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恋人格与文学创作
本文关键词:自恋人格与文学创作
【摘要】:作家的自恋人格对其创作有重要影响,这个命题众人皆知。但长期以来,很少有人从理论层面谈论二者的关系究竟如何。本文试以人格心理学为理论依托,对此问题予以探讨,力图弄清作家在进行文学创作时,自恋人格是如何产生影响的,其中体现出怎样的创作规律,以及自恋人格在作品中的呈现等问题,以期从主体人格角度,进一步探明人类文学创作的奥秘。 全文由导论、四章和结语组成。导论内容包括五部分:一是论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二是与主题相关的概念阐述,主要梳理了自恋人格、自恋、人格等概念的心理学定义;三是论述自恋人格与文学创作的关系,指出自恋人格对作家文学创作的影响;四是探讨与本文相关的国内研究现状,提出本文研究的可能性;五是本文的创新点及主要思路、研究方法。 论文的主体部分首先从普遍意义上的自恋者三大特点入手,从作家创作的文本和与之相关的传记中提供佐证,以此推出自恋作家孤独、叛逆及矛盾的人格表现。其次,,以分析人格形成原因的一般思路,从个体生理机制和社会生活环境论述自恋人格形成的原因,尽可能涵盖其形成的重要因素。再次,以尽可能客观的立场分析自恋人格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最后,评价这类作家的创作,提出其创作的历史意义和局限。 第一章重点研究作家自恋人格的表现,结合具有代表性的自恋人格作家案例及自恋人格的相关理论,分析和总结出自恋人格与作家创作密切相关的三种表现,即孤独、叛逆及矛盾:自恋人格的孤独性表现在私人化的写作方式、作者与主人公的孤独姿态及作品笼罩的孤独气质;自恋人格的叛逆性表现在对传统观念的反叛、作者与主人公的反叛姿态;自恋人格的矛盾性表现在作者及主人公人格层面的矛盾性,包括同性恋、自我恋与异性恋的多重性爱观,及文本表现的狂欢化。 第二章从个体生理机制和社会生活环境两方面阐释作家自恋人格的形成原因:前者主要分析性格、气质、血型等生物学角度对作家自恋人格形成的影响,后者则从家庭、学校等个体小环境和时代、国家、文化等整体大环境两个角度探究作家自恋人格的形成。 第三章作为文章的重点部分,阐释了作家自恋人格与文学创作的关系问题,主要从作家自恋人格对文学创作的积极影响、消极影响和文学创作对作家自恋人格的反作用三方面作研究,以英国作家劳伦斯、法国作家杜拉斯和当代作家林白等为例,突出对作家“成也自恋,败也自恋”的矛盾影响。 第一节主要阐述作家自恋人格对文学创作的积极影响:首先,自恋人格是作家创作的动力与源泉;其次,自恋人格赋予作家这种独特的生命体验,使作品创作获得了具有鲜明个性的题材与主题,从而促进作家创作风格的形成;第三,由于作家的自恋人格,导致作家处于自闭的创作状态,有益于灵感的飞溅与情感表现的深刻。 第二节论述作家的自恋人格对文学创作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于文本人物的受虐状态与理性精神的不足两个方面。除此之外,长期以自恋经验为写作题材容易导致作家创作的僵化、雷同化,不利于作品的创作和生命力的保持。 第三节简述文学创作对作家自恋人格的影响,即写作是自恋型作家情感释放的重要渠道,对作家的自恋人格起到或强化或弱化的作用。 第四章则评价自恋人格作家的文学创作。笔者认为,只有站在中立、客观的角度看待自恋人格作家群及其创作,才能真正追寻其创作的价值及意义,还原公众历史的真相。因此,本章主要从人类学的宏观视角把握,突破性别视域局限,对自恋人格作家创作的历史意义做出较客观的评价,并将其总结为三点。第一,自恋人格作家以自我为基点,促进了文学主题由“大写的人”向“小写的人”转变,推动了文学的现代化。第二,自恋人格作家群以文学创作的方式,揭开人性的面纱,冲破传统文本对生命认知的局限,使文学逐步回归其本质。第三,对于这类作家来说,写作并非只是谋生的手段,而是存在的意义,写作与生活密不可分。从这个角度来说,写作本身的价值得到追捧,这一点对于当今的文坛无疑具有现实的指导作用。 论文的结语部分主要是以第三章中所涉及的消极影响为基础,简单地探讨自恋人格作家创作局限的生成以及突破局限的可能性。自恋作家创作的局限主要表现在理性精神的不足及创作的僵化趋向,造成这两种局限的原因是外部生活经验与内心信仰的缺席。如果自恋作家从这两者出发,去寻求创作的突破,或许能有所受益。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04;B8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吴群涛;罗婷;;《恋爱中的女人》:劳伦斯笔下的“血谊兄弟”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郑崇选;孤独的生存体验 执著的精神追求——陈染创作论[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S2期
3 郑宗荣;;自恋与自卑的转移——论玛格丽特·杜拉斯的“自传性书写”[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4 赵静;张海钟;;自恋研究进展[J];精神医学杂志;2007年01期
5 石晶,贾小鹏;论中国古代文人的自恋心理[J];唐山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6 彭红卫;;屈原的自恋人格及成因新探[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7 李美皆;;新生代女作家的自闭情结和镜像化自恋[J];小说评论;2006年01期
8 罗婷;克里斯特瓦的自恋新诠释及文学隐喻[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 朱寿桐;中国现代浪漫主义作家的自恋情态[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浩;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精神分析话语剖析[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全群艳;论杜拉斯创作的“边缘性”与“反叛性”[D];西北大学;2002年
2 姜余;从自恋到镜像[D];四川大学;2006年
3 王琼;新时期以来小说创作中的自恋情态[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余丽;自恋性心理与艺术创作[D];湖北美术学院;2007年
5 郑宗荣;玛格丽特·杜拉斯创作心理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沈远安;论杜拉斯的毁灭主题[D];暨南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1886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188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