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伦理学批评:口头文学与脑文本
本文选题:文学伦理学批评 + 脑文本 ; 参考:《外国文学研究》2013年06期
【摘要】:文本就是以某种载体保存的能够表达意义的文字或符号。因此,文本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表达意义的文字或符号,一部分是保存文字或符号的载体。载体是文本存在的形式,文字或符号是文本的意义,只有二者结合在一起,才构成文本。只要能够保存表达意义的文字或符号,任何材料都可以成为文本的载体。但是没有载体,则不能形成文本。由于文本是一种物质形态,因此文学不是一种意识形态,而是一种物质形态。总体而言,文本有三种基本形态:脑文本、物质文本和电子(数字)文本。脑文本是一种特殊的生物形态,是人的大脑以记忆形式保存的对事物的感知和认识。在文字符号被创造出来之前,人类文明曾经产生过丰富的具有文学特征的脑文本,如神话、民间史诗、传说故事、历史叙事等。脑文本就是口头文学的文本,但只能以口耳相传的方式进行复制而不能遗传。因此,除了少量的脑文本后来借助物质文本被保存下来之外,大量的具有文学性质的脑文本都随其所有者的死亡而永远消失湮灭了。
[Abstract]:Text is a text or symbol that can express meaning in a certain carrier.Therefore, the text is composed of two parts, one is the text or symbol to express meaning, and the other is the carrier to preserve the text or symbol.Carrier is the form of text, text or symbol is the meaning of text.Any material can be used as a carrier of text as long as it can preserve words or symbols that express meaning.But without the carrier, the text cannot be formed.Because text is a material form, literature is not an ideology, but a material form.In general, text has three basic forms: brain text, physical text, and electronic (digital) text.Brain text is a kind of special biological form, which is the perception and cognition of things preserved by the human brain in the form of memory.Before the creation of character symbols, human civilization had produced rich brain texts with literary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mythology, folk epic, legendary stories, historical narration and so on.Brain text is the text of oral literature, but can only be copied by word of mouth and not inherited.Therefore, with the death of its owner, a large number of literary brain texts have disappeared and been annihilated forever, except for a small number of brain texts which were later preserved with the aid of material texts.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杂志;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文学伦理学与文本研究”【项目批号:13AWW001】 重大项目“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建构与批评实践研究”【项目批号:13&ZD128】的前期成果
【分类号】:I0-0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杰;;论《格萨尔》与《诗经》周民族史诗中的英雄救济主题[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2 刘丽丽;;理性策略,非理性表达——以李自成家族的祖先崇拜与祭祀礼仪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3 傅亦佳;虞佳佳;;论民间故事的远方追求和想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4 陈双双;;孟姜女传说在唐代社会的转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2期
5 毛巧晖;;何其芳·民间文学·延安文学传统[J];北方论丛;2009年06期
6 董晓萍;民间文学体裁学的学术史[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7 万建中;民间文学本体特征的再认识[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8 杨永贵;;六盘水彝族民间口头文学述评[J];毕节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9 高时阔;黎文丽;郭开选;赵青娥;;科技论文文体结构所体现的美学特征[J];编辑学报;2006年03期
10 范慧莉;;到田野中追寻民间文学的口头性特征[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陈泳超;;钟敬文民间文艺学思想之研究[A];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一届网络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姚文琦;;从湄洲“妈祖八宝”传说与佛家、仙家八宝之比较看海洋人的信仰与生活[A];福建省首届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王颖超;;周文与民间文学[A];周文研究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秋芝;口头表演与文化阐释[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李言统;故事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3 谷颖;满族萨满神话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袁梅;中国古代神话中智慧导师阿尼玛原型及其承传移位[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丽丽;李自成传说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崔斯琴;蒙古族动物故事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7 罗丹阳;苗族古歌传承的田野民族志[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李旭;一个文化资本的生成与运作[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卢普玲;人物与叙述[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徐金龙;从资源到资本[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席志武;雅克·德里达解构符号学与美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魏素娟;京族民歌的生态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王小明;湟中农民画的民俗文化学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辜陈君;首创之功,,历史之谜,学科之争[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廖尚可;顾颉刚早期民俗学理论与实践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史娜;民间文学艺术知识产权保护探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邵永;土家族民间故事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8 任小飞;《福乐智慧》史学价值探析[D];兰州大学;2011年
9 李凤英;探论河西宝卷中的儿童文学及儿童形象[D];兰州大学;2011年
10 梁勇;麻山苗族史诗《亚鲁王》音乐文化阐释[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修树新;刘建军;;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现状和走向[J];外国文学研究;2008年04期
2 陆耀东;;关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几个问题[J];外国文学研究;2006年01期
3 蔡云艳;;文学伦理学批评:内涵、目的以及范围[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4 龙云;;文学与伦理学:文学伦理学批评发展的“自由空间”[J];外国文学研究;2009年01期
5 刘文娟;;丁梅斯代尔的自我受难与自我实现——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视角解读《红字》[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6 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与道德批评[J];外国文学研究;2006年02期
7 邹建军;;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独立品质与兼容品格[J];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06期
8 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基本理论与术语[J];外国文学研究;2010年01期
9 李定清;;文学伦理学批评与人文精神建构[J];外国文学研究;2006年01期
10 周克平;;论“E”文本与文学接受[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张建国;;生态批评中的伦理因素[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陆耀东;;关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几个问题[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与道德批评[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邹建军;;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实用性与有效性问题[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肖建荣;;文学伦理学批评与其他批评方法融合理论与实践初探[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李定清;;文学伦理学批评与人文精神建构[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沈爱民;我市征集公安题材文艺作品[N];三峡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茂生;艺术与道德的冲突与融合[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清泉;文艺传播视野中的文艺类电子书研究[D];济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344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734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