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抽象到具体: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思想路径
本文选题:抽象 + 具体 ; 参考:《文艺理论研究》2013年02期
【摘要】:马克思从来没有把文学艺术看做是孤立的现象,他在考察文学现象时与考察其他社会现象有着大体一致的思维方法或思想路径——从抽象到具体。这一方法在文学上主要表现在:首先,作家们应该以历史的观点去观察时代和社会,创造出足以体现时代趋势和社会本质的典型人物形象;其次,在具体写作中,要"莎士比亚化",不要"席勒式"地把人物形象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当然,马克思主义文论并不是片面强调"抽象"和"具体"的某一个方面,而是希望这两者在具体作品中能达到有机融合和辩证统一。
[Abstract]:Marx had never regarded literature and art as an isolated phenomenon, and he had the same thinking method or thought path from abstract to concrete in his investigation of literary phenomena and other social phenomena. This method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firstly, writers should observe the times and society from the historical point of view, and create typical characters which can reflect the trend of the times and the essence of the society; secondly, in the specific writing, "Shakespeare", not "Schiller" to turn the characters into the pure voice of the spirit of the times. Of course, Marxist literary theory is not a one-sided emphasis on one aspect of "abstraction" and "concrete", but the hope that these two aspects can achieve organic integration and dialectical unity in concrete works.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江西省社会科学院中国叙事学研究中心;
【分类号】:I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胡同;;从“现实的个人”到“自由个性”——论马克思视野中的终极关怀思想[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宫维明;全球化背景下价值冲突的逻辑进程[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陈根发;;论柄谷行人“阅读马克思”[J];北方法学;2007年04期
4 徐晓风,张艳涛;现象学视域的人的主体性[J];北方论丛;2003年05期
5 谢军,颜昌武;马克思哲学的价值内涵[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陈宇宙;;马克思文化思想考论[J];武陵学刊;2011年03期
7 陈浩然;张秀梅;张秀君;;解析《仙后》“贞节”篇中斯宾塞卓越的教育家形象[J];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8 刘海江;;实践与哲学基本问题——论冯契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J];巢湖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9 江渝;;全球化与中国化张力中的革命转换[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24期
10 田海洋;;马克思的人本理论与生态和谐构建[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阎嘉;;戴维·哈维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传统[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2 刘增惠;石鹏;;马克思论人和自然的关系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魏文娟;;浅析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的关系[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4 王琛发;;貔貅拜物教:凭藉拜金趋势兴起的伪传统[A];宗教与民族(第七辑)[C];2012年
5 刘森林;;物象化与物化:马克思物化逻辑的再思考[A];“虚无主义、形而上学与资本的逻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刘森林;;马克思对德国早期浪漫派的吸取与改造:从个性、个体性概念出发[A];“马克思与浪漫主义传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汉良;毛泽东社会学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于永坤;传统辩证法的解构与批判的辩证法的重建[D];吉林大学;2011年
3 刘荣清;批判与建构:日常生活领域的意识形态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4 林海燕;马克思自由观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5 钟志东;马克思的文化批判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华侨大学;2011年
6 刘聪;现代政治哲学视域下的浪漫派、黑格尔与马克思[D];吉林大学;2011年
7 李定清;马克思恩格斯文艺思想与欧洲文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肖志明;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玉柱;当代医学人文精神的反思与重建[D];吉林大学;2012年
10 舒跃育;心理动力系统与心理学的目的论原则[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莹;邓小平“中国式现代化”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晓Pr;辩证地看待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价值性的统一[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3 汪巳博;当代辩证法的宽容精神[D];中共吉林省委党校;2011年
4 范玉;论马克思新世界观对于西方传统哲学的超越[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5 杜文双;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理论及现实意义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李欣;实践视域下马克思人化自然观与中国现代化[D];吉林大学;2011年
7 王茜;马克思文学批评的审美话语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马文涛;毛泽东人民观及当代意义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9 郭富东;论马克思对共产主义革命的存在论论证[D];复旦大学;2011年
