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翻译规范理论看《萧萧》的两个英译本
发布时间:2017-11-03 03:11
本文关键词:从翻译规范理论看《萧萧》的两个英译本
更多相关文章: 初始规范 预备规范 操作规范 《萧萧》英译本 文化身份
【摘要】:本文以描述翻译学理论的代表人物—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翻译学教授吉迪恩·图里的翻译规范作为理论框架,以沈从文所著小说《萧萧》的两个英译本为对象,研究了翻译规范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翻译学研究从理论阐述转向文本描写。在此背景下,受埃文·左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和霍姆斯的翻译研究理论的影响,图里提出了一种新的翻译研究理论—翻译规范理论。翻译规范的中心任务不在于设立规范,而是通过探索影响译者行为的规范来构建一个涵盖制约因素的翻译研究理论体系,并指导翻译实践以及与翻译相关的活动。图里把翻译规范分为三类,分别是初始规范(Initial Norms)预备规范(Preliminary Norms)和操作规范(Operational Norms)。初始规范决定了译文是倾向于源语还是目标语规范,是一个逻辑上的整体选择。预备规范包括翻译方针和翻译的直接程度,也称译前规范,是翻译行为开始前影响译者的宏观因素。这两类规范在宏观层面影响翻译。操作规范可分为矩阵规范和语篇—语言规范,影响译本的宏观结构以及具体翻译策略。 在翻译规范理论的指导下,本文分析了戴乃迭和李宜燮所著的两个英译本,探索源语规范和目标语规范中哪些方面影响了两个译者的翻译过程,以及翻译规范在宏观和微观方面是怎样影响译者的翻译过程的。作者分别从初始规范、预备规范和操作规范三个方面来具体分析不同时期的规范对翻译的文本的选择、译者的翻译策略以及具体的翻译手段和技巧的影响。通过案例分析发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背景下,受不同翻译规范的制约,,两个译者采用了不同的翻译策略。总体上来说,李宜燮采用倾向目标语文本的策略以使翻译文本更好地为目标语读者所接受,而戴乃迭在翻译过程中,既采取了倾向源语文本的策略以求最大程度地保留源语文本的风貌,同时又采取了倾向目标语的策略以保证文本的流畅性和简洁性。除了受翻译规范的制约,戴乃迭的双重文化身份以及她在翻译《萧萧》时所处的社会地位都对她的翻译策略的选择产生了影响。本文不评判两个译本的优劣,旨在为萧萧的英译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也希望能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翻译研究做出微薄的贡献。
【关键词】:初始规范 预备规范 操作规范 《萧萧》英译本 文化身份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1-15
- 1.1 Objectives11
- 1.2 Research Questions11-12
- 1.3 Methodology12-13
- 1.4 Outline13-15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5-26
- 2.1 Studies of Translation Norms15-19
- 2.1.1 Scholars Before Toury15-16
- 2.1.2 Toury’s Translation Norm Theory16-17
- 2.1.3 Scholars After Toury17-19
- 2.2 Previous Studies of Xiaoxiao19-24
- 2.2.1 Introduction to Shen Congwen and Xiaoxiao19-21
- 2.2.2 The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Xiaoxiao21-24
- 2.3 Previous Studies of the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Xiaoxiao24-26
-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26-30
- 3.1 The Nature of Norms26
- 3.2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orms26-27
- 3.3 The Classification of Norms27-30
- Chapter Four A Case Study of the Two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Xiaoxiao30-51
- 4.1 Preliminary Norms30-33
- 4.1.1 Background of the Publishing of Lee Yi-hsieh’s Translation30-31
- 4.1.2 Background of the Publishing of Gladys Yang’s Translation31-32
- 4.1.3 The Directness of Translation32-33
- 4.2 Initial Norms33-36
- 4.2.1 Lee Yi-hsieh’s Inclination to Acceptablity33-34
- 4.2.2 Gladys Yang’s Combination of Acceptability and Adequacy34-36
- 4.3 Operational Norms36-51
- 4.3.1 Matricial Norms36-40
- 4.3.2 Textual-linguistic Norms40-51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51-54
- Bibliography54-58
- Acknowledgements58-59
- 作者简介59-6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广胜;;谈杨宪益与戴乃迭古典文学英译的学术成就[J];外国文学;2007年05期
2 韩江洪,张柏然;国外翻译规范研究述评[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仝亚辉;;西方翻译规范研究特点分析[J];山东外语教学;2009年01期
4 廖七一;;翻译规范及其研究途径[J];外语教学;2009年01期
5 赵宁!300300;Gideon Toury翻译规范论介绍[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03期
6 徐敏慧;;沈从文小说英译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年03期
7 苗菊;翻译准则——图瑞翻译理论的核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年11期
8 谢天振;多元系统理论:翻译研究领域的拓展[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9 张南峰;;多元系统论中的规范概念[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10 王东风;翻译文学的文化地位与译者的文化态度[J];中国翻译;2000年04期
本文编号:11343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134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