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佤族舞蹈的发展步韵
发布时间:2017-09-19 22:13
本文关键词:当代佤族舞蹈的发展步韵
【摘要】:佤族作为我国少数民族历史上“以舞传史”的典型,其民族舞蹈在80年代初,首次崭露头角后,便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但之后的发展却一直处于跌宕起伏的状态。本文试图通过佤族舞蹈解放前的发展脉络,对1949年以后佤族舞蹈的生存情况进行分析比对,针对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 文章由六个部分组成:绪论部分首先提出本文的研究动机和选题的缘起,,并对文章的研究范围和所涉及的概念进行定义,综合目前已有的相关研究,明确本文的研究重点。 第一章主要结合国内现有的佤族历史文化资料,结合缅甸部分史料,对佤族的族源、族称、社会背景进行阐述。 第二章主要根据佤族的原始宗教崇拜中的祭祀仪式舞蹈以及民间宗教组织“赛玛教”所关联的舞蹈,对佤族舞蹈进行分析归纳,提出观点。 第三章主要针对1949年以后佤族舞蹈的舞台艺术、文艺术化产业方向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期研究。 第四章主要对2000年以后佤族舞蹈的舞台艺术发展进行分析,并指出佤族舞蹈在发展道路上所存在的偏颇及阻碍。 结语部分对本文的研究情况做出总结,并且根据以上佤族舞蹈的发展脉络,对其今后的发展前景做出展望。
【关键词】:佤族舞蹈 发展脉络 现状探析 期待与展望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艺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722.2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4
- 一、选题的缘起7-8
- 二、研究的意义与价值8-9
- 三、研究范围及概念的界定9-10
- 四、文献综述10-12
-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12-14
- 第一章 佤族舞蹈的历史背景及概况14-24
- 第一节 佤族族源他议14-20
- 一、佤族族源的历史考证14-16
- 二、迁徙路线和分布区域16-17
- 三、支系及其人口分布17-19
- 四、中、缅对“司岗里”的解读19-20
- 第二节 “孟高棉语族”群邦城以及景栋皇城的建立20-24
- 一、包含佤族在内的“孟高棉语族”群早期各国的建立20-21
- 二、佤族景栋皇城的建立21-24
- 第二章 宗教信仰中的佤族舞蹈24-42
- 第一节 佤族的原始宗教崇拜以及佛教、基督教的传入24-26
- 一、原始宗教崇拜24-25
- 二、佛教、基督教的传入25-26
- 第二节 原始传统舞蹈与祭祀仪式舞蹈26-34
- 一、原始祭祀仪式舞蹈26-29
- 二、传统风俗、自娱性舞蹈29-33
- 三、佤族“跳摆”和“孔雀舞”33-34
- 第三节 “赛玛教”对佤族舞蹈的影响以及与“星月历”的关系34-42
- 一、“赛玛教”的由来35-37
- 二、“赛玛教”所创舞蹈与“星月历”的关系37-42
- 第三章 佤族舞蹈初期的跨越转型42-54
- 第一节 佤族历史发展的新纪元42-45
- 一、茂隆银矿的开采42-43
- 二、猎头祭祀的废除43-45
- 第二节 佤族舞蹈的激进飞腾45-49
- 一、解放初期 50-70 年代佤族舞蹈的萌芽45-47
- 二、佤族舞蹈的第一次辉煌47-48
- 三、佤族舞蹈市场化转型48-49
- 第三节 佤族舞蹈文化艺术的多元化发展49-54
- 一、电影、舞蹈文化产业50-52
- 二、旅游舞蹈文化的发展52-54
- 第四章 从民间走向舞台再回馈到民间54-68
- 第一节 佤族舞蹈的舞剧发展之路54-57
- 一、《云海丰碑》奠基之作54-55
- 二、《重彩佤山》之力作55-57
- 第二节 佤族舞蹈走进高校课堂57-63
- 一、舞蹈动作语汇的规范与创新57-62
- 二、舞蹈组合编排的艺术性增强62-63
- 第三节 佤族舞蹈走向舞台艺术的阻碍63-68
- 一、外界发展带来的冲击64-65
- 二、民族内部自身的局限性65-68
- 结语68-70
- 参考文献70-73
- 致谢73-7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彭成芳;沧源佤族民间舞蹈特征[J];民族艺术研究;1999年04期
2 段世琳;浅论佤族木鼓与木鼓文化[J];思想战线;1995年04期
3 魏志荣;木鼓与佤族的历史文化[J];云南档案;2002年03期
4 杨宝康;佤族木鼓文化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本文编号:8842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884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