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上半叶中俄儿童文学比较
发布时间:2017-11-20 19:35
本文关键词:20世纪上半叶中俄儿童文学比较
【摘要】:儿童问题研究的逻辑起点是童年的发现,,也就是说儿童概念的出现。这有两层意义:第一是说儿童是人,他跟成人一样有独立人格;第二是说儿童不是“小大人”,他有跟成人不一样的精神和物质两面生活,并儿童期在人一生成长过程中有独立的价值和意义。俄罗斯历史上,生活、文学和艺术当中儿童的发现始自于18世纪下半叶。对于中国儿童文学具体诞生在什么时候还存在着不同的解读说法。但是大部分研究者还是同意中国儿童文学在晚清开始了它的起步,而在五四时期成为文学中的一个独立分支而获得了确立。晚清是中国社会政治文化发生深刻变动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国儿童文学从古代自发的自然状态走向现代自觉的文学时代。 俄罗斯和中国两国人民之间的文化关系有很长的历史。从17世纪开始两个国家之间有出现过各种方面的关系。在很早以前,学习汉族、满族和俄罗斯的语言就已经成为了双方的共识。文学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中俄两国人民的文化交往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20世纪初在中国出现了第一批俄罗斯古典文学的译本,其中有普希金、莱蒙托夫、契诃夫、托尔斯泰和高尔基的文学作品。而第一批中国文学作品的译本在俄罗斯出现的更早,在18世纪60年代就已经出现了。但是20世纪上半叶这段时间很有特色。在1917年以前中俄两国人民文化联系的发展是由进步的社会团体和优秀的科学文化学者被促进的,但是在苏维埃政权在全国的胜利之后,在各个领域建立和扩大与中国的友好关系的任务,包括文化领域的关系,成为官方政策。20世纪上半叶这个阶段不仅是中俄两国儿童文学的崛起,也是两国文学相互影响的活跃期。在20世纪上半年,在相似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事件下中国和俄罗斯的文学作品出现了相似性和连续性。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106.8;I0-0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泉根;;略论文学研究会的“儿童文学运动”[J];贵州社会科学;1987年10期
本文编号:12083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208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