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界先锋:从文艺规训到文化批判——论周宪文艺思想与治学理念
本文选题:文艺规训 + 文化批判 ; 参考:《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摘要】:在新时期以来的文艺理论与美学研究中,周宪既是文艺学话语规范的建构者,也是挑战文艺规训的解构者;既是自觉引进西方前沿性理论的重要策划者,也是把理论研究引入社会生活实践的反思者。从文艺批评到文化批判,从美学到超美学,从专家到业余者,正是这种越界的冲动、游移的视点、理论的开放性和批判的介入精神,使周宪的人文思想既闪烁着激进的美学锋芒,又保留着理性批判的张力。与其说他是体制内生存的搅局者,不如说他是一位思想的漫游者。
[Abstract]:In the study of literature and art theory and aesthetics since the new period, Zhou Xian is not only the constructor of literary discourse norms, but also the deconstructor of challenging literary discipline and discipline, as well as an important planner who consciously introduces western vanguard theory. It is also the introspector of introducing theoretical research into the practice of social life. From literary criticism to cultural criticism, from aesthetics to transcendental aesthetics, from experts to amateurs, is precisely this kind of cross-border impulse, the point of view of wandering, the openness of theory and the spirit of critical intervention. The humanistic thought of Zhou Xian has not only the radical aesthetic edge, but also the tension of rational criticism. He is not so much a rover of the system as a rover of ideas.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
【分类号】:I0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宪;;“后革命时代”的日常生活审美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周宪;;艺术品的意义与产生阐释[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3 周宪;;“合法化”论争与认同焦虑——以文论“失语症”和新诗“西化”说为个案[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4 周宪;;文学理论范式:现代和后现代的转换[J];南京社会科学;2012年01期
5 金耀基,周宪;全球化与现代化[J];社会学研究;2003年06期
6 周宪;旅行者的眼光与现代性体验——从近代游记文学看现代性体验的形成[J];社会科学战线;2000年06期
7 周宪;;现代性与视觉文化中的旅游凝视[J];天津社会科学;2008年01期
8 周宪;;罗兰·巴特的中国“脸谱”[J];天津社会科学;2009年05期
9 阎嘉;;反思与批判的锐利锋芒——评周宪新著《审美现代性批判》[J];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07期
10 周宪;;微民主与现代公民性建构难题[J];探索与争鸣;2014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郝春燕;;生活审美化时代的艺术危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2 李占伟;;视觉霸权反思与多重审美感知重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3 寇国庆;萨义德论知识分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汪杨;“飘”年代的女性物语——对林白小说的再解读[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5 张晶;;文艺美学的当代建构及其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6 李涛;;从美学的新视野到泛审美的理解——中国审美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7 汪德宁;;日常生活如何审美化?——由鲍德里亚的“超美学”看“日常生活审美化”之争[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陈占彪;;王的诤臣——胡适论知识分子的角色及使命[J];安徽史学;2009年01期
9 刘怀光;韦应举;;回眸:流行文化合法化30年[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10 程颖;;电脑技术对传统艺术的影响[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勇;;从知识分子文化到知道分子文化——大众媒介在文化转型中的作用[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2 齐骥;;浅论新闻漫画的创作特征[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史修永;;图文之争:当代文艺理论的建构与反思[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蒋继华;;宜:李渔美学思想中的重要范畴[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晓初;;鲁迅与五四新文化精神[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梁迎春;;论鲁迅杂文中的理解诉求[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王建疆;;中国美学:从主义出发还是从形态出发?[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康艳;;当代美学发展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现象[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赵勇;;学者上电视与知识分子的缺席——以《百家讲坛》为例[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下卷)[C];2007年
10 马彩红;;浅析中国电视的“审美疲劳”[A];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红峰;大学组织变革中的博弈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军;顾宪成与晚明东林运动——传统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9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海燕;现代性视野中的陈独秀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闻婧;古代青铜器纹饰与传统建筑彩画纹饰的语义探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顾博;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理论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小横;女性身体的丑怪书写[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李惠;中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刘艳艳;人体在广告摄影中的应用及传播效果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6 汪玉;当代消费文化对室内环境设计影响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7 佘颖玲;审美反抗与审美救赎[D];湘潭大学;2010年
8 何承超;论视觉文化语境下的景观电影[D];湘潭大学;2010年
9 高岛;论索尔·贝娄短篇小说中的叙事伦理[D];湘潭大学;2010年
10 黄晓辉;“美国公众的良心”[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晓明;;巴特文论在中国的译介历程[J];当代外国文学;2006年02期
2 陈恭敏;;戏剧观念问题[J];剧本;1981年05期
3 曹禺;危机里蕴育着生机[J];剧本;1986年01期
4 魏韶华;鲁迅的“呐喊”与蒙克的“呼嚎”──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20周年[J];兰州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5 王绍轩;;悲情的生命历程与爱的诉求——试论爱德华·蒙克艺术[J];美术大观;2010年08期
6 何淑芳;;八大山人与蒙克艺术研究比较[J];美术大观;2010年09期
7 土方定一 ,毛良鸿;爱德华·蒙克——近代人类心灵的肖像画家[J];世界美术;1981年02期
8 郑敏;中国诗歌的古典与现代[J];文学评论;1995年06期
9 郑敏;新诗百年探索与后新诗潮[J];文学评论;1998年04期
10 林克欢;演员与观众[J];文艺研究;1985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妙清;;20世纪20年代创造社的启蒙刊物《文化批判》[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刘再复 ,王干;文化批判的意义[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89年02期
3 ;从文化批判看阿Q性格[J];文艺理论研究;1991年06期
4 王彬彬;“给每日以生命”──关于文化批判的方式[J];东方艺术;1997年05期
5 姚文放;关于文化批判[J];南京社会科学;1997年06期
6 陶东风;文化批判的批判[J];天津社会科学;1997年03期
7 隽鸿飞;论作为文化批判的启蒙[J];求实;2003年04期
8 谭培文;高学文;;从霍克海默的文化批判看文化批判功能[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9 何云贵;;论老舍“文化批判”思想的形成与发展[J];贵州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10 潘磊;;论新世纪“乡下人进城”小说的都市文化批判意义[J];河南社会科学;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马连芬;;宗教启示录[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邓艮赵;文化批判是知识分子的职责[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 姚文放;审美文化呼唤“中国经验”[N];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外研;贺骥:霍夫曼斯塔尔的文化批判[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4 青岛作家协会 柳士同;“文化批判”的批判[N];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许江;社会文化批判:以感情为中心[N];文艺报;2002年
6 刘曦林;美术与“丑术”[N];光明日报;2001年
7 张柠;植根科学的另类散文[N];南方日报;2007年
8 ;海外学者看文学批评和文化批判[N];社会科学报;2005年
9 范咏戈;一部厚重的关怀神话[N];文艺报;2007年
10 国社科院外文所副研究员 叶隽;多维视阈下的西方中国形象研究[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孙凯;论建国初期的思想文化批判[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李静;文化批判视野下的中国网络游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3 李瑞香;论《文化批判》[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石赛荣;马克思文化批判理论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5 王帅;马克思文化批判理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6 张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文化批判的意识形态转向[D];山西大学;2011年
7 蒋乔华;顽童想象与权力游戏[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谭月娥;学校招贴画的文化批判[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8742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874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