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隐含作者”与“真实作者”
本文选题:隐含作者 + 真实作者 ; 参考:《文艺理论研究》2012年04期
【摘要】:"隐含作者"的概念从布思开始提出,就受到批评家的持续关注。不同批评家对之赋予了截然不同的含义,包括视之为真实作者的"第二自我"和纯粹从文本推断出的假定作者形象。作者在本文中一方面论证了隐含作者不是真实作者的有意识创造,也不是其第二自我。另一方面,作者试图借助对艾柯的文本诠释理论的引申和修正,提出"隐含作者"概念的一个可能解释。此外,作者认为,虽然真实作者不能作为文本意义的来源,但仍然在文本诠释中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Abstract]:Since Booth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implied author", it has received constant attention from critics. Different critics have given different meanings to it, including the "second self", which is regarded as the real author, and the hypothetical author image, which is inferred purely from the text. On the one hand, the author demonstrates that the implied author is not the conscious creation of the real author, nor his second self. On the other hand, the author tries to put forward a possible explanation of the concept of "implied author" with the help of the extension and revision of Eco's theory of textual interpretation. In addition,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although the true author can not be used as the source of text meaning, it still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text.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外语学院英语系;
【基金】:2007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项目批准号:07JC752006] 2007年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青年项目[项目批准号:07YK02] 2010年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中山大学青年教师培育项目[项目批准号:10wkpy36]
【分类号】:I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申丹;隐含作者、叙事结构与潜藏文本——解读肖邦《黛西蕾的婴孩》的深层意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申丹;;何为“隐含作者”?[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韦恩·C·布思;申丹;;隐含作者的复活[J];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建章;论《聊斋志异》“弄假成真”的艺术技巧[J];蒲松龄研究;2003年04期
2 邹宗良;;隐含作者与真实作者——《聊斋志异·娇娜》篇创作心态探析[J];蒲松龄研究;2008年01期
3 王军明;;《凤阳士人》情爱模式的叙事伦理学诠释[J];蒲松龄研究;2011年04期
4 孙慧;;安贝托·艾柯的小说叙事策略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5 周涛;论鲁迅小说中第一人称叙事的可靠性[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6 兰珊;;神话型理想面对现实的执着追问——试析《堂吉诃德》中镜子-本文的指示作用和主要本文的寓意[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7 高明玉;;洛丽塔:一朵无意识浇灌出的“镜中花”[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8 王中;论《啼笑因缘》的多重趣味组合[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9 刘立;文本“空白”和文学翻译的再创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10 叶立刚;;试论《法国中尉的女人》中作者的介入[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林珍;;《远山淡影》中的不可靠叙述与读者解读[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蒋红艳;徐晓杰;;修辞性叙事理论框架中交流模式研究[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孙素茶;;喜剧形式下的悲剧内涵——解读马克·吐温的《苦行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张礼牡;;试析《押沙龙,押沙龙!》的叙事特色[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范立民;张楠;;文化政治研究中的教育诉求——理查德·罗蒂的教育哲学述评[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上)[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魏晓红;乔治·艾略特小说的心理描写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杨素秋;“文革文学”与“新时期文学”的关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赛力克布力;论新时期哈萨克小说创作[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吕敏宏;手中放飞的风筝[D];南开大学;2010年
7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佳;黑泽明作品的美学特质及其对当代中国电影的启示[D];南开大学;2010年
9 陈明达;多样性与有限性[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夏义生;王蒙小说流变与当代政治文化[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淑玲;从叙事学角度看译者在小说翻译中的角色[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高岛;论索尔·贝娄短篇小说中的叙事伦理[D];湘潭大学;2010年
3 刘雪花;论《白鲸》中人与自然的关系[D];湘潭大学;2010年
4 魏秋华;论动画电影的叙事伦理[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波;菲茨杰拉德小说的叙事艺术[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贾学艳;对现代文阅读教学中过度阐释的思考[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培婷;《虹》的叙事艺术[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汤志鹰;论当前我国信用卡诈骗罪的若干问题[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张琳琳;黎巴嫩女作家哈南·谢赫小说《泽赫拉的故事》的女性主义解读[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0年
10 王亚男;论严歌苓小说中的日常生活叙事[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申丹;隐含作者、叙事结构与潜藏文本——解读肖邦《黛西蕾的婴孩》的深层意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乔国强;;“隐含作者”新解[J];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06期
2 姜飞科;;简谈《小说修辞学》之视点问题[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8年03期
3 曾小珊;;真实作者与隐含作者的关联——以辛格的《旅游巴士》为参照[J];时代文学(上半月);2011年08期
4 邹宗良;;隐含作者与真实作者——《聊斋志异·娇娜》篇创作心态探析[J];蒲松龄研究;2008年01期
5 马立;;圣女·天使·隐含作者——从隐含作者的角度解读多萝西娅的两次婚姻[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6 宋宜贞;王成军;;作者死不了:中西小说“作者”论[J];作家;2008年14期
7 林树明;;“意图谬误说”与性别创作主体[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李海英;;他要告诉我们什么——论辛格《汽车》中的隐含作者[J];学术研究;2009年08期
9 孙哲;;浮影与投射——浅谈《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隐含作者与真实作者[J];青年文学家;2010年13期
10 范晓明;浅谈“隐含作者”及其意义[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郭宝亮;;刘震云的叙事个性及其效应[A];中国小说研究[C];2003年
2 周春英;;巴人小说叙述技法浅探[A];中国小说研究[C];2003年
3 刘鑫;;上帝式叙事下的人间情怀——毕飞宇小说《平原》叙事姿态考察[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6卷[C];2006年
4 刘卫英;马彦芳;;《凤仙郡冒天止雨孙大圣劝善施霖》的空间叙事艺术[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四辑)[C];2010年
5 张礼牡;;试析《押沙龙,押沙龙!》的叙事特色[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蒋红艳;徐晓杰;;修辞性叙事理论框架中交流模式研究[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李玲;;在对存在不完满性的自觉承担中建构女性主体性——论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的母性颂歌[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m樅,
本文编号:18691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869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