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论艺术
本文选题:托尔斯泰 切入点:《论艺术》 出处:《江汉论坛》2012年04期
【摘要】:在欧洲,艺术和宗教之间始终存在一种微妙的张力关系。文艺复兴以来,艺术开始逐渐摆脱宗教,逐步走向独立和自律,并形成了一股以艺术代宗教的审美主义思潮。对此,托尔斯泰逆流而行,站在一种反启蒙主义的立场上,对这种艺术观进行了驳斥。他认为艺术离开宗教超验性的引导,只会走向堕落——沦为享乐的工具,从而不能发挥艺术本应该有的功能——传达情感从而起到联合所有人的作用。托尔斯泰的艺术观,在一个普遍"祛魅化"的现代世界,显得很不合时宜,但是仍具有其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Abstract]:In Europe, there has always been a delicate tension between art and religion.Since the Renaissance, art has gradually moved away from religion, gradually towards independence and self-discipline, and formed an aesthetic trend of thought of art instead of religion.To this, Tolstoy goes against the current, stands on a kind of anti-enlightenment position, to this kind of artistic view has carried on the refutation.He believes that art, guided by the transcendental nature of religion, will only degenerate and become an instrument of pleasure, thus failing to perform its proper function of conveying emotion and acting as a United owner.Tolstoy's view of art, in a universal "disenchantment" of the modern world, seems very inappropriate, but still has its positiv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分类号】:J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郑秉成;观察与想象论略──科学家、文艺家认知差异举隅[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8年03期
2 王阳;;西方女吉诃德与中国女性武侠[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菁;;论高等美术教育中人文精神的渗透[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2 李剑;;技术化生存的人性危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3 苗绿;;向塞林格致敬——塞林格与苏童少年小说比较[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谢鸿飞;;现代民法中的“人”[J];北大法律评论;2000年02期
5 李佑新;现代性问题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牛庆燕;;“科技理性”的伦理困惑与科技决策的价值选择[J];北方论丛;2009年05期
7 金娜;;舍勒的价值排序与精神价值取向[J];北方论丛;2012年02期
8 肖明华,肖建华;作为现代性事件的中国文艺美学——谈文艺美学的现代发生与发展[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9 庞立生;王艳华;;当代精神生活的虚无化困境及其超越[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10 邝红军;;教育是精神的成长——雅斯贝尔斯教育思想探析[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周国文;;人文奥运与公民伦理[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2 曾鹰;;现代性悖论与技术文化的批判策略探略[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刘黎明;;雅斯贝尔斯与洪堡的高等教育思想之比较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李佑新;;现代性问题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趋势[A];毛泽东研究总第2辑2007年第1辑[C];2007年
5 王振林;;现代性的哲学视域[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丽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县长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娜;哲学语用学视域中的教育实践[D];南开大学;2010年
3 傅建安;20世纪中国文学都市“巫女”形象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春花;论信仰对于社会秩序的价值[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高连福;孔子与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及其会通[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吴琳;人的生存模式哲学反思[D];吉林大学;2011年
8 栗志刚;民族认同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罗绂文;李泽厚“情本体”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赵瑞华;媒介文化与休闲异化[D];暨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生伟;竞技篮球运动表演艺术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姚洪阳;试论人机关系的历史发展及其文化考量[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罗丹;“人肉搜索”的伦理学考察[D];湘潭大学;2010年
4 魏奇;浅析人的全面发展与当代中国教育[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5 李素妹;我国大学人文精神建设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途径[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吴卫国;论道家心理健康思想及其现代价值[D];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
7 孙琳;现代都市人生活状态的美学反思[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赵晓鹏;论信仰在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中的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蔡文文;论弗莱雷对话式教学思想及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铁柱;论网络生活影响下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D];河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芦海英;情爱世界的阴影——金庸武侠小说的男权中心批判[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0年03期
