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莫言《生死疲劳》英译中隐义明示法的运用:翻译文体学视角

发布时间:2018-03-23 14:43

  本文选题:莫言 切入点:葛浩文 出处:《外语教学》2013年02期


【摘要】:本文对莫言《生死疲劳》英译本中的隐义明示法展开研究。试从翻译文体学角度,对《生死疲劳》在中西方读者群中遭受内冷外热的情况做出回答。本文指出,明示是《生死疲劳》葛浩文英译本中一个明显的文体特征。在该英译本中,隐义明示法主要有四种体现:增添戏剧化色彩、增添话语、增加语气或强度、增加生动性。
[Abstract]:This paper studies the implicit and explicit method in Mo Yan's English translation of "Life and death fatigu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lation stylistics, this paper tries to answer the case of "Life and death fatigue" being subjected to internal, cold and external heat in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readership. Express is an obvious stylistic feature i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Life and death fatigue". In this English translation, there are four main ways of implicature and ostensibility: adding dramatic color, adding words, increasing tone or intensity, and increasing vividness.
【作者单位】: 西南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
【分类号】:H315.9;I0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毛琴霞;;做大作家岂能舍弃道德追求 由莫言的《生死疲劳》说起[J];博览群书;2009年01期

2 胡湘梅;;论莫言历史小说的创作局限[J];理论与创作;2011年02期

3 黄立波;;译出还是译入:翻译方向探究——基于语料库的翻译文体考察[J];外语教学;2011年02期

4 邵璐;;莫言小说英译研究[J];中国比较文学;2011年01期

5 邵璐;;西方翻译文体学研究(2006-2011)[J];中国翻译;2012年05期

6 莫言;;读书其实是在读自己[J];学习博览;2010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玉玲;;文学理想的继承与超越——沈从文与莫言比较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2 赵阶奎;;从野性生命活力的讴歌到理性审慎的批判——论莫言近来创作中的一些变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8期

3 石金焕;;人性的张扬与放纵——从《大淖记事》与《红高粱》的比较谈起[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1期

4 郭群;姚新勇;;苦难和悲剧的另类书写——论莫言乡土小说的幽默风格[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5 颜水生;唐红卫;;莫言小说的历史悲剧美学[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李剑锋;李一宁;;莫言小说的语言风格探讨[J];长城;2011年04期

7 周冬梅;;“众生喧哗”与“死亡之眼”——浅谈《生死疲劳》与《丁庄梦》的叙述视角[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8 吴景明;;论新历史主义小说对传统历史小说的反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马秋穗;赵琰;高远丽;;时间之思:《冈底斯的诱惑》的叙事学分析[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10 杨齐;;“落后”农民形象的嬗变——以欧阳山《前途似锦》与莫言《生死疲劳》为例[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颜水生;;历史的寓言性——莫言小说“种的退化”主题新解[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敏宏;手中放飞的风筝[D];南开大学;2010年

2 王月;新世纪媒介场中的文学生产[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苗变丽;新世纪长篇小说叙事时间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宁明;论莫言创作的自由精神[D];山东大学;2011年

5 朱宾忠;福克纳与莫言比较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6 赵晓芳;视觉文化冲击与浸润下的文学图景[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刘伟;自生秩序、国家权力与村落转型[D];复旦大学;2008年

8 许玉庆;远逝的村庄[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俞敏华;形式的表象与深意[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广远;莫言的文学世界[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洁;福克纳在中国的译介及中国当代小说中的福克纳因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赵述晓;论大江和莫言的故乡想象与艺术超越[D];江南大学;2010年

3 巩天骄;民间视野下贾平凹、莫言创作比较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丽敏;莫言小说意象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张庆光;神秘:生命困境的诗意呈现[D];暨南大学;2011年

6 王菁婧;论莫言小说与拜物教[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罗芝艺;新世纪中国乡土小说叙事的新历史主义阐释[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文;论苏童小说中的少年成长叙事[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赵静杰;叙事意识与生命感觉[D];浙江大学;2011年

10 刘红会;论莫言小说中的生殖崇拜[D];浙江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智芹;西方读者视野中的莫言[J];当代文坛;2005年05期

