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族舞蹈创作的资源与“文化自觉”——从第四届全国电视舞蹈大赛谈起
本文关键词:论民族舞蹈创作的资源与“文化自觉”——从第四届全国电视舞蹈大赛谈起
更多相关文章: 民族舞蹈 文化自觉 创作资源 文化认同 原生态
【摘要】:如果说,自觉到本身的文化归属以及价值立场在历史进步中的利弊得失,就是文化的自觉,那么,这就是以生存环境与生产方式(物质文化)造就的“生命追求”与“行为准则”(精神文化)为核心的。民族舞蹈,只有作为流动的肢体语言对“文化自觉“的诗意解读,才可能取得“以个人经验最大程度的覆盖人类体验”的“世界性”的美学效应。为此,记载民族文化发展变革的历史文本;反映民族文化与时代精神结合的现实生活,显然都是民族舞蹈创作重要的文化资源。其中,与大自然环境共生、具有鲜明地域文化或聚落文化色彩的、具有极大兼容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的“原生态“文化资源,尤为重要。
【作者单位】: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
【关键词】: 民族舞蹈 文化自觉 创作资源 文化认同 原生态
【分类号】:J722.22
【正文快照】: 民族舞蹈,是相对于古典舞、芭蕾舞、现代舞而言的一种舞蹈体裁。从创作动意上分析,不论叙事性舞蹈、抒情性舞蹈,还是仪式性舞蹈,都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现。而民族情感,则是民族历史与民族生存现实的心理反映。如果我们承认,在文化全球化趋势中,“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更加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蒋京川;文化与人格研究:历史、现状与未来趋向[J];国外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2 韩震;论全球化进程中的多重文化认同[J];求是学刊;2005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朴婷姬;;试论跨国民族的多重认同——以对中国朝鲜族认同研究为中心[J];东疆学刊;2008年03期
2 杨晓玲;;试论文化与人格的交互作用——基于历史与现实的分析与思考[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3 吴其付;;民族旅游与文化认同:以羌族为个案[J];贵州民族研究;2009年01期
4 李劲松;朱虹;袁长林;;我国跨界民族义务教育与文化认同研究综述[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1年03期
5 韦岚;;意识形态建设研究新探——自我认同理论的视角[J];观察与思考;2012年05期
6 李志农;李国太;廖惟春;;云南维西玛丽玛萨人身份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7 刘彦芬;;文化启动对文化蕴涵词再认的影响实验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8期
8 许小平;曾琬芩;;论客家文化的海外传播[J];科学经济社会;2009年04期
9 贾忠峰;;论全球化背景下艺术设计中的文化认同[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戴慧群;;文化对人格发展的影响阶段研究综述[J];华章;2011年3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金柄珉;;试论跨国民族的多重认同——以对中国朝鲜族认同研究为中心[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族群交往与宗教共处”社会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虎林;当代人格教育的理论求索与时代建构[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建芳;宁夏吴忠宗教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4 邹涛;美国华人商文学:跨文明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5 谢天;当代中国建筑师的职业角色与自我认同危机[D];同济大学;2008年
6 陈文殿;全球化与文化个性[D];吉林大学;2008年
7 李旭;中国新时期文学理论言说者的身份认同[D];山东大学;2008年
8 朴婷姬;中国朝鲜族与在日朝鲜人社会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08年
9 李秋香;文化认同与文化控制:秦汉民间信仰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10 肖学俊;西迁背景下的锡伯族戏曲“汗都春”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纯;简析冷战时期苏联对阿拉伯国家文化战略中文化认同的缺失[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李志平;大众文化视域中的女性形象及女性人格构建[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3 魏永军;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4 陈永娟;解读“亚夏”的认同困境与精神危机[D];黑龙江大学;2007年
5 马军;体育全球化与文化认同[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雪韵;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文化认同与我国学校道德教育改革[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范丽;权力与文学经典[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兰如阳;文化诠释力:人的意义存在的伦理学视角[D];贵州大学;2008年
9 彭金富;跨文化交往中的文化认同[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0 黄肖静;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青年的文化认同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叶浩生;文化模式及其对心理与行为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4年05期
2 许燕;当代人格心理学的发展趋势[J];心理学探新;2003年03期
3 韩震;现代性与认同问题的思考[J];学习与探索;2004年06期
4 韩忠太,张秀芬;学科互动:心理学与文化人类学[J];云南社会科学;2002年03期
5 陈少华,郑雪;西方人格心理学的困境与出路[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2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炼红;;中国经验与文化自觉:拓展“中国城市文化”的观念与格局[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1年08期