2 韩云波;论21世纪大陆新武侠[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汤哲声;大陆新武侠关键在于创新[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4 孔小炯;中国式的《唐吉诃德》——试论《鹿鼎记》的反讽意蕴[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5 丁莉丽;金庸的悖论: 传统男权尺度与现代女性观[J];浙江学刊;1997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亚娜;;托尔斯泰与诺斯替主义[J];明日风尚;2010年11期
2 顾天立;昂扬·纯净·明朗——《战争与和平》中的“风习素描”[J];名作欣赏;1983年05期
3 凤高;受害于唠叨之妻的托尔斯泰、林肯…[J];中国健康月刊;1993年07期
4 李正荣;《战争与和平》主题新论[J];俄罗斯文艺;1995年05期
5 李斌,李英姿;史诗式的广度——谈托尔斯泰的创作特色[J];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1999年02期
6 巴塞尔姆;马洛;;在托尔斯泰展览馆(外一篇)[J];小说界;2001年03期
7 王峰;失乐园与复乐园——关于列夫·托尔斯泰精神历险的一种注解[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8 夏真;;大师和丈夫[J];意林;2007年23期
9 赵海霞;许传华;;解读托尔斯泰的《忏悔》[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10 甘海泉;;从托尔斯泰的妇女与家庭观看安娜的爱情悲剧[J];大家;201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宝贵贞;;新时期蒙古族宗教信仰的特点[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4集)[C];2009年
2 王学美;李慧斯;;宗教与中国老年人心理[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张波;;宗教信仰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A];和谐社会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研究报告——首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5)[C];2005年
4 邓晓芒;;中国人为什么没有信仰[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刘成有;;关于宗教内涵的界定与宗教的民族性问题[A];2006民族宗教问题高层论坛暨甘肃研究基地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范正义;;试论闽南宗教信仰与海洋环境的关系[A];福建省首届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石奕龙;李文睿;;宁化石壁村客家俗民的世俗化宗教信仰[A];客家文化研究(下)[C];2004年
8 张践;;多元宗教信仰与各民族的和谐共生[A];宗教与民族(第六辑)[C];2009年
9 刘道兴;牛苏林;;宗教与邪教的本质区别——兼论邪教对宗教信仰的危害[A];尊重宗教信仰自由 打击和防范邪教——中国反邪教协会第五次报告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10 赵林;;从西方文化的历史发展看科学与宗教的辩证关系[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欧茵西(台湾大学外文系教授);托尔斯泰,,心灵至上的王国[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2 赵丹;托尔斯泰娅——何以被布克奖拒之门外[N];文艺报;2002年
3 张学军;俄罗斯托尔斯泰国立师大[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3年
4 孙晓春;托尔斯泰的“非暴力”[N];中华读书报;2004年
5 安国梁;什克洛夫斯基笔下的托尔斯泰[N];中华读书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舒晋瑜;宋蜀碧翻译《托尔斯泰传》[N];中华读书报;2001年
7 本报记者 傅小平;草婴:不懈探求真善美[N];文学报;2011年
8 于国君;家庭相册中的战争与和平[N];中华读书报;2008年
9 吴澧 旅美学者;算计托尔斯泰[N];南方周末;2011年
10 冯骥才;草婴先生瘦小的重[N];光明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荆亚平;立于人类精神深层的缪斯之舞[D];浙江大学;2005年
2 霍志钊;从“单一”到“多元混融”[D];中山大学;2008年
3 吕X;济公故事演变及其文化阐释[D];南开大学;2009年
4 李乐营;高句丽宗教信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宝贵贞;近现代蒙古族宗教信仰的演变[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6 欧荣;戴维·洛奇作品中的“危机”母题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7 钱汝平;萧衍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8 田欢;维吾尔族视觉艺术的族群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9 苏畅;俄苏翻译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D];吉林大学;2009年
10 谷生然;社会信仰论[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俊龙;汉、回、藏族中学生宗教认同的跨文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齐雅莉;张掖地区古代宗教简述[D];兰州大学;2008年
3 要英民;天主教在一个普通村庄的变迁[D];山西大学;2007年
4 高椿雷;宗教信仰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陈建萍;唐代博陵崔氏个案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静涛;知识分子与宗教信仰[D];山西大学;2006年
7 侯澧君;大学生基督徒宗教信仰的形成及宗教实践的特征[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苏瑞;达斡尔族民间文学与宗教信仰初探[D];吉林大学;2007年
9 包红岗;宗教信仰与蒙古族家教关系探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10 苏丽璇;论十七年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的信仰叙事[D];厦门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7109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710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