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龙岩歌舞《采茶灯》中茶文化之精髓“和”
发布时间:2017-10-05 04:30
本文关键词:探析龙岩歌舞《采茶灯》中茶文化之精髓“和”
更多相关文章: 龙岩采茶灯 茶歌舞 和 和文化 歌舞诗 继承与发展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们的文化生活日渐丰富,坚持走民族特色的发展道路,保护与传承民间传统艺术文化就显得越来越重要。龙岩采茶灯是福建灯舞中极具代表性的汉族民间舞蹈之一,具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它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被列为福建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项目,因此,它在当地民间文化艺术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龙岩采茶灯表演迄今为止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在长时间的演变和发展中,它的音乐与舞蹈在全国乃至世界上都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因而,研究、保护、继承与发展龙岩采茶灯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主要运用田野调查法、查阅文献法、形态分析法和综合分析法对龙岩采茶灯的历史文化、歌舞形式、舞蹈表演、队形变换、歌舞诗结合等方面进行深入的解构与分析,在总结归纳其表演特色的基础上,采用综合分析法,结合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和相关知识,试图从文化研究的角度,探究民间歌舞采茶灯中蕴含着的中华民族传统“和”文化精髓。继承和发展龙岩歌舞《采茶灯》,不仅仅只是了解其发源,学习其表演形式,更要通过对龙岩歌舞采茶灯中渗透着的“和”文化思想进行探索性研究,领悟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并将民族文化发扬光大。
【关键词】:龙岩采茶灯 茶歌舞 和 和文化 歌舞诗 继承与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722.21;TS971
【目录】:
- 中文摘要2-3
- Abstract3-4
- 中文文摘4-6
- 目录6-8
- 绪论8-12
- 一、研究缘由与意义8-9
- 二、研究现状9-10
- 三、研究目的、方法和创新之处10-12
- 第一章 中国茶歌舞文化概况12-18
- 第一节 中国茶歌舞文化的历史源流12
- 第二节 中国茶文化与儒、释、道文化渊源12-15
- 第三节 茶道精神之魂“和”15-18
- 第二章 龙岩歌舞《采茶灯》中的“和”文化18-46
- 第一节 历史渊源之“和善”生存19-21
- 一、神话传说中的歌舞《采茶灯》19
- 二、史料记载中的歌舞《采茶灯》19-20
- 三、“和善”精神的体现20-21
- 第二节 歌(乐)舞形式之“和乐”吉祥21-26
- 一、《正采》部分的歌舞表演22-23
- 二、《倒采》部分的歌舞表演23-24
- 三、《扑蝶》部分的歌舞表演24
- 四、载歌载舞体现“和”24-26
- 第三节 舞蹈表演之“和顺”(柔和、和缓)轻盈26-35
- 一、“手舞”的上肢27-29
- 二、中间的躯干29-30
- 三、“足蹈”的下肢30-31
- 四、微表情31-34
- 五、总结34-35
- 第四节 队形变换之“和美”对称35-40
- 一、直线队形变换35-37
- 二、曲线队形变换37-38
- 三、圆形变换38-39
- 四、总结39-40
- 第五节 乐舞诗结合之“和谐”整体40-46
- 一、歌、舞、诗三位一体的研究41-43
- 二、茶文化精神的体现43-46
- 第三章 龙岩《采茶灯》的“和”文化背景研究46-54
- 第一节 传统文化的影响46-48
- 一、从河洛文化的影响看“和”文化46-47
- 二、从闽南文化的影响看“和”文化47-48
- 第二节 龙岩《采茶灯》文化成因的探析48-54
- 一、自然地理环境49-51
- 二、人文社会环境51-54
- 第四章 龙岩歌舞《采茶灯》的继承与发展问题54-64
- 第一节 舞蹈的继承以及“和”文化的传承54-60
- 一、学校教育55-57
- 二、社会的普及57-59
- 三、创新(变与不变)59-60
- 第二节 发展成为茶歌舞文化的代表艺术60-61
- 第三节 展望未来61-64
- 参考文献64-66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和主要成果66-68
- 致谢68-70
- 个人简历70-7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肖灵;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与民间舞蹈的教学[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2 刘云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性回归[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郭义山;;龙岩河洛文化理应纳入闽南文化圈[J];龙岩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左衡;直觉、情感与艺术创造——介绍苏珊·朗格的符号学心理美学[J];中国音乐教育;2003年08期
,本文编号:9748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974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