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接受美学视域下的儿童文学汉译

发布时间:2017-12-24 17:30

  本文关键词:接受美学视域下的儿童文学汉译 出处:《赣南师范学院》2014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儿童文学汉译 接受美学 期待视野 视域融合


【摘要】:儿童文学是儿童通过文字间接认识世界的早期精神粮食,在儿童的成长方面有着深远影响和重要作用。近几十年来,翻译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关于文学翻译的理论与研究也非常多,但是针对文学翻译的一个分支——儿童文学汉译的研究却不是那么理想。这与长久以来,儿童文学本身及其翻译处于文学多元系统的边缘地位密不可分。同时,中国著名学者徐德荣总结到:“中国儿童文学的翻译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发展很不平衡:儿童文学的译作层出不群,而针对儿童文学翻译的专门研究却少的可怜”。为了给儿童文学汉译提供更切合实际的指导策略,本论文尝试把接受美学理论中的两个重要观点“期待视野”和“视野融合”应用于儿童文学的英汉翻译实践过程中,以证明接受美学理论对儿童文学汉译研究的指导作用。 对儿童文学的汉译来说,接受美学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有:翻译研究应该从传统的以源语文本为中心转向以读者为中心。因为儿童读者的特殊性,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首要考虑的应该是读者的接受能力和读者的期待视野与原文本相融合。在中国大陆有三位学者在1979年,2000年和2004年翻译过《夏洛的网》,,分别是康馨,肖毛和任溶溶。本文选取了康馨和任溶溶的译本中的大量翻译实例,运用接受理论中“期待视野”和“视野融合”这两个概念对它们进行了对比分析,并论述了它们的接受情况。同时,作者从语言,修辞和对文化信息的处理三个具体方面入手对译本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在接受美学理论的指导下,从译者作为读者对原文的接受和译文读者对译文的接受去说明译者的适当的创造性在儿童文学汉译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本文进行这一研究的目的不是要评析《夏洛的网》的两个汉译本孰好孰坏,虽然作者本人更喜欢任溶溶的译作,而是要说明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的“期待视野”和接受能力是不同的,一个译本不可能会同时满足不同历史阶段所有读者的需求,即使同一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对同一译本也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同时,作者也希望通过本研究来引起更多国内学者对儿童文学汉译研究的关注,从而总结出更多的翻译策略和技巧为儿童文学汉译工作者服务。
【学位授予单位】:赣南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315.9;I0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孙茜;;童话心理学视角下的《夏洛的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2 赵文娟;;从功能对等角度谈儿童文学的翻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1期

3 张道振;;论周作人的儿童文学翻译思想[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王珊珊;;任溶溶儿童文学翻译思想研究[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8年03期

5 王泉根;儿童观的转变与20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三次转型[J];娄底师专学报;2003年01期

6 秦弓;五四时期的儿童文学翻译(下)[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7 马萧;文学翻译的接受美学观[J];中国翻译;2000年02期

8 王东风;翻译文学的文化地位与译者的文化态度[J];中国翻译;2000年04期

9 徐德荣;儿童文学翻译刍议[J];中国翻译;2004年06期



本文编号:13293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3293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1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