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介的冲击与文学阅读的式微
本文关键词:新媒介的冲击与文学阅读的式微,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一
在我们今天这个时代里,文学阅读可能越来越会成为一个沉重的话题。不过,在进入这个话题之前,似乎应该从一个更宽泛的阅读语境谈起。
到目前为止,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组织实施的“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已进行了四次,从近两次(2004年和2006年)的调查结果中,国民阅读状况所呈现出来的一些动向值得关注。
2004年的调查表明,尽管我国国民年人均图书消费在2003年持续增长,但在识字者中,只有51.7%的被调查者每月至少读1本书,这一体现国民阅读概貌的读书率比1999年下降了8.7%,其中城市居民阅读率为69.6%,同比下降7.8%;农村居民阅读率为45.3%,同比下降9.6%。只有5%左右的国民拥有“读书习惯”。媒体的分析指出:生活节奏紧张,没有时间阅读是国民阅读率总体下降最重要的原因;而导致下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媒体的多元化形成了网络、VCD(DVD)等新兴媒体对传统纸质媒体市场的分割。这一点在人们放松心情和娱乐消遣方面显得更为明显。同上次调查相比,对各种媒体的接触率排在前三位的依然是电视、报纸和图书,但VCD(DVD)的接触率从上次调查的第六位上升到第四位;网络从上次调查的最后一位,上升到第七位;而杂志和广播的接触率却都在下降。
再来看看2006年的调查数据。调查显示,六年来,我国国民阅读率持续走低。1999年首次调查发现国民的阅读率为60.4%,2001年为54.2%,2003年为51.7%,而2005年为48.7%,首次低于50%,比2003年下降了3个百分点,比2001年下降了5.5个百分点,比1999年则下降了11.7个百分点。每年连一本书都不读的人和基本不读书的人在回答其不阅读的原因时,选择“没时间”读书的占43.7%,选择“不习惯”读书的比例为29.1%。这也是目前人们不读书的两个最主要原因。“不习惯”读书的人群中,排在首位的是18~19岁的本应在校学习的青年学生(占45.9%)。而与图书阅读率相反,近年来我国国民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调查显示,上网阅读率从1999年的3.7%增加到2003年的18.3%,再到2005年的27.8%,七年间增长了6.5倍,每年平均增长率为40%。
这次的调查结果还表明,2005年我国识字者的杂志阅读率为55.3%,超过国民的图书阅读率。与上次调查相比,这似乎一个不错的信号,但位居前两位的杂志分别是《读者》和《知音》,而其他名列前十的杂志也分别是《家庭》、《青年文摘》、《故事会》、《女友》、《家庭医生》、《瑞丽》和《时尚》等。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郝振省指出:虽然文学类图书成为2005年读者接受程度最高的图书类别,也在读者已购图书的市场份额排行上居于首位,“但是,文学期刊的生存状况并不乐观。好些文学杂志,在国家拨款的情况下尚可生存,但一旦面对市场便会受到较大冲击”。
显然,国民阅读率的持续走低、以看电视代替读书或者以读屏(网上浏览)代替读书,应该成为我们谈论文学阅读的一个重要背景。在这个背景之下,我也公布我的一个调查结果。2005年年底,我曾在“文学理论专题”课上对160余名本科生(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004级)做过一次问卷调查,其中的一个问题是:“在文学类作品(通过纸媒)与亚文学类作品(通过电媒,如电影、电视剧)之间选择,您更愿意接受哪类作品?”结果回答“文学类”的94人,占56%;回答“亚文学类”的73人,占44%。从文学阅读的角度看,这样的结果应该还算满意,但另一个问题的调查结果却又对如上的回答构成了某种消解:“以自身经验为例,您认为电子媒介、数字媒介对文学的影响是——A,多读文学作品;B,少读文学作品;C,不读文学作品。”统计结果如下:回答A的42人,占26%;回答B的112人,占68%;回答C的10人,占6%。这也就是说,虽然由于阅读的方便(如借助于图书馆)或者看电视、上网的不方便,他们还在较多地与传统阅读打交道,但却有更多的人意识到了新型媒介对文学的冲击是真实存在的;而少读或不读文学作品,很可能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文学阅读现状。
新媒介的冲击与文学阅读的式微 共有8页,您还有7页没有浏览首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页次:1/8页
本文关键词:新媒介的冲击与文学阅读的式微,,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77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77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