2 季进;;我译故我在——葛浩文访谈录[J];当代作家评论;2009年06期

3 邵璐;;西方翻译理论中的叙事文体学趋势[J];外语研究;2011年04期

4 黄立波;;翻译研究的文体学视角探索[J];外语教学;2009年05期

5 王克非;英汉/汉英语句对应的语料库考察[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年06期

6 黄立波;;英汉翻译中人称代词主语的显化——基于语料库的考察[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年06期

7 谭载喜;邵璐;;翻译的“第三形态”特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年01期

8 莫言;;我在美国出版的三本书[J];小说界;2000年05期

9 罗屿;;葛浩文:美国人喜欢唱反调的作品[J];新世纪周刊;2008年10期

10 潘文国;译入与译出——谈中国译者从事汉籍英译的意义[J];中国翻译;2004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谦;;胸口写作:莫言[J];出版广角;2005年01期

2 ;莫言称当代作家应自我反思[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年33期

3 洪融;;有位作家叫“莫言”[J];咬文嚼字;2009年12期

4 吴义勤;;原罪与救赎——读莫言长篇小说《蛙》[J];南方文坛;2010年03期

5 李之馨;;一幕嘻笑怒骂的大戏——浅论《檀香刑》中的悲剧人物[J];西安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6 吴敏;蒲荔子;曹文钰;;莫言:我不是中国马尔克斯[J];东西南北;2011年16期

7 陆文虎;;莫言和他的《红高粱》[J];文学自由谈;1986年06期

8 高昌;;头上三尺有青天——近访莫言[J];作家;1998年10期

9 游友基;莫言、残雪小说的现代主义特征[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10 张献荣;论莫言小说的感觉崇拜[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步红;;不要把自由选择文体,当成不要文体[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2 江南;;莫言小说词语创新得失谈[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郑轶彦;;一部具有开拓意义的中国新新闻小说——谈《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的文体特征[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4 姜洪伟;;博客写作的类型与文体特征探析[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5 金山;;关于日本企业经营理念的汉译问题探讨[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古远清;;大陆作品大举“入侵”台湾[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0.1)[C];2010年

7 格非;马原;孙甘露;;20年后回首“先锋”之路[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4)[C];2007年

8 邓峥云;;运用语域理论分析时事新闻报道的文体特征[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张未民;;新世纪以来的文学进程[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0.6)[C];2010年

10 唐元;;章句学与两汉儒学风向[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石一龙;独特的声音[N];检察日报;2001年

2 本报见习记者 李淼;莫言:小说只有描写人性影响才更深远[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陈熙涵;“挑刺”锁定莫言[N];文汇报;2010年

4 穆肃;莫言:我和马尔克斯搏斗二十年[N];东莞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李淼;莫言进北大漫谈网络文学[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6 本报实习记者 周依奇;莫言拍摄罗马游记为保护文化遗产支招[N];中国文化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傅小平;众声评说“浪得虚名三十年”——[N];文学报;2010年

8 贺绍俊;《蛙》:文学与生命的思想难题[N];文艺报;2011年

9 曹元勇;对生命的敬畏与悲悯[N];文艺报;2011年

10 贺绍俊 潘凯雄;不同的声音[N];北京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广远;莫言的文学世界[D];吉林大学;2010年

2 宁明;论莫言创作的自由精神[D];山东大学;2011年

3 斋藤晴彦;心理的结构与小说[D];复旦大学;2012年

4 吕敏宏;手中放飞的风筝[D];南开大学;2010年

5 王璐;忠实与叛逆:葛浩文文学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6 郭家琪;鸿沟与跨越[D];北京大学;2013年

7 胡根红;中国古代小品文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侯姝慧;20世纪新故事文体的演变及其特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9 李一;试论新世纪十年文学中的“无后”现象[D];复旦大学;2012年

10 郭战涛;民国初年骈体小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峰洁;国际会计准则的文体特点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2 张雪;《中国日报》与《路透社》网络英语新闻文体特征比较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3 宋玉香;体育新闻英语文体特点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

4 孙丽丽;对《中国日报》纯新闻报道中导语的文体特征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5 王璐璐;《商业周刊》、《福布斯》和《财富》中财经类文章的文体特征[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6 毛硕;劝说性普通科技语篇的语类结构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08年

7 李维娜;中文网络聊天语言的文体特征[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8 常国欣;法律英语词汇文体特征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9 刘建卫;英文合同的文体特征及其汉译[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10 周丽杰;从文体学角度看中文合同的英译[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539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653913.html

上一篇:仪式与审美尺度问题  
下一篇:《名利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3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