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佛游记》节译及翻译报告
本文关键词:《格列佛游记》节译及翻译报告
【摘要】:本文是笔者翻译《格列佛游记》的翻译报告。该书作者--乔纳森·斯威夫特以游记的形式记录了主人翁格列佛的航海冒险经历。整篇小说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共分为四卷:第一卷利立浦特、第二卷布罗卜丁奈格、第三卷飞岛国、第四卷慧殐国。本小说有大量的人物心理活动描写,景色描写等,这无形中增大了翻译的难度。同时,这也是一部典型的讽刺小说,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对当时英国的社会现实的不满,丰富的讽刺手法和虚构幻想的离奇情节,更是增大了翻译的难度。 笔者节选了《格列佛游记》第一卷--《利立浦特游记》进行翻译,第一卷主要讲述了主人翁格列佛第一次航行遇险,死里逃生到利立浦特小人国。起初格列佛博得了小人国国王和百姓的信任与好感,但后来因为种种误会,使得国王想除掉格列佛。于是格列佛逃出了利立浦特来到了不来夫斯古帝国,最后又平安回到了英国。本卷翻译共计三万余字。翻译是一种再创造,,为了使译文和原文风格相符,尽量保留原文的精髓,笔者查阅了大量的工具书、语料库,参考并对比了各个翻译大家的译本,运用了大量的翻译理论与技巧。 本翻译报告记录了此次文学翻译的过程、在翻译过程中所使用到的翻译理论与翻译方法技巧。翻译的过程主要包括:理解、表达、审校;翻译理论与翻译方法技巧主要为:归化与异化、词语的变通、句法的变通。 通过对《格列佛游记》第一卷的翻译以及翻译报告的撰写,笔者深感文学翻译实为不易。要做好文学翻译需要扎实的专业基本功以及深厚的文学素养。同时,在参考各位翻译大家的作品时,也由衷敬佩大家们的功底,他们在翻译时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为中西方文化交流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315.9;I046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丽娜;从语用前提对称看等值翻译[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程永生;描写与交际——我国现代翻译理论研究的两大主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3 杨鹏飞;词汇的民族色彩与翻译[J];安徽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4 栾晓虹;文化词语及其翻译[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5 黄先进;深刻领会《基本要求》,扎实提高英语应用能力[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6 陈书菁;浅析英汉否定结构的差异及其翻译[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Z1期
7 孙净丽;;试论英语谚语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8 赵娟;;广告翻译的接受美学[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13期
9 张国申,李世勇;英语动词的理解与翻译对比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10 李加强;;英语教学翻译与翻译教学[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蓉;;从顺应论看中国宋词《虞美人》译文比较[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2 吴玲娟;;《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词典》成语翻译评论[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王维波;;“少数民族”一词英译探讨[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杨戈;任志起;;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教学的缺失与及改进[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郑声滔;;从英汉句法差异看并列法翻译英语定语从句[A];福建省首届外事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郑琳;;习语翻译中文化缺省的补偿[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黄金德;;浅谈汉译英中的重复指称及其处理方法[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8 高军;;隐喻与英语学习词典中一词多义词汇的释义[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9 王峥;;习语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的归化和异化[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陈全明;;言简意赅,独领风骚——学术论文论题英译之解读[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第6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翻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雪莲;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萍;英汉短语结构受限搭配的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郑燕平;论全球背景下语篇翻译的原则[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扎西卓玛;藏传佛教佛经翻译史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何玉兴;社会群体沟通平衡问题学理资源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宋海云;论中国文化意象的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7 胡德香;中西比较语境下的文化翻译批评理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郭富强;意合形合的汉英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赵德全;纯理功能的传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10 庄智象;我国翻译专业建设—问题与对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红莉;从文化角度谈旅游宣传资料的翻译[D];河北大学;2009年
2 张晓泳;汉英习语在跨文化翻译中的文化流失[D];河北大学;2009年
3 朱莹;旅游宣传手册翻译中的隐喻、转喻及其表达力[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张琳琳;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在政治语篇中英翻译中的应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陆子晋;论文学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沈纯洁;论文化的可译性《红楼梦》专有名词的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高多;英语新闻评论的特点与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王晓东;从以知语言学角度谈新闻英语中隐喻的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尚蔚;最佳关联—李白诗歌中隐喻翻译的基本原则[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谷春娜;唐宋诗词颜色意象及其翻译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375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137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