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阐释学与读者反应理论在中国的跨文化接受
本文关键词:西方阐释学与读者反应理论在中国的跨文化接受 出处:《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西方阐释学在中国的跨文化接受和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兴于20世纪80年代,此后呈三期发展态势,即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头十年。在中国20世纪的不同历史语境中形成了熊伟、钱钟书、汤一介代表的西方阐释学和读者理论中国化的三条道路,即西方阐释学经典人物和重要理论的译介和研究、西方阐释学和读者理论与中国传统人文学问的打通融合、通过借鉴西方阐释学来创建中国阐释学。
[Abstract]:The cross-cultural acceptance and study of Western hermeneutics in China began in 1930s and flourished in 1980s. Since then, it has developed in three phases, namely 1980s. In 1990s and 21th century, in the different historical context of 20th century in China, there are three ways to make western hermeneutics and readers' theory Chinese, which are represented by Xiong Wei, Qian Zhongshu and Tang Yijie. That is, the translation and study of the classical characters and important theories of western hermeneutics, the integration of western hermeneutics and reader theory with Chinese traditional humanitie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Chinese hermeneutics by learning from western hermeneutics.
【作者单位】: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
【基金】:教育部2010年“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摹仿诗学的革命”(项目编号:NCET-10-0256)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06
【正文快照】: 1.阐释学与读者理论在中国跨文化接受的三条路西方阐释学与读者反应理论在中国的跨文化接受和研究是一复合课题。20世纪西方学术语境中哲学阐释学和文学研究中的读者反应理论不断变革图新,且推动不同知识领域的跨学科对接。同时它们与中国思想现代性遭遇相逢,深刻地嵌入20世纪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小平;;论江西诗学形式与内容的内在矛盾[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2 王丽;;从王维苏轼山水诗看“唐诗”“宋诗”的美学特征[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3 盖光;;生态:引发中国文学传统的现代阐释[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4 陈育德;灵心妙悟 感而遂通──论艺术通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5 陈育德;“诗中有画”是“艺术论的认识迷误”吗?──《对王维“诗中有画”的质疑》的质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6 张勇;;寒山的论诗诗[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王茜;;浅析李贺诗中的“老”字[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8 许扬男;;钱钟书论《沧浪诗话》之“诗之宗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9 王亚萍;;浅论焦循的戏曲理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10 仇睿;;晨钟 暮钟 夜半钟——谈中国古典诗歌中的“钟声”意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邓程;;论名词句[A];叶维廉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陈锐;;关于浙东学派与浙江精神研究中的若干问题[A];“浙学传统与当代浙江精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胡范铸;;钱锺书中西文化交流思想论略[A];时代与思潮(3)——中西文化交汇[C];1990年
4 张培锋;;诗与修道——论佛教对中唐以后中国诗观念的一种深刻影响[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四辑)[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佟大群;清代文献辨伪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彭伟;明前韦应物接受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陈蕾;郑珍诗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彭春凌;儒教转型与文化新命[D];北京大学;2011年
7 张惠;“理论旅行”——“新批评”的中国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常德荣;南宋中后期诗坛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9 熊江梅;六朝文体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朱文信;梵·吠檀多·瑜伽[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方祥勇;中国古代象喻批评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胡成蹊;文学译者的人文素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李艳;乾嘉诗人舒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龚莹莹;虞山派诗人冯班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谭卓华;从桃花源到浣花溪——杜甫对陶渊明精神家园的守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雅兰;归有光文学散论[D];湘潭大学;2010年
8 朱浩磊;查慎行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黄永荣;林泉之心 缘情写意[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真;试论何景明的诗赋创作[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金梅;;从“《诗》无达诂”到“诗无达诂”:中国阐释学的发展历程及其理论内涵[J];社会科学研究;2008年04期
2 梁俊玲;;西方阐释学发展的两大阶段及其人文主义取向[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5年06期
3 李世涛;;走向马克思主义的阐释学——詹姆逊的阐释理论[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本文编号:13901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390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