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周易》对刘熙载美学思想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6 19:34

  本文关键词:《周易》对刘熙载美学思想影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周易》 刘熙载 文艺本质论 出色而本色 阴阳对待


【摘要】:晚清学者刘熙载宗经思想强烈,一生以治经学为主,强调学者“要识得经文本旨分晓”,“以穷经为主”(《艺概·经义概》)。而在六经之中,刘熙载又尤为推崇《周易》中的《易传》,他认为“制义推明经意,近于传体,传莫先于《易》之《十其》”(《艺概·经义概》),还提出“以《易》道论诗文”(《游艺约言》)的文学主张。刘熙载深受《周易》哲学思想影响,,在阐释文艺发展与本质以及分析艺术创造的特点与规律时皆从《周易》中得到启发,引《易》为据,以《易》著文,《周易》哲学思想亦为刘熙载文艺美学提供了哲学基础。不仅如此,其美学思想体系亦是由《周易》的宇宙系统模式演变而来。因此,只有更好的了解《周易》哲学思想对刘氏美学的影响,才能从根本上把握刘氏的美学思想体系。本文拟从文学本质论、创作主体论以及阴阳对待的审美规律来论述刘氏美学对《周易》哲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在文艺本质论方面,以《周易》来阐释文艺本质,提出了“诗为天人之合”的观点,以“天人合一”作为审美规律,认为文艺是天地之合的产物,是“一”与“不一”的统一,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周易》的“立象以尽意”的“象思维”来论述文艺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提出“艺者,道之形”的观点。 在创作主体论方面,刘熙载首先通过《周易》中“观物取象”思想阐述了文艺创作过程中的“物我观”,并强调文艺创作过程中的创作主体的地位。基于《周易》“观物取象”的物我观,刘氏提出了出色而本色创作主体论,对创作主体的创作方法、性情、品德、智识皆提出了要求,提出“诗品出于人品”、“书品人品论”、“论词莫先于品”等命题。 在阴阳对待的审美规律中,刘熙载吸收了《周易》中万物周流不已,来而往复的阴阳消长交融的辩证统一思想。刘氏以“阴阳对待”思想作为基础,来论述文艺创作中对立之美与统一之美之间的转化关系,即“反衍”与“复归”。同时,刘熙载还注意到“时”的重要性,提出了“文之道,时为大”的文艺发展论。他认为文艺作品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其存在发展与时代息息相关,文艺作品也必然会不同程度打上时代的烙印。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01;B22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德礼;刘熙载的《艺概》及其辩证审美观[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5期

2 张汉清,方_";浅论刘熙载的兼美观[J];大连大学学报;1997年01期

3 滕福海;《艺概》的“寄厚于轻”论──刘熙载“寄言”说研究之二[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4 滕福海;“寄言”说与《艺概》的艺术本质论[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4年02期

5 孙蓉蓉;“物一无文”与《艺概》[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6 韩烈文;“品居极上之文,只是本色”——刘熙载的创作境界论[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1989年02期

7 周锋;论刘熙载文学思想的儒家倾向[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8 李德仁;刘熙载美学思想与道家影响[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9 陶型传;“物一无文”和“物无一则无文”——《艺概》的审美方法论之一[J];文艺理论研究;1982年03期

10 陶型传;艺术创造中的对立强化规律——刘熙载的审美方法论之二[J];文艺理论研究;1983年04期



本文编号:11490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1490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9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