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让美育从天上回到人间

发布时间:2018-01-06 18:27

  本文关键词:让美育从天上回到人间 出处:《四川戏剧》2015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美育 审美


【摘要】:文章从探讨美育的原初内涵出发,通过对美、审美的追溯,重释美育的意义。一直以来,美育被现当代学者做了大量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功利主义研究,成就了美育在整个社会文化中的形而上地位,但是美育的本质价值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文章希望重思美育的内涵,让美育向审美本身回归,尤其是让当今时代的美育真正为大众审美提供切实的指导作用。
[Abstract]:Starting from the original connotation of aesthetic education, this paper reinterprets the significance of aesthetic education through tracing back to beauty and aesthetics. All along, aesthetic education has been studied by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scholars with a large number of utilitarian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culture. It has achieved the metaphysical position of aesthetic education in the whole social culture, but the essential value of aesthetic education has not been reflected as it should. The article hopes to re-think the connotation of aesthetic education and let aesthetic education return to aesthetic itself. In particular, let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of the present era really provide practical guidance for the public aesthetics.
【作者单位】: 中国戏曲学院基础部;
【分类号】:J01
【正文快照】: 一、探讨美育的原初内涵认为“意象世界是不能脱离审美活动而存在的,美只谈到美育,首先应该解释美育是一门什么样的学能存在于美感活动中,这就是美与美感的同一”。“美科,如何会有这样一门学科的存在。诚如杨春时所说:就是美感”的思想再一次得到体现。2张法的《美学“审美具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莉;丰子恺培植“艺术心”的美育观[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2 尚丽莉;李树玲;;丰子恺艺术教育思想的特质与启迪[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3期

3 王振钰;赵平;;“童心”的诠释与守护——中小学审美化德育的哲学根基与模式建构[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年05期

4 冯源;;人与自然的诗意达成——以谭冬林散文为例[J];当代文坛;2009年04期

5 张胜璋;;丰子恺的人格特征与佛教文化[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6年S1期

6 陈邑华;;丰子恺散文的佛学意蕴[J];闽江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7 陈立红;;在桂师任教时期丰子恺艺术教育思想的发展与完善[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8 熊素玲;;丰子恺审美教育思想探析[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9 秦月花;冯超;;浅谈丰子恺的和谐思想[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10 莫军华;;丰子恺艺术思想及其对大学生人格修养教育的启示[J];广西教育;2012年2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娇丽;;工学结合模式下技校德育课审美化教学改革探析[A];中国职协2014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中册)[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达安;超越工作至上的世界[D];吉林大学;2011年

2 王黎君;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的儿童视角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程稀;夏N尊语文教育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胡悦晗;日常生活与阶层的形成[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仇敏;论诗性主体[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一鸣;中国现代游记散文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文鸿;中国古代养生的文化生产[D];上海体育学院;2013年

8 李学丽;中国大学模式移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9 赵国栋;道德教育中的道德虚构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10 刘心恬;肯德尔·沃尔顿“假扮游戏”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詹雪;高中语文文学作品教学和审美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林秀明;丰子恺散文创作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3 张梅;论佛性情怀与丰子恺文艺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茸茸;论丰子恺自然漫画中的生命意识[D];西北大学;2011年

5 杜晋芳;丰子恺美育思想及美育实践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裴培;3-6岁幼儿绘画表现能力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晓峰;丰子恺书籍装帧艺术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8 刘朝建;丰子恺艺术美学思想探究[D];安徽大学;2011年

9 王思源;民国时期摄影的文化背景[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雯;在文学与绘画间游戏[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继涛;;当代美育发展历程及其问题的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2 朱立元;;美育与人生[J];美育学刊;2012年01期

3 聂振斌;美育的历史考察[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3期

4 李红;;论美育心理学的产生、发展及现状[J];心理学探新;1990年Z1期

5 樊美筠;第三届全国高师美育研讨会综述[J];哲学动态;1998年02期

6 王国健;美育的实现与教育观念的更新[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7 周跃良;关于美育的地位与美育理论研究[J];浙江师大学报;1998年04期

8 杜卫;美育理论研究的前景展望[J];浙江师大学报;1998年04期

9 陈池瑜;中国现代美育与艺术教育理论[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10 汪宏;近现代中国美育两次发展高潮比较与启示[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焦诠;范素文;;论美育(摘要)[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2 张正江;;蔡元培美育哲学思想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冯川;单猛;;漫谈语文美育及其实施途径[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4 李存霞;侯万福;孟亚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美育化[A];第五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跃良;美育不再虚泛[N];中国教育报;2001年

2 王德胜;美育如何可能“现代”[N];中华读书报;2001年

3 本报记者 刘好光;美育:唤醒和照亮人性之美[N];中国教育报;2011年

4 樊琳;从开启民智到美育启蒙[N];东方早报;2012年

5 光言;曾繁仁与当代美育理论的建构[N];光明日报;2001年

6 东北师范大学学校办公室、高等教育研究所 杨朔镔;教育家陈元晖与美育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7 钱初熹;寓教于“美”[N];光明日报;2007年

8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刘沪;美学应当成为教师必修课[N];中国教育报;2004年

9 沙林;要和谐 不要掠夺[N];中国教育报;2005年

10 亚陵;浅谈中小学美术教育方法[N];西藏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郑素华;审美教育行为特征的人类学探析[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施进华;试论美育中的审美体验[D];扬州大学;2004年

2 赵奎;当代美育理论建构的现实背景和理论基础[D];西南大学;2010年

3 姜艳华;现代美育与人的感性发展[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彭建华;论美育与情感解放[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5 乔金果;身体与身体美育[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建中;论陶行知的生活美育理论及其当代启示[D];贵州大学;2007年

7 张秀珍;基于福柯规训理论的学校教育与美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8 程镇海;论蔡元培美育观的现代性[D];浙江师范大学;2002年

9 徐胜群;核心坚守与开放空间:当代审美文化影响下的审美教育[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10 宋飞跃;陶养个体情感,造就愉悦人生[D];贵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889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3889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c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