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蒜薹之歌》及其英译本的衔接手段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2 11:00
本文关键词:《天堂蒜薹之歌》及其英译本的衔接手段对比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天堂蒜薹之歌》 《天堂蒜薹之歌》英译本 语法衔接 词汇衔接
【摘要】:近年来,语言学领域愈来愈重视对语篇分析的研究。语篇分析的重点是从宏观的角度来把握整个文本。一篇有效的语篇有七项标准:衔接性、连贯性、意向性、可接受性、语境性、信息性和互文性。作为七大要素之一,衔接是语篇的有形网络,通过句法和词汇手段把分离的语言成分连接起来,使行文达到流畅和自然。译者必须在正确理解原语语篇衔接手段和目的语衔接手段的基础上,恰当重新架构目的语语篇。莫言是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也是中国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本土作家。莫言此次获奖得益于两大因素:一是他笔下的乡土中国吸引西方文学界和读者。二是莫言的作品已经被大量翻译成世界各种语言,特别是英语。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美国著名的翻译家,也是一位享誉世界的汉学家。他翻译过包括莫言在内的中国现当代作家的许多作品。莫言的《天堂蒜薹之歌》的英译就是由葛浩文完成的。 本文以韩礼德与哈桑的衔接手段为理论框架,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1976年,韩礼德和哈桑合作出版的Cohesion in English,是英语衔接理论的重要基础。书中把英语的衔接手段分为两大类: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其中语法衔接包括指称、替代、省略和连接。指称是具有指称性质的项目参照其他东西来表达意义。替代是一个项目代替另一个项目,是避免重复的一种重要的衔接手段。省略和替代相似,简单的说是一种“零替代”。连接成分自身并不具备衔接意义,它们是通过它们特定的意义间接地具有衔接作用,在话语中表达某些意义,预设其他成分的存在。词汇衔接是通过词汇的选择来取得语篇衔接的效果。 本文首先对莫言的《天堂蒜薹之歌》及其英译本(葛浩文译)中的衔接手段进行定性分析,然后对随机抽取的《天堂蒜薹之歌》的第十章和第二十章为调查研究对象,统计出各种衔接手段在所选取的两个章节中的使用数量和概率,并总结其分布规律。研究发现由于两种语言差异性,汉语的衔接手段较为灵活,主要体现在零指称,省略和词语搭配的使用上,而英语重形合,在衔接上倾向于使用显性衔接手段指称;通过对分布的比较可以看出英语在指称和连接使用上远远多于汉语,而汉语在省略和词汇衔接方面又远远多于英语的使用,二者在替代使用上的数量是接近的。 通过探讨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的差异,探讨它们之间的转换策略,,一方面可以更加了解英汉的衔接手段,另一方面也可以为英汉翻译实践活动在衔接手段方面提供一些建议。当然由于文本只是文学体裁以及定量分析中有限的数据,一定还有一些特点被忽视。在以后的研究中,如果体裁得到丰富,分析数据得到扩充,就能发现更多的英汉衔接之间的特点。
【关键词】:《天堂蒜薹之歌》 《天堂蒜薹之歌》英译本 语法衔接 词汇衔接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Contents8-10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0-14
- 1.1 Research Background10-11
- 1.2 Research Purpose and Research Significance11-12
- 1.3 Research Questions12
- 1.4 Research Methodology12
- 1.5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12-14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4-18
- 2.1 Conceptual Review of Cohesion Theory14-16
- 2.1.1 The Definition of Cohesion14
- 2.1.2 The Cohesion Theory of Halliday and Hasan14-15
- 2.1.3 The Previous Studies on Cohesion15-16
- 2.2 The Previous Contrastive Studies on Cohesive Devices16-18
-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18-26
- 3.1 Grammatical Cohesion18-24
- 3.1.1 Reference18-20
- 3.1.2 Substitution20-22
- 3.1.3 Ellipsis22-23
- 3.1.4 Conjunction23-24
- 3.2 Lexical Cohesion24-26
- 3.2.1 Reiteration25
- 3.2.2 Collocation25-26
- Chapter Four An Analysis of Cohesive Devices in The Garlic Ballads and Its English Version26-61
- 4.1 Cohesive Devices used in The Garlic Ballads and its English version26-56
- 4.1.1 Reference26-34
- 4.1.2 Substitution and Its Translation34-38
- 4.1.3 Ellipsis and Its Translation38-41
- 4.1.4 Conjunction41-44
- 4.1.5 Lexical Cohesion44-56
- 4.2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cohesive devices in The Garlic Ballads and its English Version56-58
- 4.2.1 Literal Translation56-57
- 4.2.2 Omission and Adding57-58
- 4.2.3 Conversion58
- 4.3 Distribution of Cohesive Devises in The Garlic Ballads and its English Version58-61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61-64
- 5.1 Major Findings61-63
- 5.2 Implications of the Study63
- 5.3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y63-64
- Bibliography64-66
- Acknowledgements66-67
- 个人简历6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潘敏;范祥涛;;从《匆匆》英译看英汉衔接手段差异及处理方式[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0期
2 王建平;汉诗英译中的语篇衔接与连贯[J];外国语言文学;2003年01期
3 苗兴伟;论衔接与连贯的关系[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本文编号:10780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078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