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化中国民族民间舞创作中“度”的把握
本文关键词:职业化中国民族民间舞创作中“度”的把握
更多相关文章: 职业化中国民族民间舞 度 符号 实验作品《长空》
【摘要】:本人系2000年就读于北京市音乐舞蹈学校,中专时师从北京舞蹈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三大院校的各位优秀教师,受教于三所院校的教材;2006年考入北京舞蹈学院进行学院派民间舞的系统熏陶与学习,本科时参加第九届“桃李杯”舞蹈比赛,在作品排练的过程中深受高度教授的影响,初步领略何为职业化中国民族民间舞创作;2010年本科毕业后进入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原东方歌舞团)工作,在演员岗位上初步领略何为所谓商业化演出创作;2013年辞职回到北京舞蹈学院就读全日制研究生,师从高度教授。在这“一进一出终回归”的过程中,笔者深刻体会到对于职业化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创作来说“度”的重要性,因此在自己创作时尤为注重“有限中的无限”,也更加深了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欲望。本论文是在创作职业化中国民族民间舞实验作品《长空》的过程中,对自身创作经验的总结与梳理,将作品段落拆分进行方法分析,希望将创作实践经验提升到理论层面,职业化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度”的把握取决于创作者的个人经历、审美习惯、创作时的选择等多种因素的统一,因此这个“度”,一直以来都没有统一的量化标准,将来也没有被量化的可能。本文的撰写旨在为今后的个人创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当然,如若对他人产生参考性意义,实之幸事。
【关键词】:职业化中国民族民间舞 度 符号 实验作品《长空》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舞蹈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722.2
【目录】:
- 内容摘要3-4
- ABSTRACT4-6
- 绪论6-8
- (一)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6
- (二)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6
- (三)研究方法6
- (四)本课题的研究难点及应解决的主要问题6-8
- 一 何为职业化8-10
- 二 实验作品《长空》中的属性落成10-12
- 三 实验作品《长空》中“度”的把握12-20
- (一)“度”的把握之文化符号性审美原则13-19
- 1.“度”的把握之信仰符号13-14
- 2.“度”的把握之调度符号14-16
- 3.“度”的把握之服饰、道具符号16-18
- 4.“度”的把握之情感符号18-19
- (二)“度”的把握之动态符号性审美原则19-20
- 四 实验作品《长空》中的文化意蕴20-21
- 结论21-22
- 参考文献22-23
- 附录:实验作品《长空》结构稿23-24
- 致谢24-2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铁春;谈中国民族民间舞学科的文化建设[J];舞蹈;2002年04期
2 赵铁春;与时俱进 继往开来——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历史传承与学科定位[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3年Z1期
3 覃海;;从民族民间舞到民族民间舞体系——对民族民间舞发展与演变的认识[J];歌海;2003年05期
4 王焕春;;浅论“短句”在民族民间舞教学中的效用[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5 赵铁春;开拓与反思——中国民族民间舞系校庆活动总结[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6 陈浩;试论“即兴”在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中的作用[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7 卿青;试论学院派民族民间舞的存在依据——再看《大地之舞》[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8 姚泳全,彭玲;论民族民间舞创作的时代性[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9 王欢;;谈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创作[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0 毕丹;;浅谈高职民族民间舞风格和韵律的教学[J];辽宁高职学报;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蒯天;《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组合编排法》的创新思维[N];中国文化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乔燕冰;中国民族民间舞:创新不是乱嫁接[N];中国艺术报;2013年
3 记者 覃敏笑;民族民间舞应注重“善本再造”[N];贵州民族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高艳鸽;民族民间舞的“泥土味儿”[N];中国艺术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彭宽;民族民间舞要深入到生活中找“根”[N];中国艺术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焦雯;种俐俐:做中国民族民间舞传承的使者[N];中国文化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李韵 本报通讯员 邱明瑜;民族民间舞:莫让脂粉味掩盖乡土气[N];光明日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彭 宽;荷花奖“把脉”民族民间舞[N];中国艺术报;2005年
9 本报实习记者 彭宽;原创民族民间舞要寻根[N];中国艺术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周静邋沈仕卫 胡卡妮;评委点评:民族民间舞节目有历史性突破[N];贵州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明文军;从民间自然形态走向科学化传承之自觉[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月华;我国民族民间舞现代发展的融合性趋势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3年
2 陈萌;中国民族民间舞田野工作方法初探[D];山东大学;2015年
3 张川;论原生态民间舞对职业化民族民间舞编创的意义[D];北京舞蹈学院;2015年
4 张志;山西民间舞蹈编创技法的研究[D];山西大学;2014年
5 张雪婷;中国民族民间舞对外教学方法研究[D];北京舞蹈学院;2015年
6 杨梓;浅析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情感教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7 王玮;新疆塔吉克族舞蹈文化探源[D];四川师范大学;2016年
8 高爽;创作民族民间舞的舞台表述方式[D];北京舞蹈学院;2016年
9 刘琛;舞蹈职业中专民族民间舞创作作品实践经验探讨[D];北京舞蹈学院;2016年
10 查龙浩;职业化中国民族民间舞创作中“度”的把握[D];北京舞蹈学院;2016年
,本文编号:8657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865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