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从概念整合视角研究庞德《神州集》中的意象传递

发布时间:2017-12-10 21:29

  本文关键词:从概念整合视角研究庞德《神州集》中的意象传递


  更多相关文章: 神州集 意象传递 概念整合 意象传递策略


【摘要】:概念整合理论为译诗集《神州集》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认知途径和方法。本文通过运用概念整合理论解读《神州集》背后的心理运作过程,揭示了译者是如何通过意象传递实现意境重现的过程,以及影响译者在翻译中采用不同意象传递策略的背景原因。
【作者单位】: 江苏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H315.9;I046
【正文快照】: 0.引言庞德(Ezra Pound,1885—1972),意象主义诗歌运动的发起者和领袖,以翻译中国古典诗歌而饮誉世界诗坛,其中最著名的是1915年出版的译诗集《神州集》,成为意象派诗歌的代表作。意象传递是诗歌翻译的核心,庞德的《神州集》找到了解读中国古典诗歌的途径——意象,译诗通过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斌;交织与隐喻的比较研究[J];外语学刊;2001年01期

2 王斌;隐喻系统的整合翻译[J];中国翻译;2002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祁芝红;;基于概念整合理论的翻译课程模式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张雪芳;;概念整合视角下隐喻表达的翻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5期

3 沈兆文;;基于概念整合理论的翻译过程分析[J];滨州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4 郑浩;;翻译策略之第五空间概念整合[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5 杨庆华;任姹婷;;从概念合成理论看翻译过程[J];长沙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6 张俊;;《天净沙·秋思》的合成空间理论解读[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年10期

7 刘沛;;概念隐喻理论与概念合成理论之比较[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8 王银泉;沈玉柱;;论隐喻思维影响下的汉英文化蕴涵移植与可译性[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8年03期

9 谢敏;陆梅;;英汉翻译中的隐喻辞格[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0 李莉;;《古诗十九首》中的隐喻解读[J];甘肃高师学报;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夏立新;;基于概念整合理论的双语词典翻译[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怀;概念整合与汉语非受事宾语句[D];吉林大学;2011年

2 谌莉文;口译思维过程中的意义协商概念整合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刘翼斌;概念隐喻翻译的认知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姜玲;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5 王霜梅;汉语定中结构的认知隐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6 肖家燕;《红楼梦》概念隐喻的英译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7 费玉英;小宝西游[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8 钱纪芳;和合翻译观照下的服装文字语言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9 王明树;“主观化对等”对原语文本理解和翻译的制约[D];西南大学;2010年

10 曾文雄;翻译的文化参与[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莹;旅游宣传手册翻译中的隐喻、转喻及其表达力[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徐静;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楚辞》英译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董婷;从《道德经》英译看概念整合理论对汉语典籍英译的解释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宝柱;“本文+动作动词”汉英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张国微;汉语典故性成语的隐喻性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远芳;从认知视角论诗歌隐喻的翻译[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郭江静;文学翻译中显化与隐化的概念整合机理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梦园;概念整合理论对委婉语的解读[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9 田瑞君;从认知视角分析隐喻[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10 孔祥雯;概念合成理论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斌;交织与隐喻的比较研究[J];外语学刊;2001年01期

2 王斌,周鲲;拟象与隐喻[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3 王斌;关联理论对翻译解释的局限性[J];中国翻译;2000年04期

4 王斌;概念整合与翻译[J];中国翻译;2001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苏周;袁晓军;;英汉诗歌互译中意象的处理[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陈明明;;从意象叠加到意象并置——试析埃茨拉·庞德意象诗歌的创作技巧[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吴伏生;中英自然诗的意象结构[J];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3期

4 向春;庞德的意象[J];高师函授学刊;1994年05期

5 陶型传;;诗性意象语言刍议(续完)[J];中文自学指导;1997年06期

6 栾英良;意象互射的独特魅力[J];东疆学刊;1997年01期

7 万明华;意象整合的言语策略[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1998年04期

8 陆春光;;意象中的相关性和相似性[J];名作欣赏;2009年10期

9 何芳;;诗化的艺术 诗意的魅力——用合成空间理论分析《玻璃动物园》中的叙事意象[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9年S1期

10 刘建桢;;概念整合视阙下的意象诗歌隐喻的理解和翻译——以《天净沙·秋思》为例[J];科技信息;2013年3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简政珍;;意象叙述美学——以中生代诗人为例[A];中国新诗:新世纪十年的回顾与反思——两岸四地第三届当代诗学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杨洁敏;;意象派诗歌中的意象——庞德诗作初探[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二辑)[C];2007年

3 刘岩;;中西诗歌意象比较研究[A];东方丛刊(2004年第4辑 总第五十辑)[C];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昱;再析庞德《神舟集》中的意象翻译—比较诗学的视角[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刘涵;庞德《神州集》中的“意象”解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张凤;六朝诗歌中江南意象的生成与构建[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静;清真词意象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敏;东坡词英译之意境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6 宋涛;楚辞意象与楚辞诗学[D];重庆师范大学;2004年

7 张宝来;昙花之美,秋叶之浓[D];云南师范大学;2009年

8 黄田田;论唐诗中的风雨意象[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蕊;以“诗论”诗[D];河北农业大学;2013年

10 李佑坝;庞德诗歌的美学阐释[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2759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2759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1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