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太秧歌与晋商文化的关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祁太秧歌与晋商文化的关系研究
【摘要】:祁太秧歌是集音乐、舞蹈、唱、念(道白)、做(表演)、打(武秧歌)于一体,并以唱为主的综合艺术。或一剧一曲,或一剧多曲,情节简单,曲调优美,舞蹈活泼多样。表演质朴、简约、粗犷、诙谐,具有很强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祁太秧歌主要发源地为曾有"小北京"、"中国的华尔街"、"金太谷"之美誉的太谷县,这里也是晋商的发源地之一。"商路即戏路",祁太秧歌与晋商文化的关系研究对于打开民间艺术传承的新思路有一定借鉴。
【作者单位】: 晋中学院音乐学院;
【关键词】: 祁太秧歌 晋商文化
【分类号】:J722.211
【正文快照】: “祁太秧歌也叫晋中秧歌,戏曲剧种。流行于山西中部和陕北地区。原系祁县、太谷一带的民歌小调,到清代中叶与民间歌舞相结合,,发展成演唱生活小戏的秧歌班。角色以小生、小旦、小丑为主。最初在广场演出,后被搬上舞台。清末农村己有‘自乐班’组织,逢年过节临时搭台演唱。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阎定文;祁太秧歌的角调式研究[J];中国音乐学;1993年03期
2 周吉;;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我见[J];中国音乐学;2008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海燕;关于祁太秧歌的探索[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艳;;“非遗”之美——对“非遗”传承的几点思考[J];北方音乐;2012年01期
2 魏晓锴;;阎锡山“六政三事”在晋中的实施[J];沧桑;2008年03期
3 刘安荣;;1949年前山西天主教徒的经济、文化结构初探[J];沧桑;2011年03期
4 郭慧娟;;关于从太谷秧歌中提取舞蹈动作元素的探讨[J];沧桑;2011年03期
5 许文钊;;浅谈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在现代教育体制中的传承[J];广播歌选;2010年08期
6 智联忠;;太谷秧歌名称考辨[J];广播歌选;2011年02期
7 吴太祥;黄泽桂;;贵州音乐、舞蹈、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保护文本的制作[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0年02期
8 贺文乐;;近代山西商品市场的区域差异性分析[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9 刘笑岩;;蓬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反思——访谈“嘉陵江船工号子”传承人有感[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10 闫辉;;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探析[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晓丽;;近代晋商家族变迁的历史轨迹[A];2010年三晋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万忠;历史时期汾河中游河湖变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温润芳;社会变迁中山西乡土教材的编纂与应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王荣花;中共革命与太行山区社会文化的变迁(1937—1949)[D];河北大学;2011年
4 王东雪;当代泉州南音传承社会运行机制研究(1980年至今)[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5 殷俊玲;盛世繁华[D];山西大学;2005年
6 曾谦;近代山西城镇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卫东海;明清晋商精神的宗教伦理底蕴[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8 段建宏;戏台与社会:明清山西戏台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刘安荣;本土化进程中的山西天主教、教徒及官教、民教关系[D];山西大学;2008年
10 杨常伟;民国时期山西农业科技[D];山西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静;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艺术瑰宝[D];山西大学;2011年
2 郭慧娟;关于从太谷秧歌中提取舞蹈动作元素的探讨[D];山西大学;2011年
3 李苗苗;山西民歌调式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4 任娜;《闹元宵》之演奏探究[D];山西大学;2011年
5 黄锋华;白羊草灌丛草地生物量、优势种牧草营养物质及瘤胃降解动态的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03年
6 侯湖平;县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03年
7 李文慧;民间信仰与村落关系[D];山西大学;2006年
8 高海燕;关于祁太秧歌的探索[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9 任晔;太谷秧歌的调查与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10 任树根;山西票号与近代广东金融[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翔鹏;中国传统音调的数理逻辑关系问题[J];中国音乐学;1986年03期
2 阎定文;祁太秧歌的角调式研究[J];中国音乐学;1993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伟;;晋商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6年02期
2 邹明榕;王永平;赵国浩;骆金星;金松;席啸;杨建平;巩爱平;;商帮与国际化发展——晋商浙商合作论坛[J];山西青年(新晋商);2007年04期
3 段红;;晋商老宅 风采无限——山西晋中晋商文化掠影[J];中华魂;2002年12期
