的人数排场大、阵势大以及动作幅度大等原因而成为“大”。大秧歌演员角色中多,都是农民演员,醇厚、质朴。节奏钢筋有力,观众看起来着实带劲,曾经参加上海世博会以及北京奥运会、非物质文化展演等全国性活动,使得海阳大秧歌家喻户晓,扭出了海阳,扭向了全国。2006年,海阳大秧歌被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当中。本文以海阳大秧歌的传承现状与特征研究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民族音乐学为研究方法,对海阳地区进行多次走访调查,针对海阳大秧歌的起源发展、表演形式、音乐特征、传承人以及传承现状都做了梳理和特征分析,从而为今后海阳大秧歌的生存发展提供可靠的学术参考,以期为这个宝贵文化遗产的发展和传承略尽绵力。
【关键词】:海阳大秧歌 剧团 生存现状 特征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722.211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6
- 绪论6-16
- 第一章 海阳大秧歌的起源与发展16-28
- 第一节 海阳大秧歌的生存环境16-20
- 一、海阳大秧歌的自然生存环境16-18
- 二、海阳大秧歌的人文生存环境18-20
- 第二节 海阳大秧歌的起源和发展20-24
- 一、远古时期的起源20-21
- 二、海阳大秧歌在明清时期的繁荣兴起21-22
- 三、海阳大秧歌的变革22-23
- 四、现当代海阳秧歌的三次历史性飞跃23-24
- 第三节 海阳大秧歌的风格流派之比较24-27
- 一、角色之比较25
- 二、音乐伴奏之比较25-26
- 三、表演风格之比较26-27
- 小结27-28
- 第二章 海阳大秧歌的表演形式与音乐28-57
- 第一节 海阳大秧歌的表演形式28-39
- 一、队伍结构29
- 二、角色29-34
- 三、阵势34-36
- 四、表演程序36-39
- 第二节 海阳大秧歌的音乐39-57
- 一、乐队伴奏40-53
- 二、秧歌唱腔53-54
- 三、秧歌剧54-57
- 第三章 海阳大秧歌的传承与生存现状57-79
- 第一节 海阳秧歌的传承57-61
- 一、传承人57-60
- 二、传承方式60-61
- 第二节 海阳大秧歌的生存现状61-79
- 一、秧歌队的生存现状61-69
- 二、海阳大秧歌的日常活动69-79
- 第四章 海阳大秧歌的文化特征79-90
- 第一节 海阳大秧歌中的海洋文化特征79-83
- 一、角色中的海洋性文化特征79-80
- 二、音乐节奏中的海洋性文化特征80-82
- 三、仪式中的海洋性文化特征82-83
- 第二节 海阳大秧歌中的礼文化特征83-85
- 一、表演程式中的礼文化83-84
- 二、表演形式的礼文化84-85
- 第三节 海阳大秧歌中男性文化特征85-90
- 一、角色上的男性文化特征85-86
- 二、音乐上的男性文化特征86-88
- 三、男性表演中的“逗”与“斗”88-90
- 结语90-92
- 参考资料92-95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95-96
- 致谢96-9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巧晖;;新秧歌戏运动:权威话语对“民间”的建构[J];戏曲艺术;2010年01期
2 北晚;;铁岭秧歌戏乡音二人转[J];北方音乐;2006年07期
3 杜国生;河北定州大秧歌文化剖析[J];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4 常晋霞;;武乡秧歌的起源与发展[J];科学之友(B版);2009年01期
5 苏建华;陈彩虹;;张家口秧歌的现状与发展[J];大舞台;2010年07期
6 刘诗文;;从多学科的视角看秧歌表演艺术——以山东海阳秧歌为例[J];大众文艺;2010年18期
7 周洁;;浅谈关于大同碓臼沟秧歌的传承与保护[J];黄河之声;2011年01期
8 边云芳;;朔州秧歌戏:代代相衍的塞外传奇[J];沧桑;2011年03期
9 赵俊;;山西秧歌初探——以侯马白店秧歌为例[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10 李大鹏;;论秧歌戏《西瓜情》的创作与编排[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杰文;;灯节与秧歌——关于秧歌起源的历史地理学研究[A];民族遗产(第三辑)[C];2010年
2 曹书杰;;即将消逝的历史文化名片——赵县西朱家庄秧歌[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黄玮;清丽曼妙的华州秧歌[N];渭南日报;2010年
2 王馗;忻州秧歌面临被冲击和改造的局面[N];中国文化报;2007年
3 王尧;柏峪秧歌戏濒临失传的山村古韵(下)[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4 唐光中;汉中秧歌[N];各界导报;2009年
5 记者 刘娜;赤水秧歌沉寂27年后将再次亮相[N];渭南日报;2010年
6 边云芳 周凯;朔州秧歌戏 塞外写意大文章[N];朔州日报;2010年
7 张继仲;怀念当年大秧歌[N];山西日报;2005年
8 CUBN记者 黄婧;山西繁峙秧歌——滹沱河畔一枝独秀[N];中国联合商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刘俊生;孤独的民间文化守护者[N];大同日报;2006年
10 记者 文新;秧歌戏《乡音乡情二人转》进京演出[N];文艺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蔚;闹节—山东秧歌的仪式性与反仪式[D];上海戏剧学院;2007年
2 王冬;抗日战争时期延安秧歌剧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金花;朔州大秧歌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2 李雪莹;山西朔州秧歌戏的民俗意蕴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3年
3 胡冰;吉林秧歌与河北安乐秧歌角色对比研究[D];吉林艺术学院;2016年
4 蔡蓉蓉;海阳大秧歌的生存现状与特征研究[D];青岛大学;2016年
5 关秀丽;碓臼沟秧歌调查与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09年
6 张丽艳;汾阳磕板秧歌调查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7 张雯;山东海阳秧歌调查与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周洁;山西大同“碓臼沟秧歌”调查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9 李艳;翼城秧歌戏调查与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4年
10 张彩云;山西繁峙秧歌戏传承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6368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636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