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等效原则看中日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误读
发布时间:2017-10-29 12:03
本文关键词:从等效原则看中日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误读
【摘要】:据圣经记载,在尚没有开展翻译活动的世界里,人类社会一度置身混乱,连绵不断的战争使得人类开始意识到进行译事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历史上并不是单一语言先独立发展起来以后才有不同语言间的相互融合与交流,而是同时进行的,可见翻译研究的历史地位之紧要。尤其在跨语言文化交际活动频繁的当今,译者的翻译结果几乎与国家乃至全球的命运息息相关,如果译者不能时刻警惕自己身挑重担,造成疏忽,就有可能千年砍柴一日烧,酿成不可估量的后果。这些不仅是翻译标准需要反复重申和规范的原因,也是研究误读问题的关键所在。 人类社会的两个特点使翻译理论研究成为必然。一方面,地理、民族、历史、政治制度、宗教、语言习惯等诸多文化差异将各群体分隔开来,形成社会的个体差异性;另一方面则是跨过所有这些特征属性,人类社会存在的共同点甚多。这两点认识推动着翻译的进行,也推动了等效论的发展。作为开放性的翻译理论,等效论在吸收其他理论思想的基础上,致力于完成各派共同的诉求。本论文试图用等效论下的翻译标准即等效原则,着重解释存在于文学翻译中将人类社会分隔开的非共性要素。 在众多文学作品中,鲁迅的文章对中国文化的光大有重大意义,也是中华现代文学的瑰宝。同时,是日本学者研究中国文学的重点。文学作品自身附带如影随形的文化属性,也使文学翻译受大量文化因素的左右,时常会由于译者未把原语文化特有的信息体现出来而给译作读者带来很大障碍。结合等效原则及其翻译理论,本论试图从分析中日文化的渊源和差异入手,阐明译作与原作在文化作用下的异同。重点对《阿Q正传》日译本中等效原则的文化干扰因素,如鬼神形象的认知习惯,地名、场所的命名风俗,成语的翻译,特定政治背景、历史潮流等方面引起的文化缺失,宗教文化的错位,中日同形词引起的假性等值等一系列误读误译现象进行分析,吸取文学翻译中注重文化内涵、情趣风味,不能只一味追求形式层面翻译的微观理论,,阐述等效原则在中日文学翻译中对文化信息的应用和把握。
【关键词】:翻译理论 等效原则 文学翻译 文化误读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36;I046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1章 绪论9-15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9-10
- 1.2 前期研究10-13
- 1.2.1 国内外有关误读误译的研究现状10-11
- 1.2.2 国内外有关等效论的研究现状11-13
- 1.3 问题的提出13
- 1.4 研究范围与方法13-15
- 第2章 等效论及其翻译标准15-22
- 2.1 等效论的翻译标准15-16
- 2.2 等效论及等效原则的特征16-21
- 2.2.1 开放性16-18
- 2.2.2 成熟性18-19
- 2.2.3 突破创新性19-21
- 2.2.4 普遍适用性21
- 2.3 本章小结21-22
- 第3章 从等效原则看文学作品的翻译22-27
- 3.1 文学翻译的特殊性22
- 3.2 等效原则对文学翻译的意义22-24
- 3.3 文学翻译中的等效与中日文化误读24-26
- 3.4 本章小结26-27
- 第4章 小说翻译中文化误读现象种种27-42
- 4.1 鲁迅与小说《阿 Q 正传》27-29
- 4.2 《阿 Q 正传》译例分析29-40
- 4.3 本章小结40-42
- 结论42-44
- 参考文献44-4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46-47
- 致谢4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庞芳;;误译成因分析[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8期
2 梅美莲;马建忠与等效翻译[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3期
3 张晓峰;;等效原则对文学翻译的意义[J];文史博览(理论);2010年05期
4 严绍(汤玉);;日本鲁迅研究名家名作述评(一)[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1年03期
5 魏少敏;;关于等值翻译的思考[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本文编号:11128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112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