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通感意象的“间体”结构——通感意象的现象学阐释
本文选题:通感 切入点:通感意象 出处:《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摘要】:通感意象是文艺作品中通过通感所产生的意象。所谓通感意象的"间体"结构,是指这种意象在存在方式上介乎于其他存在物之间。通感意象的"间体"特征包括两层内涵:第一层是指通感意象介乎于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之间;第二层是指通感意象介乎于其他意象之间,具有某种"意象间性"。前者是一切意象的共同特征,后者则是通感意象的特定属性。通感意象之所以具有这种"间体"特征,是因为它是一种意向对象,是创作主体意向性活动的产物。这种意向性活动,既发生在主体与客体之间,也发生在各种感知经验之间,由此产生了通感意象的独特本质。
[Abstract]:Synaesthesia image is the image produced by synaesthesia in literary works. The "interbody" features of synaesthesia image include two layers of connotation: the first layer refers to the synaesthesia image between subject and object,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The second layer refers to the synaesthesia image, which is the common feature of all images and the specific attribute of the synaesthesia image, and the synaesthesia image has this kind of "interbody" characteristic. The synaesthesia image is the common feature of all the images, and the latter is the specific attribute of the synaesthesia image. It is because it is a kind of object of intention and the product of intentional activity of creative subject, which occurs between subject and object as well as between all kinds of perceptual experience, thus producing the unique essence of synaesthesia image.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I0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汤书昆;东方审美至境——“通感”再阐释[J];江海学刊;1998年05期
2 蒋寅;语象·物象·意象·意境[J];文学评论;2002年03期
3 雷淑娟;通感意象言语呈现策略探微[J];修辞学习;2002年05期
4 程大志;隋光远;陈春萍;;联觉的认知神经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09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锐泉;;心如止水,贵者自贵——小议聊斋先生笔下胡四娘形象[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2 沃利青;;“移情”论与“意境”说比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3 洪增流,彭发胜;诗歌语言的维度:“Image”与意境的差异[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4 商原李刚;自然主义政治文化[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5 叶旦捷;《聊斋志异》美学思想新探[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6 李华华;;从“道”的演变看三教融合[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7 尉利工;;论意、象、言的诠释学意蕴[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8 李云飞;;先验还原与现象学的世界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任军;;胡塞尔现象学与自然主义批判[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吴福友;吴根友;;论老庄道家的语言哲学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春鼎;;形象思维的基本形式——意象[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2 杨春鼎;;形象思维研究与新的科技革命和教育革命——纪念钱学森倡导思维科学研究三十年[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3 杨春鼎;;形象思维研究对于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论意义[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4 张熙;;城市色彩规划研究及多角度指向性分析[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张云鹏;;论审美对象的存在形态[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高坚;高红艳;;新闻理论研究中的方法论试探[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7 王珂;;论叶维廉的诗形观及创作实践[A];叶维廉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陈德安;米靖;;老子教育思想新识[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侯会明;;如何全面评价老子的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周鹏;;消费性产品情趣化设计方法探析[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刘迪;清乾隆朝内府书画收藏[D];南开大学;2010年
4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5 王赫赫;中国古代人物画“十八描”概念的历史演进与画史意义[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6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7 徐进波;中国山水画装饰性探微[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高志明;通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侯艳;汉译佛经之美术理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高波;论现象学方法与概念对艺术审美本质研究的意义[D];山东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新新;现代书籍设计中材料运用的新趋向[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平安;探骊中国武术中“黄金分割”思想[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高世江;论两汉士人风貌及文学精神的嬗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f替,
本文编号:16948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694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