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卡斯特尔的网络空间理论与“超文本”文学表征

发布时间:2018-03-18 16:43

  本文选题:卡斯特尔 切入点:网络空间 出处:《求索》2013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卡斯特尔的网络空间理论认为互联网作为权力关系重组资源,规范新的行为准则,改写权力流变和分配,进而改变着社会结构本身。作为一种"真实虚拟文化",网络整合遍布全球的一切交流媒介,形塑了卡斯特尔的流动空间。环绕流动而建立起来的网络空间形态里,空间和时间被抽离化或"虚化",它与具体的地域脱节,呈现出一种超越现实物理地点的,以流动为核心机制的全新社会特性。网络介入文学,彻底改变了文学的生产和消费,形成一种全新的"超文本"文学类型。它具有开放、流动、多变,去中心等特征,消解了传统文学的权威性和典范性。
[Abstract]:Castell's cyberspace theory holds that the Internet serves as a resource for reorganizing power relations, standardizes new codes of conduct, rewrites the evolu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power. And then it changes the social structure itself. As a "real virtual culture," the network integrates all the media of communication all over the world, shaping Castell's mobile space, in the form of cyberspace built around the flow. Space and time are detached or "fictitious", which is out of touch with the specific region, and presents a new social characteristic which transcends the physical place of reality and takes the flow as the core mechanism. The network intervention in literature has completely changed th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of literature. A new type of "hypertext" literature is formed, which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penness, flow, changeful and decentralization, which dispels the authoritativeness and exemplary character of traditional literature.
【作者单位】: 玉溪师范学院外语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湖南文理学院;
【基金】:2012年度云南省教育厅基金项目“多元文化背景下地方高校本科英美文化教学研究”(2012Y322) 湖南省教育厅教改项目(JGZD1104)
【分类号】:I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欧阳友权;网络文学本体论纲[J];文学评论;2004年06期

2 黄少华;论网络空间的社会特性[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唐永芳;;浅谈我国网络文学的特征及其思考[J];大学时代(B版);2006年03期

2 申雪凤;网络信息传播中自由与自律的“共舞”[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3 黄曼青;关于当前网络文学价值取向的探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年02期

4 郭东;网络空间的二元交叠及其对现实社会的影响[J];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08期

5 黄少华;论网络书写行为的后现代特性[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斌;企业进化规律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汤茜草;无形城市的非技术因素研究——以社会学的视角分析[D];苏州大学;2004年

2 张雨;中外网络文学比较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3 何丽敏;读图时代的图像与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陈旭东;从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的关系看网络文学的基本特征[D];山东大学;2007年

5 雷鸣;公开的个人私语[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钱钢强;青少年网络人际交往与社会化[D];兰州大学;2007年

7 吴飞;不同人格中学生互联网使用偏好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樊蓉;诗歌的数字化生存[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欧阳友权;网络文学的伦理学问题[N];文艺报;2005年

2 刘天舒;“行为”不能少了艺术性[N];中国文化报;2007年

3 张兴成;电子传媒时代的文学境遇[N];人民日报;2006年

4 记者 欧林;市领导会见西班牙艺术交流团[N];嘉兴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玲;拉康理论视野中后现代社会的欲望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嫔华;论虚拟艺术的审美特征[D];西南大学;2009年

2 张晶;论网络文学创作的自由性[D];山东大学;2007年

3 张雨;中外网络文学比较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304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6304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f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