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抽象艺术在中国当代的语式转换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02 01:02

  本文关键词:抽象艺术在中国当代的语式转换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抽象艺术 语式转换 中国极多主义


【摘要】:中西抽象艺术在形成时间上不同步,生长的文化土壤也不同,于是抽象艺术在引入中国之后,开始进行了一种具有东方色彩的宽泛移植和中国语式的转换。论文结合相关艺术作品和理论探讨,通过对转换的表现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指出转换背后的文化诉求与局限,提出中国本土语式探索的关键是对中国艺术抽象精神的传承吸取。 论文首先对西方经典抽象艺术的相关特质、局限以及抽象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做一个背景式的回顾,然后结合作品和相关展览,指出抽象艺术在中国当代进行了本土语式转换,并结合极多主义个案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全球化语境之下语式转换背后的文化诉求,论述转换之下引发的虚假繁荣、观念误区、和资本运作之下中国符号泛滥的隐忧。最后,梳理全文,提出在多元文化背景之下中国抽象艺术发展的一些建议。 论文认为,经过了近三十年的艺术实践,中国的抽象艺术呈现出了多元发展局面,并在抽象艺术μ的名下加以了语式转换,显现出了若隐若现的中国文化符号烙印。这不仅体现在作品抽象形态和审美精神的转变,也体现在理论构建向传统美学的回归,是一种对西方抽象艺术本体论的转换,这从中国极多主义可见一斑。极多主义作品呈现出了一种“繁复”的形式外观与虚无主义精神的内在表达,也因市场、创作积淀等原因带有空洞玄理化的负面倾向;其理论更是忽视了现实语境而一味从传统美学框架下生发理论因子,因而命名过于宽泛含糊。归根结底,这种转换源自于全球化语境中对身份话语的确认。表面看似一片繁荣的中国式美学想象只是一种虚假的抽象热,中国抽象艺术仍面临大众接受、市场关注的冷遇,并伴随大量认识误区,更面临着资本运作下中国符号泛滥的隐忧。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国抽象艺术创作首先要对抽象艺术的内涵有一个清晰全面的认识,更关键的是对自身艺术传统中艺术抽象精神进行透彻的认知与感悟,而不只是中国符号的空洞拼贴和不明所以的故弄玄虚。只有在这个前提下进行开放多元融合,找到最原始的生命感受和抽象冲动,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进而形成一个真正可以共享的艺术方法论。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120.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岛子;;孟禄丁的《元速》和抽象艺术的纯粹精神性问题[J];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2 易英;;抽象艺术与中国当代艺术经验——艺术史的社会学批评[J];文艺研究;2007年05期

3 彭肜;;全球化语境与艺术的中国语式[J];文艺研究;2007年09期

4 周璞;;亚洲宗教观念及艺术方式对西方抽象艺术产生的影响[J];中国艺术;2013年04期

5 程美信;;异化的中国抽象绘画[J];艺术.生活;2009年01期

6 方凤婷;林晶晶;;“抽象艺术与中国视角”学术座谈会纪要[J];中国美术馆;2005年08期

7 邢媛媛;;“中国方式”当代艺术的嬗变[J];中国美术馆;2010年03期



本文编号:12430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2430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6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