2 李娟;;当代中国文化自觉的原因探析[J];群文天地;2011年06期
3 方李莉;;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高度——从“文化自觉”走向“文化自信”[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冯骥才;;呼唤全民的文化自觉[J];齐鲁艺苑;2011年03期
5 李彬;黄卫星;;我国对外传播主体的文化自觉[J];对外传播;2011年08期
6 甘大全;;从文化认同的角度看方言保护的必要性[J];青年文学家;2011年15期
7 王卫平;;将少数民族民间舞蹈艺术融入全民健身运动的构想[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1年07期
8 言恭达;;全球化语境下的审美转型与文化自觉[J];民主;2011年07期
9 杨建新;;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J];今日浙江;2011年15期
10 仲呈祥;张金尧;;以文化自信 促文化自觉——建党90周年电视连续剧创作漫议[J];艺术评论;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旭峰;;费孝通的文化自觉理论对当前农村教育发展的启示[A];2011年浙江省社会学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严宝康;;网络上的评论:长城保护需要全民文化自觉[A];《中国长城博物馆》2007年第2期[C];2007年
3 汤一介;;文化自觉与问题意识[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世界格局中的中华文明”国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6年
4 聂乾先;;在悖论中前行——云南民族舞蹈的立足点和发展链[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三辑)[C];2011年
5 马晓琴;;当代回商的文化自觉——以三营的回族商人为例[A];中国回商文化(第一辑)[C];2008年
6 陈志强;;论上海新一轮发展的文化自觉[A];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论文集(Ⅱ)[C];2003年
7 杝W明;;全球化社会的新媒体与文化认同[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化、和谐社会与可选择的现代性:新媒体与社会发展”新闻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8 邱翊;;文化认同与和谐青海[A];探索 创新 求实——青海省“十一五”时期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汇编(下)[C];2011年
9 张东玲;林跃忠;;唤醒文化自觉 增强文化软实力[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10 沈小勇;;传承与延展:乡村社会变迁下的文化自觉[A];秩序与进步:浙江乡村社会巨变历程与经验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辽宁社科院 吴世旭;传统节日与文化认同[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2 何光渝;多彩贵州从“文化错觉”到文化自觉[N];贵州日报;2007年
3 霍山客;关于文化自觉与文化力[N];闽东日报;2005年
4 田丰;建设人文广东,,迈向新的文化自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5 苏州大学党委书记 王卓君 本报记者 汪大勇;大学:以文化自觉引领社会进步[N];光明日报;2010年
6 来颖杰;文化自觉从何而来[N];中国文化报;2010年
7 赵畅;“最严格制度”彰显文化自觉[N];解放日报;2010年
8 赵畅;“最严格制度”彰显文化自觉[N];中国文化报;2010年
9 高希希;坚持文化自觉创作 反映时代主题精神[N];文艺报;2010年
10 湛江师范学院商学院 王亚新;城市,要有文化自觉[N];湛江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亚萍;20世纪中后期美国华文文学的主题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2 周德刚;经济交往中的文化认同[D];复旦大学;2004年
3 陈军科;当代社会发展:人的解放与文化自觉[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4 张瑞堂;文化自觉与中国先进文化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5 戴大明;“读经”与文化自觉[D];西南大学;2008年
6 孙万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主权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7 周翔;现代台湾原住民文学与文化认同[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8 曹世敏;道德教育文化引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9 高翠莲;清末民国时期中华民族自觉进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10 康海玲;马来西亚华语戏曲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军;体育全球化与文化认同[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任艳;民办学校文化认同的现状与问题[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傅梦萍;品牌日记[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黄肖静;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青年的文化认同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8年
5 周建琼;闽台传统节日民俗体育特征及文化认同研究[D];集美大学;2010年
6 韩辉;藏族大学生文化认同结构及与自我价值感的关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7 王东;文化认同的可能与现实[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8 俞红;湖北土家族的传统文化认同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9 乔晓华;初任非沪籍教师对学校教师文化的认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刘杏玲;区域一体化进程中的文化认同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871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887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