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舞之发生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0 20:32
本文关键词:中国古典舞之发生研究
【摘要】:中国古典舞自诞生至今,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它所承载的传统文化精神及其阐释方式也已成为当代舞蹈文化建设的理性依托。中国古典舞诞生伊始便与戏曲结下不解之缘,而作为古典舞“三大支柱”之一的京、昆戏曲艺术,更是随着芭蕾之法的消化而与中国古典舞保持了微秒关系。 本论文旨在对发生之初的中国古典舞进行一番梳理与探索。全文共有四章。第一章从阐发中国古典舞这一概念入手,通过对中国古典舞发展历程中三个称谓的阐释,探寻其名称演化的依据以及学科归属问题;第二章以中国古典舞的历史发生为起点,讲述了发生之初选择京昆的必然性以及特定人物在中国古典舞发生中的作用;第二章与第三章可以说是本论文的主体部分,也是相互连接部分,这两章无论是在资料占有上,还是在具体分析上,都占据着主要地位;在第三章中,笔者借鉴了发生学中的概念——“同化”与“调节”来阐述中国古典舞知识结构的生成与演化;第四章对中国古典舞教材的演化过程进行了梳理,确立了教材在发生过程中的学术定位和评价功能。在梳理教材之后来反思中国古典舞在文化追求上的不断变迁。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 发生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J722.4
【目录】:
- 【论文提要】7-8
- 【Abstract】8-9
- 引言9-17
- 第一节 研究缘起和目的9-10
- 第二节 与该课题有关的研究状况与现有资料概述10-14
- 一、与该课题有关的研究状况10-11
- 二、笔者现有资料概述11-14
- 第三节 研究方法、范围与限制14-15
- 一、研究方法14
- 二、范围与限制14-15
- 第四节 论文的研究视角和思路15-17
- 第一章 中国古典舞之概念发生17-27
- 第一节 中国古典舞名称之“三级跳”17-21
- 一、戏曲舞蹈17-19
- 二、中国古典舞19-20
- 三、“学院派”中国古典舞20-21
- 第二节 中国古典舞概念发生之“弦外音”21-27
- 一、建国初期舞蹈的“归属问题”21-22
- 二、不同时期、不同人对中国古典舞发生之初的概念理解22-27
- (一) 崔承喜的初衷22-23
- (二) 叶宁与欧阳予倩的初衷23-24
- (三) 李、唐一派的作为24-25
- (四) 孙颖的追求25-27
- 第二章 中国古典舞知识结构的生成与演化(上)27-45
- 第一节 发生之初选择京昆的必然性27-33
- 一、时代的变革推动了中国古典舞的发生28-29
- 二、人的因素对于中国古典舞的选择具有重要作用29-31
- (一) 最早提出并实施创建中国古典舞这一学科29
- (二) 对同时代和后人具有启发性作用29-31
- 三、艺术本体的因素31-32
- 四、教育体制的因索32
- 五、其他因素32-33
- 第二节 欧阳予倩与中国古典舞33-36
- 一、欧阳予倩与中国古典舞的定名33-34
- 二、欧阳予倩在中国古典舞发生中的作用34-36
- (一) 提倡整理中国古典舞34
- (二) 欧阳老的戏曲舞蹈理论34-35
- (三) 对中国古典舞学科建设的指引作用35-36
- 第三节 中国古典舞的“实践与心理发生”——崔承喜36-45
- 一、崔承喜与中国文化的渊源关系36-37
- 二、崔承喜眼中的中国舞蹈37-38
- (一) 对戏曲舞蹈的看法37-38
- (二) 对民间舞蹈的看法38
- (三) 对“新舞蹈”的看法38
- 三、崔承喜的艺术观念38-40
- (一) 民族艺术观38-39
- (二) 创立东方舞观39
- (三) 艺术创作观39-40
- 四、最早提出并整理戏曲中的舞蹈40-42
- (一) 整理意识的产生40
- (二) 整理观念的产生40-41
- (三) 整理过程与方法41-42
- 五、中国古典舞有史以来的第一套教材42-43
- (一) “舞研班”中的中国古典舞42-43
- (二) 中国古典舞的第一套“教材”43
- 六、崔承喜在中国古典舞发生中的作用43-45
- 第三章 中国古典舞知识结构的生成与演化(下)45-61
- 第一节 同化与调节——中国古典舞知识结构的生成45-52
- 一、“同化”——全盘学习戏曲阶段45-49
- (一) “五大训练基地”45-47
- (二) “五大训练基地”的作用与影响47-48
- (三) 存在的弊端48-49
- 二、“调节”:“格局”的打破——伊利娜来到中国49-52
- (一) 伊丽娜来到中国49
- (二) “科学化”、“系统化”49-50
- (三) 芭蕾对于中国古典舞发生的作用50-51
- (四) 原有训练格局的打破51-52
- 第二节 中国古典舞知识结构的不断演化之一(1954——1966)52-57
- 一、向戏曲学习的新尝试52-54
- (一) 向京、昆学习52-53
- (二) 向川剧等其他剧种学习53-54
- 二、武术对于中国古典舞教材的丰富54-56
- (一) 北京舞蹈学校建立后54-55
- (二) 张强与革命化、民族化、时代精神的探索55-56
- 三、武术对于中国古典舞发生的作用56
- 四、取得的成绩56-57
- (一) “59班”、“63班”56-57
- (二) 《鱼美人》的启示57
- 第三节 中国古典舞知识结构的不断演化之二57-61
- 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57-58
- 二、从身段到身韵58-60
- 三、动势与过程60-61
- 第四章 中国古典舞文化价值的产生与教材的演化61-69
- 第一节 中国古典舞教材的不断演化61-64
- 一、全盘戏曲化阶段61-62
- (一) 王萍、刘菱洲等人的整理工作61
- (二) 崔承喜的第一本教材61-62
- 二、中国古典舞与芭蕾教学体系的“结合”62-63
- (一) 舞蹈学校建立后的第一本教材62
- (二) 古典舞教材的“系统化”探索62-63
- 三、“大绿本”的问世63
- (一) “大绿本”的来源63
- (二) “大绿本”的内容63
- 四、“文科教材会”后的推进63-64
- 第二节 中国古典舞文化追求的不断变迁64-69
- 一、保护与传承传统文化64-65
- 二、开拓与进取65
- 三、对传统文化的多样追求65-67
- 四、从历届“桃李杯”获奖剧目看文化追求的变迁67-69
- 结语69-70
- 参考文献70-76
- 一、著作类70-72
- 二、论文类72-76
- 附录——年谱76-83
- 后记83-84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汲艳蕊;;浅谈骨盆在中国古典舞跳跃中所起的重要作用[J];大舞台;2012年02期
2 朱南轩;;中国古典舞对青少年审美教育的文化价值[J];大众文艺;2013年07期
3 朱南轩;;论中国古典舞在青少年审美教育中作用的思考及培养方式[J];青年文学家;2013年07期
4 孙力;;论中国古典舞创建之初教材的发展及其演变[J];音乐生活;2012年07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梁泉;中国古典舞“流派”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2 邱晓晨;当代中国古典舞发展轨迹之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刘艺扬;CCTV电视舞蹈大赛“技巧化”现象之导向性的分析与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8902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890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