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民族舞剧创作的新变
发布时间:2017-10-02 03:21
本文关键词:论中国民族舞剧创作的新变
【摘要】: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一部《丝路花雨》拉开了我国再生性敦煌舞蹈艺术创作的帷幕。并由此诞生了敦煌舞这样一个中国古典舞流派。二十多年后,舞剧《大梦敦煌》又将再生性敦煌舞蹈艺术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大梦敦煌》创作来源无疑是以敦煌舞为主体的,但它的表演形式也融入了相当多的古典舞,现代舞、民族民间舞乃至芭蕾舞、阿拉伯舞等诸多的舞蹈元素。 这部舞剧比具有代表性的《丝路花雨》更具有创新性,已经不再局限于通过舞蹈的形式来讲述故事,而是通过肢体的语言来刻画形象,表现人物的思想和情感。其丰富的创作元素,使舞剧的表现意识更加的丰富多彩。这无疑表明了我国民族舞剧在新世纪在艺术创作方面的一些变化。因而,笔者认为,《大梦敦煌》这部创作于新时期的民族舞剧,在编导技法、舞蹈动作语汇、舞台布景、音乐旋律等方面,都具有值得深入探掘的研究价值。基于这一点,笔者将选题“论中国民族舞剧创作的新变”作为本次课题的研究内容,则是希望通过对民族舞剧《大梦敦煌》创作特征的全面解读,从而揭示这部舞剧对于新时期民族舞剧创作的启示意义。 本文分为五个部分展开。第一部分为绪论,是对本课题的选题方向、研究背景及意义、学界目前的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及方法、论文结构、创新之处及研究重难点等各方面状况的综述;第二部分按照民族舞剧《大梦敦煌》的四幕剧情,用诗意化的语言来展现《大梦敦煌》的剧情;第三部分从宏观与微观互见、古典与现代相融的角度,来解读《大梦敦煌》所表现出的独特的创编技法。并从“舞蹈技巧之美”、“音乐旋律之美”、“故事内容之美”、“舞台设计之美”这四个方面,来分别解读《大梦敦煌》这部民族舞剧的审美特征。第四部分则从“异彩纷呈的舞种和绚丽多彩的舞姿”、“不落窠臼的语言及动作”、“动人的音乐和绚丽的舞美”、“炫目的高科技舞台布景”这四个方面,,诠释了民族舞剧《大梦敦煌》所体现出的舞剧创作新变;第五部分为结论对全文进行总结。
【关键词】:《大梦敦煌》 民族舞剧 创作 新变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723.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目录7-9
- 绪论9-12
- 一、 研究背景9
- 二、 文献综述9-10
- 三、 创新之处10
- 四、 论文结构10-11
- 五、 思路及方法11
- 六、 研究难点11-12
- 第一章 《大梦敦煌》的剧情介绍12-16
- 一、 《大梦敦煌》剧情简介12-13
- 二、 《大梦敦煌》分幕介绍13-16
- 第二章 《大梦敦煌》的创作技法与审美特征16-22
- 一、 创编技法16-17
- 二、 审美特征17-22
- (一) 舞蹈技巧之美17-19
- (二) 音乐旋律之美19-20
- (三) 故事内容之美20-21
- (四) 舞台设计之美21-22
- 第三章 《大梦敦煌》所体现的舞剧创作新变22-27
- 一、 异彩纷呈的舞种,绚丽多彩的舞姿22-23
- 二、 不落窠臼的语言及动作23
- 三、 动人的音乐和绚丽的舞美23-24
- 四、 炫目的高科技舞台布景24-27
- 结论27-29
- 参考文献29-31
- 致谢3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隆荫培;《大梦敦煌》舞剧审美谈——在陈维亚舞蹈艺术创作研讨会上的发言[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张晓燕;;《大梦敦煌》的三重意蕴[J];当代戏剧;2007年02期
3 谢生保;敦煌飞天形体姿态的来源[J];敦煌研究;2001年04期
4 胡朝阳,胡同庆;敦煌壁画艺术的美学特征[J];敦煌研究;2003年02期
5 饶开芹;李妮亭;;爱的力量——简析舞剧《大梦敦煌》[J];大众文艺;2011年23期
6 刘向辉;;敦煌飞天[J];词刊;2011年07期
7 王倩;玮夫;;丝路艺术舞台上的又一枝奇葩——大型古典舞剧《大梦敦煌》评介[J];党的建设;2000年06期
8 邱翔;;浅析飞天舞的表现特色[J];大众文艺;2011年11期
9 陈竞;;文化资源大省·文化大省 上篇:千里陇原:中华民族文化资源的宝库——我省文化资源盘点[J];党的建设;2010年12期
10 张晓燕;;论大型舞剧《大梦敦煌》的三重意蕴[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本文编号:9572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957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