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守护乡土的文化意义——论小说《告别马焦拉》与《人生》

发布时间:2018-03-17 05:10

  本文选题:乡土意识 切入点:文化意义 出处:《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苏联的拉斯普京与中国的路遥都是活跃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具有浓厚乡土意识的作家,他们分别在著名小说《告别马焦拉》与《人生》中真实展现苏中社会转型时期村民的生存状况、传统观念与现代意识的矛盾,他们在深沉忧虑与对乡土传统美德守护的叙述中,表现出现代性的意义;他们在农村日常生活琐事中,开掘出深刻的文化道德内涵。
[Abstract]:Both Russ Putin of the Soviet Union and Lu Yao of China were active writers with strong local consciousness in the 1970s and 1980s in 20th century. In the famous novels "Farewell to Majiola" and "Life", respectively, they show the villagers' living condition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raditional ideas and modern consciousness in the period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in central Jiangsu, and in their deep worries and the narration of the protection of the traditional virtues of the countryside, Showing the significance of modernity, they dig out the profound cultural and moral connotations in the daily life of rural areas.
【作者单位】: 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0-03;I106.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禾木;拉斯普京谈创作[J];苏联文学;1983年02期

2 夏忠宪;B.拉斯普京访谈录[J];俄罗斯文艺;2001年03期

3 丁帆;徐兆淮;;新时期乡土小说的递嬗演进[J];文学评论;1986年05期

4 朱杰;;“劳动”、“知识”与“乡土中国”的危机——以《人生》为中心的讨论[J];文艺评论;2011年03期

5 崔莉莉;;“城乡二元对立”下的《人生》写作[J];小说评论;2010年S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巧琢;;作家创作中的“乡土”潜意识与智者形象生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2 王培英;;论拉斯普京创作中的宗教意识[J];北方论丛;2006年02期

3 罗长青;;从就业制度的角度解读《绝对信号》[J];北京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4 何小青;试论路遥的创作思想[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5 于桢桢;;何去何从——由高加林的爱情悲剧透析当代“城乡交叉带青年”的人生抉择[J];大家;2012年12期

6 赵杨;;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中的民族文化建构[J];当代外国文学;2012年01期

7 何言宏;;批判的学术如何可能?[J];当代作家评论;2010年01期

8 曹艳春;李丽;;乡土电影中乡土精神的坚守与探求[J];电影文学;2011年24期

9 黄海;;看《人生》,想人生——基于影片《人生》的几点思考[J];电影评介;2011年17期

10 王维维;;归来——离去——再归来——《人生》中高加林人物形象分析[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沈其旺;中国连环画叙事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2 赵杨;拉斯普京作品中的乡土意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3 许玉庆;远逝的村庄[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菲;叙述中的偏执想象[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杨扬;瓦·格·拉斯普京作品中的故土情结[D];河南大学;2011年

3 于倩;在悲剧感中品味生命的含义[D];吉林大学;2011年

4 陈泳涵;魏晋南北朝至今汉语对话体文学作品中道歉语演变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岳娜;乡土小说国民性书写略论[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芳;论“张力实质”暨小说张力美的生成[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7 吴明亮;路遥和王安忆小说中的色彩词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8 周秀娥;新时期以来文学作品中的农民工形象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9 徐生平;论拉斯普京小说中的道德突变[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许蓉;拉斯普京笔下的女性形象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李庆西;;说《爸爸爸》[J];读书;1986年03期

2 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J];人民文学;1950年01期

3 李准;;耕云记[J];人民文学;1960年09期

4 阎纲;论陈奂生——什么是陈奂生性格?[J];北京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4期

5 罗声;;岁月蹉跎 人自进取——评长篇小说《蹉跎岁月》[J];山花;1983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徐德明;[N];文艺报;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晓丽;;电影《人生》:现代性的诉求和痛楚[J];电影文学;2010年18期

2 瞿华兵;;城市意象与新时期以来乡村题材小说的创作[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0年05期

3 任美衡;;论茅盾文学奖的乡土意识——茅盾文学奖乡土题材作品的考察与批判[J];当代文坛;2011年03期

4 李美皆;;《人生》的当下意义[J];理论与创作;2008年01期

5 尹季;;20世纪末中国小说的乡土意识[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6 李徽昭;;乡土意识及其身份根源——以高晓声为例[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9年02期

7 潘叔明;;闽学及其文化意义[J];东南学术;2007年01期

8 李晓华;;边缘的声音,理性的回响——评《雅舍小品》兼论梁实秋散文的文化意义[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6年02期

9 施艺娟;;传统文化破碎的挽歌——贾平凹小说中的秦腔情结[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年10期

10 禹建湘;;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乡土想像[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姜义华;;挑战中国:现代性三重奏[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2 陈家琪;;现代性背景下的宗教与信仰问题(发言提纲)[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邢颖;管巍;;全聚德商业文化的传统性与现代性[A];商业文化精品文库[C];2001年

4 宋建明;;“心”、“言”、“图”、“物”“境”——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关联问题的思考[A];“岁寒三友——诗意的设计”——两岸三地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詹艾斌;;新写实小说的现代性书写二题[A];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任映红;;自我形塑:古村落农民的现代性嬗变[A];秩序与进步:中国社会变迁与浙江发展经验——浙江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高连克;;现代社会发展理论的反思:论发展的现代性后果[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韩震;;全球化、现代消费和人的认同[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韩震;;本质主义的重建及反思的现代性[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曾一果;;重建上海的“现代性”:一份杂志与它的“城市”[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8):传播媒介与社会空间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朽木;以书报作奖品的文化意义[N];光明日报;2007年

2 杨卫;没有灵魂的现代性[N];美术报;2006年

3 赵嗣胤;回到自己的历史传统[N];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高鑫 吴秋雅;现代性的诉求与文化价值的重建[N];中国文化报;2003年

5 李进书;谁将成为现代性的主人?[N];中华读书报;2007年

6 本报评论员 吴铭;GNH:现代性道路的多种可能性[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7 日昌;破碎的笼穴与“流动的现代性”[N];中华读书报;2005年

8 赵普光;以全集呈现文化意义[N];人民日报;2009年

9 唐文明;现代性征服中国:换位透视的意义[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10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资源[N];社会科学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广森;本体论语境中人的本性审视[D];吉林大学;2005年

2 杨跃;理性与躁动[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韩冷;现代性内涵的冲突[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马长山;现代性与私法文化精神[D];黑龙江大学;2004年

5 蒋炜;现代性的社会控制图式转换[D];吉林大学;2005年

6 方世忠;儒家传统与现代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刘雪松;公民文化与法治秩序[D];黑龙江大学;2005年

8 顾梅珑;审美主义及其在西方19世纪以来文学中的流变[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杜伟;体育课程制度的现代性审视[D];苏州大学;2009年

10 杨学民;现代性与台湾《现代文学》杂志小说[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傅异星;超越独白[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2 秦红雨;破碎天空下的挣扎与拷问[D];西南大学;2006年

3 汪铮;现代语境与传统精神[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4 朱利民;质疑新文学“不证自明”的现代性[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5 于惠;伍尔夫女性主义思想的现代性意义[D];苏州大学;2006年

6 刘倩;民族主义:历史、现状与未来[D];厦门大学;2006年

7 金及云;现代性及鲁迅个体生存观念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8 戴伟平;诗歌翻译与现代性[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全峰梅;模糊的拱门——建筑性的现代性现象学考察[D];广西大学;2004年

10 拜云洁;日本平面设计审美意味的民族性和现代性[D];河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6232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6232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8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