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学视角下的《爱丽丝漫游奇境》两中译本双关语翻译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08 15:22
本文关键词:接受美学视角下的《爱丽丝漫游奇境》两中译本双关语翻译的研究 出处:《山东财经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双关语,是利用词的音义相关等因素构成两层意思,以增强委婉效果的修辞手法。由于其深深根植于不同语言文化中,这一特殊的语言现象使得人们在翻译双关语的过程中很难在目的语中找到它们相对应的表达方式,因而被公认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翻译任务。 《爱丽丝梦游仙境》是“儿童文学之父”路易斯·卡罗尔最为著名的作品。该书自19世纪问世以来,,便在全世界得到无论成人还是小孩最热切的关注。它之所以如此受欢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作者卡罗尔在书中使用了大量的双关语,为作品增添了诸多幽默效果。而其中双关语的翻译更是一度被认为是不可译的。然而,赵元任先生在1920年出版的译本却使这一切变为可能,此后便不断有译者翻译并出版成书。本文作者挑选了分处不同时代的两个译本,并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分析它们是如何实现读者的期待视野的。这两个译本分别是赵元任先生的《阿丽斯漫游奇境》和张华先生于2010年出版的《挖开兔子洞》。 不同目标读者在不同历史时期,其期待视野是不同的。本文作者旨在分析两位译者在翻译双关语的过程中是如何迎合读者的期待视野的。总体来说,两位译者分别采取了适当的翻译策略实现了这一目标。全文共有五章。第一章介绍了本论文的目的、意义及结构。第二章则讨论了当前国内外对双关语这种修辞方式的翻译研究现状并对刘易斯·卡罗尔及其作品《爱丽丝梦游仙境》的概况进行了介绍。第三章指出以接受美学理论为构架着手研究双关语翻译的可行性。第四章以《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的双关语翻译为例,分析赵元任、张华这两位译者是如何迎合读者的期待视野以及如何实现视域融合的。第五章为论文的结语。
[Abstract]:It is recognized as a challenging translation task because it is deeply rooted in the culture of different languages , which makes it difficult to find their corresponding expressions in the target language . As the father of the children ' s literature , Alice is the father of children ' s literature , Louis Carol ' s most famous works . The book is so popular in the world whether it is an adult or a child since the advent of the 19 th century . In chapter 1 ,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translation of the two translators in the translation of puns and analyze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translation of the pun . Chapter three points out how to cater to the readers ' expectations and how to realize the integration of the visual field .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315.9;I0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戎林海;;论赵元任的翻译观[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年05期
2 张美伦;张清;;论赵元任《阿丽思漫游奇境记》译本中双关幽默的翻译——基于德拉巴斯替塔的双关语翻译理论[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年05期
3 柳萍;;双关语的翻译研究——以《爱的徒劳》中双关语的翻译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4 胡荣;;白话的实验与趣味的变异——论赵元任译《阿丽思漫游奇境记》的文学史意义[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5 涂春梅;;《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中国阐释[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6 吴楠;;从关联翻译理论看双关语的翻译——以赵元任译《阿丽丝漫游奇境记》为例[J];文史博览(理论);2010年11期
7 胡开宝;胡世荣;;论接受理论对于翻译研究的解释力[J];中国翻译;2006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周雯雯;从接受理论谈《简爱》两中译本的比较[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玺;《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的双关语现象及中译本翻译策略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3 张伟英;从期待视野视角看《格列佛游记》的两个中译本[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976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397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