10 任太余;马克思现代性思想及当代启示[D];辽宁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玉刚;;现实的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基石[J];人文杂志;2008年03期
2 胡亚敏;;主持人语:做一个坚定的有作为的马克思主义文论工作者[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孙文宪;;“马克思主义文论与21世纪”暨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第25届学术研讨会综述[J];文学评论;2009年02期
4 姚鹤鸣;文学中的文化研究和马克思主义文论[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5 可晓峰;碰撞·融会·重建——全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学会第20届年会综述[J];文艺评论;2004年01期
6 饶先来;求实与创新之作——读董学文主编《马克思主义文论教程》[J];高校理论战线;2003年03期
7 黄文发;;关于马克思主义文论与中国传统文论相结合的理论思考[J];东方丛刊;2006年04期
8 胡亚敏;;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三十年[J];文学评论;2008年05期
9 张良丛;;新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焦虑、阐释与走向——“马克思主义文论与21世纪”会议侧记[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09年01期
10 文浩;;论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对接受美学的接受[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赖大仁;;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当代拓展[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张仁香;;马克思主义文论应直面现实[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姚鹤鸣;;文学中的文化研究和马克思主义文论[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卢俊;彭运石;;数学思维—思维研究中的“裂脑人”[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轩治峰;;具象-抽象-具象:翻译的一个心理路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6 镇咸翔;;浅析面向对象技术在EISE系统中的应用[A];2008年MIS/S&A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拜根兴;;《三国遗事》所见罗唐关系关联内容的新考察[A];唐史论丛(第九辑)[C];2006年
8 张保守;;文学不能忘记生活[A];延安文艺与先进文化建设研究——“纪念毛泽东同志《讲话》发表6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毛宣国;;中国当代文艺理论建构的重要选择——谈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与古代文论的沟通融合[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10 冯宪光;;人民文学论[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陈香;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改革中前进[N];中华读书报;2008年
2 范玉刚;在新的历史语境下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论[N];学习时报;2010年
3 丁国旗;回顾过去 建构未来[N];文艺报;2009年
4 孙文宪;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的审美话语[N];文艺报;2009年
5 丁国旗;2009年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状况[N];文艺报;2010年
6 上海社会科学院 马驰;我国当代文论与“西马”的不解情缘[N];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资源环境统计》[N];中国信息报;2004年
8 吴岳添;比较文学的新成果[N];中华读书报;2003年
9 凌晨光;文艺学史论的创新研究[N];人民日报;2009年
10 《文学理论》教材编写课题组;反映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新发展[N];光明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泳涛;面向对象的有限元程序设计方法[D];四川大学;2000年
2 周倜;复杂安全协议的建模与验证[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3 周红兵;新时期前十年文论建设和理论资源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文玲;罗兰·巴特文论在中国的接受史[D];浙江大学;2012年
5 王刚;社会学视野下的新时期文艺学知识生产[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黄崇超;从与文化、艺术关系的演进看中国文学理论建构[D];山东大学;2010年
7 陈长利;文学接受·文学形式·意识形态[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高雁;中国博客文化传播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文浩;接受美学在中国文艺学中的“旅行”:整体行程与两大问题[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磊;新时期中国俄苏文学学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涂军;马克思主义文论在中国的翻译出版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2 侯平川;“中马”文论概念体系的形成与“苏马”文论渊源[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3 朱珊;“物”的三副面孔[D];南开大学;2010年
4 陈书蔚;论高迪的自然主义[D];浙江大学;2006年
5 武秋霞;对海德格尔“座架”说的超越[D];山西大学;2005年
6 刘晓会;LTS中的弱不变量与限制乘积[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滢;论油画创作中的“陌生化”方式[D];河南大学;2007年
8 张剑锋;中央苏区文论研究(1927-1934)[D];南昌大学;2007年
9 张媚;1927年到1937年中国翻译文论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10 晏娜;视觉思维的形成以及在现代美术课中的开发和应用[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8682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868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