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改写理论视角下《夏洛的网》三个汉译本中文化因素翻译的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3 15:02

  本文关键词:改写理论视角下《夏洛的网》三个汉译本中文化因素翻译的对比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改写理论 儿童文学 文化因素 夏洛的网


【摘要】:由于生活环境、宗教信仰、社会习俗、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世界各民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文化特性。而各自固有的文化特性就产生了民族间的差异,这样的文化差异又给民族之间的交往造成跨文化交流的障碍。尽管翻译的理论研究成果十分丰富,但是针对儿童文学翻译实践的翻译理论却相对较少,因此,很多学者开始重视儿童文学翻译理论的研究。著名翻译理论家勒菲弗尔着重关注文学翻译,他的改写理论日益引起人们重视,特别适合文学中文化因素的翻译研究。 勒菲弗尔的“改写理论”源自Anton Popovic的元文本(metatext)。最初,他使用的是“折射”(reflection),指以适应不同读者,对文学作品的改编,目的在于影响目标读者阅读这个作品的改编。改写理论作为一种解释文学接受现象的文学理论,在翻译中得到运用,深化了对翻译的认识,改观了描述翻译理论缺乏应用的局面,通过描述法对很多已有的翻译现象做出深刻的解释力。 《夏洛的网》是一部傲居“美国最伟大的十部儿童文学名著”首位的童话。其作者E.B.怀特(E.B.White,1899-1985)被称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美国随笔作家”。这部童话作品出版于1952年,在中国《夏洛的网》实际上有四种译本,,但本文主要对1979年康馨的译本、2004年任溶溶的译本和2000年肖毛的网络译本做深入的对比分析。 文化因素是在翻译《夏洛的网》时必须考虑的内容,如何处理这些因素成为考量译者的一道难题。通过对《夏洛的网》中文化因素翻译的对比研究,作者发现,通过改写理论可以解释儿童文学翻译的方方面面。通过对比《夏洛的网》的三个中译本,其中各类文化现象的不同处理,反映了三位译者都受到意识形态、主流诗学、翻译目的、自身知识结构的不同影响,从而使他们“改写”出了不同的译文。 作者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加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被引入到中国来,而中国未来的意识形态、主流诗学、赞助人也必将更加的开放和包容,中国的翻译者们必将对外国儿童文学的引入做出更加突出的贡献,而翻译理论研究工作者,也必将展开更为深入的研究,从而在推动改写理论发展的同时,也促进儿童文学翻译工作的展开。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315.9;I0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茜;孙宁宁;;从翻译伦理角度看儿童文学翻译作品中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夏洛的网》个案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2 张洁;;改写理论视角下解读林译小说[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3 刘奋翼;;从《夏洛的网》中译本看儿童文学翻译[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10期

4 张群星;;跨文化交流中的中国儿童文学英译——以《淘气包马小跳》为例[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朱小晶;;论影视字幕翻译中文化专有项的处理[J];电影文学;2009年16期

6 杨巧南;;归化法在儿童文学翻译中的运用[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7 段晋丽;;旅游资料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5期

8 宋松岩;黄娟;;从功能翻译理论看儿童文学翻译——以《夏洛的网》为例[J];海外英语;2010年06期

9 江婷婷;;从期待视野角度探讨儿童文学的翻译——《夏洛的网》两中译本比较研究[J];海外英语;2012年03期

10 邓红顺;;儿童文学翻译策略探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蔡平;文化翻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孙艳燕;接受美学视角下的《夏洛的网》两个中文译本对比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2 彭洁丽;儿童文学翻译中的选择与顺应:《夏洛的网》两个汉译本个案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3 乔燕华;功能主义理论视角下《夏洛的网》中文译本之对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4 杨德玲;接受美学视角下儿童文学的文化翻译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5 谢林红;E·B·怀特的《夏洛的网》的圣经解读[D];南昌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2855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2855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6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