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数字媒介转型与文艺消费的全媒体格局

发布时间:2018-04-03 00:21

  本文选题:全媒体 切入点:数字媒介 出处:《中州学刊》2013年02期


【摘要】:伴随着媒介转型,数字媒介语境中文艺消费的全媒体格局已初步形成。一般文艺消费模型可概括为"客体——(媒介化,生产)——媒介——(解媒介,消费)——主体",而文艺消费的全媒体格局则可用公式表示为:数字——数字——数字。媒体融合的全媒体格局会促使文艺消费的形态趋于一体化,中介融合的全媒体格局会促进文艺消费的中介趋向数字化,全媒体的渠道融合会促使文艺消费主体的感官联通化,全媒体的体式融合会促使文艺消费客体的文类混沌化。文艺消费的全媒体格局还处在初期塑造阶段,但它昭显了全新的消费理念,显示了文艺消费的新方式和新趋势。
[Abstract]:With the transformation of media, the whole media pattern of literature and art consumption in the context of digital media has been preliminarily formed.The general consumption model of literature and art can be summed up as "object" (media, production and media), and the whole media pattern of literature and art consumption can be expressed by formula: number-number-number.The whole media pattern of media amalgamation will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the form of literature and art consumption, the whole media pattern of intermediary fusion will promote the intermediary of literature and art consumption to be digitized, and the integration of all media channels will promote the sense organ of the main body of literature and art consumption to be connected.The style fusion of all media will promote the chaos of literature and art consumption object.The whole media pattern of literature and art consumption is still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shaping, but it shows a new consumption concept and shows the new ways and new trends of literature and art consumption.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鲁东大学文学院;鲁东大学地域文化资源开发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基金】:201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数字媒介场中的文学生产方式变革研究》(10CZW011) 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文本诗学》(10YJA751015)
【分类号】:I0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定新;;媒介素养与领导水平研究[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1期

2 李绍元,伍俊斌;科学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的双向互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3 曾文婷;“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危机理论评析[J];北方论丛;2005年05期

4 宁小银;论互联网络的政治负荷性[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5 张义兵;解构与整合:网络发展对制度化教育的影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6 蒋原伦;;网络聊天的语用和文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7 范玉刚;文学:乌托邦的守护神[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8 陈力丹;试论大众传媒与舆论的互动[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9 宋健;制造业与现代化[J];中国表面工程;2002年04期

10 周晓东;哈贝马斯的“认识论”与“文化滞差”中的图书馆学[J];图书与情报;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李明伟;;“传播技术决定论”辨析[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2 郑志勇;;网络社会群体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3 张冠文;;信息时代青少年媒介媒介素养教育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4 庄永成;;我国工业设计急需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5 张蕾;刘辰;杨正球;;信息化环境下电子政务应用技术创新研究[A];2006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6年

6 蔡玉麟;;感悟历史 走进历史——《中国机械工程》及其前身的20年[A];机械技术史(3)——第三届中日机械技术史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7 仰海峰;;弹性生产与资本的全球空间规划[A];上海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创新论坛2007论文集[C];2007年

8 张艳洁;;现代广告创意的游戏化倾向[A];第十一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鑫;论邓小平的发展观及其在中国的实践[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2 胡亚敏;詹姆逊·新马克思主义·后现代主义[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孙向军;知识生产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4 陈共德;互联网精神交往形态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刘承波;信息时代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变革及其运行机制[D];厦门大学;2002年

6 刘陆天;中国现代化中的政府与政治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7 唐宏强;国家与社会:传统东方法律的运动机理[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8 刘家顺;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资源战略管理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9 段吉方;意识形态与政治批评[D];浙江大学;2004年

10 张盾;现代性问题图景中的马克思哲学革命[D];吉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敬华;论电视新闻传播的发展趋势[D];河南大学;2002年

2 王凌;中国加入WTO后建筑业的发展对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3 吕燕;文学虚构理论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2年

4 葛林;浅析东西方文化中的空间语言[D];黑龙江大学;2002年

5 胡广红;余热利用透平—压气机联合循环制冷装置性能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2年

6 叶志桂;优异顾客价值的识别与建立[D];福州大学;2003年

7 周兴芳;论数字网络技术与人的全面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8 付勇;从小说到电视剧[D];暨南大学;2003年

9 赵磊;科技进步与可持续发展的动态整合[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10 张胜;产学研一体化模式浅析[D];南京理工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鸣奋;;拥抱电脑:文艺学的转型冲动[J];河北学刊;2007年02期

2 欧阳友权;;数字媒介对文学性的消解与技术建构[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04期

3 陆军;;试论数字媒介下的文学艺术特质[J];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15期

4 欧阳友权;;数字媒介下文论转型的三个维度[J];河北学刊;2007年02期

5 张晶;;数字化语境中文艺学的观念转换[J];河北学刊;2007年02期

6 白寅;;数字媒介下文学主体身份的转型[J];河北学刊;2007年02期

7 欧阳文风;;短信文学的勃兴与文艺学的应对[J];河北学刊;2007年02期

8 欧阳友权;;数字传媒时代的图像表意与文字审美[J];学术月刊;2009年06期

9 黄鸣奋;;从连接性到全媒体:数码时代的艺术理念[J];文艺理论研究;2009年01期

10 陈国雄;;数字媒介与文学批评的边界[J];中州学刊;2010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中南大学文学院、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 欧阳友权邋陈定家;数字媒介影响下的文学转型[N];浙江日报;2008年

2 赵 勇;读艾柯《书的未来》[N];学习时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柳枫;数字媒介中传统造型语言表现形式的探索与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2 程敏;数字艺术与人类社会现实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027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7027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2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