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计算机技术视域下的超文本文学

发布时间:2018-05-10 20:37

  本文选题:计算机技术 + 超文本文学 ; 参考:《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摘要】:超文本文学是文学与技术"联姻"的产物。计算机技术发展带来的人机交互界面以及超链接技术手段为超文本文学提供迥异于印刷文本的新特质。这些新质表现在文学文本呈现、文本阅读与写作方面。超文本文学文本结构的多线性、阅读上交互性,通过链接形成的文本意义的动态增殖属性也是在计算机技术的协助下得以实现。
[Abstract]:Hypertext literature is the product of the marriage of literature and technology. The human-computer interface and hyperlink technology brought by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provide a new characteristic of hypertext literature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printed text. These new qualities are manifested in the presentation of literary texts, text reading and writing. With the help of computer technology, the hypertext text structure is multi-linear, the interaction in reading and the dynamic multiplying attribute of text meaning formed by the link are also realized with the help of computer technology.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TP391.1;I0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彦顺;妙玉新论——对妙玉的精神分析解读[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2 闻娱;;论作为整体的现代媒介艺术[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尹莉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伊格尔顿政治批评对当代中国文论的启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4 周海燕;;幻美的补偿[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5 和丽伟;;爱与艺术的苦恼——试分析比较《诸神复活》与《道林·格雷的画像》[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6 唐培培;;网络文学中的欲望表达[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7 谢苗苗;;浅谈拉康主体理论视野下大学语文课堂改革[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8 申玉霞;;镜像中的自我的诞生与幻灭——用镜像理论解读《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的查尔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9 马晓艺;;消费社会中广告对人的层级划分探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0期

10 习丽娟;;反思青春——从基拉尔三角欲望理论看库切《青春》[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芮英;;国内外博物馆少儿网站分析与展望[A];创意科技助力数字博物馆[C];2011年

2 唐小林;;历史·记忆·经典化写作——何大草小说论[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3 刘阳;;隐私话语的诞生与大众传媒业——一种知识考古学的路径[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于文秀;;第三种大众文化理论——波德里亚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5 陈航行;王旭瑞;;陕西网络媒体发展与公众关系调查报告[A];陕西省社会学会(2010)学术年会——“关—天经济区社会建设与社会工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郭彦朋;李思遥;;探析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A];陕西省社会学会(2010)学术年会——“关—天经济区社会建设与社会工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蒋冬青;;新媒体对政府舆论监督的影响与引导策略[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吴琳;;网络政治学视域下虚拟社会管理实践机制探索[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李倍雷;徐立伟;;大众传媒背景下的审美教育研究[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朱军;;网络和家乡——网络时代的存在论浅析[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下册)[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钟希明;介入公共场域的知识分子写作[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文浩;接受美学在中国文艺学中的“旅行”:整体行程与两大问题[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成;晚清诗学的演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艺虹;世纪之交都市言情剧的情爱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闫闯;制度变迁中的象征秩序[D];吉林大学;2011年

9 李军;想象性书写与边缘性阅读[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张慧子;新媒体时代公民隐私的侵害与保护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连青;后现代广告设计语言的风格及其操纵性[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于树军;50至70年代合作化小说情爱叙事分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欣跃;新时代的电视媒体影响力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石实;隐秘的参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健;雅克·拉康的文学伦理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石岩;SNS对人际传播的不良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袁瑞强;网络媒体与报纸的博弈在上海世博前期报道中的体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吕惠;秦文君少年小说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阳功庆;论特雷·伊格尔顿的文化批评观[D];湘潭大学;2010年

10 沈丽琴;论广告对当代生活方式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巍;隋毅;;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应用于艺术教学引发的思考[J];艺术研究;2007年04期

2 周柳波;;文学与计算机技术的互渗影响[J];柳州师专学报;2011年01期

3 潘驰宇;;信息社会计算机对设计和艺术设计的影响[J];艺术教育;2007年03期

4 蔡彩理;;浅谈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实验教学[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7年S1期

5 李海峰;;数字艺术发展的文化思辨[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年01期

6 高宇宏;;初探数字艺术[J];美术观察;2010年10期

7 李玉平;超文本文学:向传统文学叫板[J];文艺评论;2002年03期

8 陈博;;论数字化时代的超文本文学[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9 袁诠;;超文本文学链接方式及其影响[J];文学教育(下);2007年05期

10 虢美妮;陈登凯;;超文本文学的主体间性[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8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蔡兴泉;张俊;李晋宏;;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探讨[A];第一届全国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规范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利荣;传播媒介发展与文学文体演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杨丹;论计算机技术对文学接受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朱润;数字媒体艺术的表现特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田雪莹;数字超文本小说的叙事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刘童;互联网中美术接受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5 邓深海;技术与艺术[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戴炜;浅论电子游戏中的暴力与残酷性[D];上海戏剧学院;2010年

7 杨虹;数字媒体艺术的呈现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8 郑湛;大众文化背景下的流媒体艺术表现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708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8708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e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