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昌黎地秧歌的文化保护
本文关键词:试析昌黎地秧歌的文化保护
更多相关文章: 昌黎地秧歌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保护什么 怎样保护
【摘要】:近年来,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世界各国掀起的阵阵热风巨浪,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身的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国也无不例外的加入到世界遗产保护的行列之中。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民间艺术成为众多人关注的焦点。昌黎地秧歌就是其中的一种。本文试图以"昌黎地秧歌"为考察对象,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探讨地秧歌的生存现状与文化保护问题。
【作者单位】: 北京舞蹈学院
【关键词】: 昌黎地秧歌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保护什么 怎样保护
【分类号】:J722.21
【正文快照】: 一、“昌黎地秧歌”概况地秧歌是河北冀东一带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舞蹈。主要流传在河北的昌黎县、卢龙县、乐亭县、滦县、抚宁县等地的广大农村。由于在昌黎出现过一些知名老艺人如周国宝、张谦、周国珍和他们改编、创作与表演的舞蹈作品《跑驴》曾一度风靡全国,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志清;;从传统到当下:民俗学视角下的丁村家戏的传承与变迁[J];民间文化论坛;2006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咏梅;贾建文;;昌黎地秧歌的文化空间浅析[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2 李珂珏;;让舞蹈传统文化落实在高校教育中[J];歌海;2009年04期
3 王鹏杰;李威;宋海玉;王波;张恒博;刘勇奎;;运用运动捕获技术的少数民族舞蹈艺术保护[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4 梁丽君;;丁村民俗文化中的戏曲文化[J];黄河之声;2010年12期
5 符姗姗;唐圣菊;;湘西歌舞花灯的表现特征[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6 刘蕊;张峥;;河北地秧歌音乐初探[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年04期
7 陈志勇;;论戏曲丑角的舞台特征和舞台功能[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8期
8 张生筠;;中国戏曲与《三国演义》[J];剧作家;2011年05期
9 韦海燕;;近十年傩舞研究综述[J];河池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10 原田三寿;朱晓兰;;yG园祭山形彩车伴奏之起源探索[J];文化艺术研究;2009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岳永杰;海南黎族打柴舞文化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2 轩蕾蕾;新时期昆曲学术史论[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玉红;哈尼族“土布”织染技艺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研究[D];云南民族大学;2009年
2 李娜;昌黎“地秧歌”的历史演变及艺术特征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3 于捷;异曲同工各春秋[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4 余茜;中国芭蕾的美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5 孙姗姗;从舞剧《梦红楼》谈舞剧的创作[D];河北大学;2008年
6 但娟;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及其法律规制[D];西南大学;2010年
7 沈丹姬;当代城市化进程中的皮影艺术嬗变初探[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8 徐明;国际法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9 高丽那;宋时期河北音乐历史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10 于佳攀;石家庄地区战鼓乐调查研究[D];天津音乐学院;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小块;;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对策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刘红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9年01期
3 吕屏;王庆仁;彭家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语境下的文化传承研究综述[J];贵州民族研究;2009年03期
4 王焯;;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原则的界定与模式构建[J];江西社会科学;2010年08期
5 苑利;顾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十项基本原则[J];学习与实践;2006年11期
6 丁永祥;;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责任主体[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7 李莉;黄剑敏;;论高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J];兰台世界;2010年12期
8 郭慧丽;;城市化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若干思考——以邯郸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9 刘洁;;湘西苗族音乐的保护探微[J];艺术教育;2011年08期
10 张丽香;;浅析公共图书馆如何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J];晋图学刊;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新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初探[A];浙江省博物馆学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2 杨永芳;牛璞;;中青年群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认知和态度之调查研究——基于网络调查的分析研究[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潘丽;花鼓灯的现时调查与保护的思考[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2 彭冬梅;面向剪纸艺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3 王志芬;云南壮族坡芽歌书符号意义解读[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洁;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张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政府保障体系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08年
3 张涵;西安老字号保护之生态博物馆策略[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4 李勇丽;现代语境下环县道情皮影戏的民俗学解析[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5 周全琴;民族乡建设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6 李娜;昌黎“地秧歌”的历史演变及艺术特征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7 黄镇邦;当代布依族社会Weanl的传承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8 徐媛;民间故事传承人保护方案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李伟立;从隆尧秧歌戏的传承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10 张西昌;千阳布艺的调查与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08年
,本文编号:6563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656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