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显过程的高职公共艺术课教学改革探析
本文选题:高职教育 + 公共艺术课 ; 参考:《职教论坛》2013年11期
【摘要】:高校公共艺术课人文素养教育的功能和高职院校学生以形象思维见长的智力特点是强调过程的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改革的现实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表演、朗读等手段延长学生的感受过程,将抽象的鉴赏过程活动化,将接受、鉴赏过程游戏化,采用形成性考核等手段,凸显接受过程,实现教学方法与教学对象思维特点的统一。
[Abstract]:The function of humanistic literacy education in public art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intelligence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the realistic foundation of the reform of public art curriculum which emphasizes the process.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we can extend the process of students' feeling by means of performance and reading aloud, make the abstract appreciation process active, accept and appreciate the process of games, adopt formative examination and other means to highlight the process of acceptance. To achieve the unity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object thinking characteristics.
【作者单位】: 江苏省健雄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2010年“第一期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课题“基于高职学生学习特点的公共艺术课教学研究”(编号:ZCG10,主持人:邓全明)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712.0;J0-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友峰;论审美经验中的“距离”问题[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2 张公善;海德格尔美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3 陶清;究竟应当以怎样的历史观指导我们的研究——兼与蒋大椿教授讨论[J];安徽史学;2004年04期
4 程颖;;对电脑艺术的几点认识[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5 刘立;文本“空白”和文学翻译的再创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6 江守义;叙事中的时序变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7 王跃飞;;宝玉、惜春、妙玉出家散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赵涵;;后现代的滑稽戏——论网络时代的戏仿[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9 黎志萍;;哲学解释学对译者地位的影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10 郑义;;老庄哲学中“道”的审美意义——兼与柏拉图的“理念”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祁志祥;;中国美学史研究的观念更新及路径创新[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吕美生;;姚鼐散文艺术论新解——“以诗为文”论桐城派[A];第三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胡兆云;;互文性理论与文学翻译的互文还原原则[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黄雅X;黄匡宇;;视频监视影像为电视新闻的能指影像真实提供原始保证[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张再林;燕连福;;从经验到体验:现代西方哲学的彻底经验主义转向[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郭玮;;审美哲学还是实践哲学?——Bennett Reimer与David J.Elliott音乐教育哲学思想的比较[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日新;经营者集中救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2 何东;论自觉误读[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3 赵阳;清代中期扬州学派文学思想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4 孙敏明;庄子“游”的人生哲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罗绂文;李泽厚“情本体”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江冬梅;生命·艺术·直觉[D];西南大学;2011年
8 姚林群;课堂中的价值观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冯平;压抑与超越:高校管理异化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舒波;成都平原的农业景观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洵;萧红小说的感伤品格论[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齐晓雨;J·希利斯·米勒的重复观解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徐英;独具匠心的读者召唤结构[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穗;提高听课项目实效性的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冬冬;崔府君故事流变论考[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罗明;荒诞极处见真实[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7 于莉莉;金圣叹《西厢记》评点的阐释理论[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8 崔瑞红;接受美学视域里李清照词英译的审美再现[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9 张伟;北京故宫的建筑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10 郭湘;论体验式作文教学在农村中学中的应用[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富国;;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反思[J];中国林业教育;2008年04期
2 晏磊;廖述江;张利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特点与方法论探讨[J];党史文苑;2009年08期
3 余晓莉;;关于高职应用写作教学的几点思考[J];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陶成玉;;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分析[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张刚;;重视应用文教学 突现高职语文特色[J];成功(教育);2010年04期
6 张效利;;对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年11期
7 宋晓春;;加强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J];民营科技;2011年04期
8 沈小泉;;试论大学语文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及教学改革[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15期
9 欧阳莉;;对高职旅游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学理论;2010年18期
10 卫珍妮;;浅谈高职语文教学与改革[J];文学界(理论版);2010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邢春峰;戈西元;王信峰;袁安锋;;关于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的再认识[A];北京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2005-2007)[C];2008年
2 刘智;;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改革初探[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8年
3 和灿秀;;多元智力理论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4 张德芳;;病理教学改革与医学高等职业技术教育[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会议论文集[C];2003年
5 吕岚;;高职教育要关注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A];2009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江铭;;改善师生关系 构建和谐校园[A];2007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李中会;;加强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培养创新型、技能型人才[A];2006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林勇;;高职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探讨[A];制冷空调学科教学研究进展——第四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C];2006年
9 任晓红;;高职教育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探析[A];中国会计学会第四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10 赵卫东;;对深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思考[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爱妮;高职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显成效[N];四川日报;2009年
2 记者 顾定海 通讯员 邵维妮;上海高职教育进入“快车道”[N];联合时报;2003年
3 于春;高职教育:培养“银领”[N];科技日报;2004年
4 郑海华 童卫军 姜瑜;抓紧培养高技能人才[N];温州日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刘冰;产业重组让高职教育做大做强[N];中国企业报;2010年
6 郑薇;高职教育正当时[N];徐州日报;2007年
7 记者 黄惠民;高职教育需过“四道坎”[N];组织人事报;2010年
8 特约记者 姚传盈;推动高职教育向更高层次迈进[N];人民政协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杨若浩;以学生就业为根本,,办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N];中国贸易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王鸣琦 通讯员 张勃 肖鑫鑫;订单培养开辟高职教育新天地[N];陕西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良;职业素质本位的高职教育课程建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2 宋彦军;高职教育服务质量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3 王全旺;高职教育与劳动力市场需求协调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彭志武;高等职业教育学制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5 樊秀娣;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王前新;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发展战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7 康全礼;我国大学本科教育理念与教学改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8 壮国桢;高职教育“行动导向”教学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肖化移;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倪筱琴;林业高等职业院校发展动力机制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荣琴;高职教育中学生数学学习现状调查及教改实验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唐志;我国高职美术课程的教学现状及改革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黄三洲;社会转型期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周桂英;西部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牟成敏;吉林省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素质教育现状及对策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8年
6 梁凤凯;高等职业教育化工工艺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实践[D];天津大学;2003年
7 闫升;高职院校篮球课进行学生主体性教学改革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7年
8 郑燕;高职人才培养“合作”模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9 谭维奇;安庆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及改革探讨[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黄汀;构建和谐校园下高职学生违法犯罪预防研究[D];湘潭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9915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991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