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审美泛化论”的悖结与文艺审美论研究的现实问题

发布时间:2018-04-09 15:38

  本文选题:审美泛化论 切入点:文艺学 出处:《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摘要】:审美泛化论是当前文艺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一方面,它通过言说文艺审美与日常生活审美化之间的源流关系,将后者纳入文艺学的理论视域;另一方面,又认为文艺学难以应对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需要转型走向文化研究。这种理论逻辑具有明显的矛盾性,并暴露出当下文论研究中"审美"内涵的漂浮不定和"审美本质主义"的存在等突出问题,值得重视和检讨。
[Abstract]:The theory of aesthetic generalization is a hot issue in the study of literature and art.On the one hand, it puts the latter into the theoretical horizon of literature and art throug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terary and artistic aesthetics and aesthetic appreciation of daily life, on the other hand, it thinks that literature and art cannot cope with the aesthetic problem of daily life.Need to transition to cultural research.This kind of theoretical logic is obviously contradictory, and it exposes the floating uncertainty of aesthetic connotation and the existence of aesthetic essentialism in the study of contemporary literary theory, which is worthy of attention and review.
【作者单位】: 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分类号】:J0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元骧;;何谓“审美”?——兼论对康德美学思想的理解和评价问题[J];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02期

2 陶东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文艺社会学的重建[J];文艺研究;2004年01期

3 陶东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文化研究的兴起——兼论文艺学的学科反思[J];浙江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器友;20世纪末我国文学颓废主义论纲[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姜继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视野下的消费观念嬗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田义贵;;试论《红岩》文本的传播效果[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宋霞;国外学者对科技和高科技问题的研究——由内在论向外在论的转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5 田义贵;试论红色经典的传播效果[J];北方论丛;2005年03期

6 黎春娴;;消费:一种社会结构的诠释——兼读让·波德里亚的《消费社会》[J];北方论丛;2007年06期

7 张旭亮;大学生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探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11期

8 闫缨;当代大学生消费观研究述评[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9 赵勇;追求沉思还是体验快感:流行音乐再思考——试析阿多诺的流行音乐批判理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鲍展斌;保护文化遗产,发展先进文化[J];北京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徐小立;秦志希;;广告与消费主义文化的传播[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2 贺建平;;消费社会的炫耀性消费与广告的意义建构[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3 田维绪;;贵州民族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消费社会学研究[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4年“社会工作、社会学与构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杜云南;;城市·消费·文学·欲望[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雷跃捷;;中国内地媒介批评理论研究的嬗变轨迹[A];论传媒改革与发展——中国传媒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文秀;“文化研究”思潮中的反权力话语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2 高伟;生存论教育哲学发凡[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曾建平;自然之思[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姜英;网络文学的价值[D];四川大学;2003年

5 张盾;现代性问题图景中的马克思哲学革命[D];吉林大学;2004年

6 杨跃;理性与躁动[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周海波;现代传媒视野中的中国现代文学[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杨庆东;自由意志的追寻[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张家栋;恐怖主义:后现代视角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10 郑崇选;镜中之舞[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红;论转型期审美文化走向及建构[D];郑州大学;2000年

2 吴晓隽;现代旅游活动与文化遗产保护[D];浙江大学;2002年

3 范小玫;消费主义及其对美国当代社会的影响[D];厦门大学;2001年

4 秦海英;论中国大众文化生产和消费的错位现象[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5 谢小英;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分析[D];广西大学;2002年

6 葛林;浅析东西方文化中的空间语言[D];黑龙江大学;2002年

7 韦映;现代传媒环境下的中国当代电视文化现象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8 郑媛;试论当代中国大众文化[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胡燕妮;审美世俗化[D];暨南大学;2003年

10 王文棣;大众传媒与西部农村现代化[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陶东风;大学文艺学的学科反思[J];文学评论;2001年05期

2 陶东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文化研究的兴起——兼论文艺学的学科反思[J];浙江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欧阳友权;聂庆璞;;文艺学的理论回眸与学科拓展——新时期文学理论的回顾与展望会议综述[J];理论与创作;2006年01期

2 朱国华;;转智成识:论文艺学的逻辑出发点[J];文艺争鸣;2008年05期

3 刘宁;当代苏联美学和文艺学的方法论问题[J];文艺研究;1984年02期

4 李欣复;信息论·思维学·文艺学——关于文艺方法论讨论的一点意见[J];当代文坛;1986年01期

5 张玉能;反映论、创造论与文艺学的建构[J];学术月刊;1994年09期

6 ;文艺学当代形态论[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0年02期

7 卢政;转换与突破:建构21世纪文艺学研究新模式[J];青岛化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8 董学文;文学理论研究的现状与《感受论文艺学》[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9 胡山林;文艺学应多一点对人类的终极关怀精神[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10 和磊;再谈文艺学的学科反思——兼与盖生先生商榷[J];浙江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邵宏;文艺学与比较文艺学[N];文艺报;2001年

2 王 沁;我们需要怎样的文学研究[N];学习时报;2005年

3 胡经之;文艺学多些对话好[N];中华读书报;2002年

4 程正民;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艺学的多种形态[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5 周雪梅;继承与拓展[N];中国艺术报;2003年

6 ;高扬新人文精神的旗帜[N];社会科学报;2002年

7 田欢;文艺学应对全球化语境[N];社会科学报;2004年

8 徐珂;文艺学理论边界不能无限扩大[N];中国艺术报;2006年

9 苏州大学 鲁枢元;“为学日益,,为道日损”[N];社会科学报;2005年

10 古风;厘清当前文艺学学科观念[N];文艺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陆敏;文艺学视野中的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分层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2 王刚;社会学视野下的新时期文艺学知识生产[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建刚;政治形态文艺学[D];浙江大学;2007年

4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徐亮;文学理性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姜英;网络文学的价值[D];四川大学;2003年

7 何志钧;文艺消费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时宏宇;宗白华艺术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胜利;“陌生化”理论及其文艺学意义[D];西北大学;2004年

2 王元兵;近30年“文艺美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刘桂霞;文艺美学园地的拓荒者[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4 梁静;埃斯卡皮文学社会学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5 杨正华;中国文艺美学学科的生成背景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6 程圃芳;文艺学基础理论研究的现代创新[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7 张丽青;政治视角构成一切阅读和阐释的绝对视域[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8 权晶;体系 精神 方法[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9 严波;大众文化:重建中国文艺学的新思路[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10 滕家峰;日常生活审美化思潮述评[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7270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7270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e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