4 刘素林,李伟;多学科视野下的晋商文化研究[J];沧桑;2005年04期
5 刘泽民;;《晋商史料全览》总序[J];文史月刊;2007年09期
6 乔祖名;;山西省城百名少儿书法英才 现场书写“渠家大院”活动在晋商文化博物馆举行[J];青少年书法;2006年15期
7 王进;曾子墨;;解密晋商文化(续)[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李继勇;贺泽劲;;晋商大院:庭院深处的似水流年[J];世界博览(看中国);2007年07期
9 李海芳;;王向东:要敢于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J];山西青年(新晋商);2008年Z2期
10 望江湖;;常家庄园与晋商文化的遗迹[J];商业文化;2008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燕;;回商文化与晋商文化之比较[A];中国回商文化(第一辑)[C];2008年
2 郝君;李雄;;晋商文化在现代园林中的传承和创新——以山西省晋中市晋商公园为例[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3 李仁;;回商与晋商的比较研究[A];中国回商文化(第一辑)[C];2008年
4 王金平;贾丽娜;王建华;;保护历史建筑赖以生存的环境——以祁县乔家堡为例探讨晋商聚落保护的未来发展趋势[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5 赵弘;;努力让晋商文化开出时代之花[A];首届晋商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马燕;;回商文化与晋商文化之比较[A];首届中国宁夏回商大会文化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7 石岩;;创造性思维与晋商振兴[A];首届晋商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张颐武;;晋商的当代文化意义[A];首届晋商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郭康;邱明慧;张聪;;强势开发三百里晋商黄金旅游带——兼谈最短的欧亚大陆桥[A];区域旅游开发与黔中旅游经济发展[C];2000年
10 ;钙与肥胖关系研究[A];中国营养学会第七届青年工作委员会第二次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刘瑞梅;传承玉之商德 弘扬晋商文化[N];中国黄金报;2009年
2 ;让晋商大旗竖起在陇上[N];太原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李波;晋商文化产业路在何方?[N];晋中日报;2010年
4 首席记者 杨素英 实习记者 贺宏丽 实习生 肖鲁佳;太原晋商文化艺术周落幕[N];山西经济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高宏亮;要狂欢 更要标准[N];太原日报;2010年
6 刘立;《乔家大院》展示晋商文化[N];市场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桑莉媛;发掘晋商文化的理由[N];山西经济日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袁开智;弘扬童叟无欺的晋商文化[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9 冯嘉铭;品晋商文化 游万里茶路[N];太原日报;2010年
10 魏荣欢;让文化成为晋商旅游的灵魂[N];晋中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玲;现代化进程中的东北家族及其成员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吴开兴;滇西新生代富碱火成岩及其与金成矿关系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3 王元忠;鲁迅的写作与民俗文化[D];兰州大学;2008年
4 罗景润;PBX的损伤、断裂及本构关系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1年
5 张湘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与村民自治的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邓昌友;宋朝与越南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7 谢行宽;信用与理性关系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8 贺萍;西部大开发与新疆多元民族文化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9 钟玉英;汉末魏晋南北朝道教与社会分层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10 陈未鹏;宋词与地域文化[D];苏州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彩丽;清代晋商教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申小玉;论晋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彦;晋商与潮商的历史比较制度分析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2年
4 曲转;晋商文化的影像传播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5 李媛;晋商大院宅门装饰艺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单文杰;明清时期晋商行会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王阿丽;浅析清代晋商对蒙俄贸易的人员流动[D];山西大学;2011年
8 申辰煜;论大众传媒时代的晋商文化传播[D];山西大学;2011年
9 秦二;文化产业视野下的晋商文化传播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10 戎喜平;晋商大院“三雕”图案艺术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540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954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