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乐舞的美学品格
本文关键词:汉代乐舞的美学品格
更多相关文章: 汉画像砖 美学品格 协律都尉 天人一体 文化史学 艺术精品 画像石 礼乐志 李延年 中国汉代
【摘要】:正中国汉代崇尚厚葬,从西汉时起,墓葬习俗中就以画像石或画像砖作为装饰材料,此风俗兴盛近四百年,直至东汉末才日渐衰弱。汉画像是汉代陶塑与地下冥宅的结合,主要用于墓阙、墓葬或祠堂的建筑,体现了汉代人的丧葬思想,同时也是汉代高超艺术水平的集中体现。如今,这种墓葬的习俗虽然消亡了,但是却把一个个不朽的艺术精品留存在历史的文化长廊中。这些历史遗存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乐舞文化史学研究的珍贵资料,更重要的通过其千姿百态的、鲜活的、栩栩如生的乐舞百戏之绮丽华美和宏大规模造型艺术形象,让世人体会那一时代"天人一体"的审美风度,展现出汉代乐舞艺术雅俗共融、兼收并蓄、包罗万象,充满艺术灵智的美学品格。《汉书礼乐志》载:"武帝定郊祀之礼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多举司马相如等造为诗赋,作十九章之歌";
【关键词】: 汉画像砖;美学品格;协律都尉;天人一体;文化史学;艺术精品;画像石;礼乐志;李延年;中国汉代;
【分类号】:J701
【正文快照】: 国汉代崇尚厚葬,从西汉时0起,墓葬习俗中就以画像石或画像砖作为装饰材料,此风俗兴盛近四百年,直至东汉末才曰渐衰弱汉画像是汉代陶塑与地下冥宅的结合,主要用于墓阙、墓葬或祠堂的建筑,体现了汉代人的丧葬思想,同时也是汉代高超艺术水平的集中体现如今,这种墓葬的习俗虽然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左启;;四川三台县出土东汉画像砖[J];四川文物;2006年06期
2 李艾东;;浅析四川地区东汉画像砖的内容与形式[J];美术大观;2009年04期
3 刘炜东;;汉画像——传递丰富多彩的历史信息[J];美与时代(中旬);2010年01期
4 李天镐;;浅谈汉画像砖的表现手法与构图[J];美术教育研究;2013年15期
5 吴大林;;江苏溧水出土东汉画像砖[J];文物;1983年11期
6 余峰;汉画像砖艺术的形成[J];陶瓷研究;2000年02期
7 刘振宇;记几块珍贵的汉画像砖[J];东南文化;2002年04期
8 史家珍;李娟;;洛阳新发现西汉画像砖[J];中原文物;2005年06期
9 姜小石;;崇汉轩汉画像砖收藏之趣[J];招商周刊;2008年26期
10 李yN;;河洛汉画像砖内容探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杨絮飞;;论汉画像砖的边框艺术[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马骥;刘国敏;;汉画像砖的艺术风格及制作工艺[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沙显增;;鄢陵“阳乌载日”汉画像砖欣赏[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晓松;;试论汉画像砖(石)的绘画性[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良田;张帆;;商丘汉画像砖[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吴迪;;洛阳与徐州两地汉画像砖(石)艺术美学思想与美学风格[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七辑)——中国古都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暨中华古都徐州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7 赤银忠;;巴蜀地区汉画像墓中的黄泉仙境[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杨絮飞;;浅析南阳汉画像砖、石中的“军人形象”塑造[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矫新光 函授学员 郑凯;青岛博物馆展出军旅收藏家张新宽的汉画像砖[N];解放军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钱冶 张新宽;收藏与人生[N];中国文物报;2010年
3 朱绍鸿;谈汉画像砖的捶拓[N];中国文物报;2011年
4 张松莉;走进汉葬艺术[N];中国文物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静静;洛阳汉画像砖艺术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蒲永红;四川与河南南阳汉画像砖的比较[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3 范超;汉画像砖对现代装饰艺术的启示[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4 阿嘎尔;汉画像砖石龙璧图案类型与功能初探[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5 朱小丽;汉化像砖的劣化机理及保护[D];郑州大学;2009年
6 李天镐;汉画像砖在中国当代壁画的影响和作用的研究[D];延边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8126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812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