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功升的新故事创作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建构
本文关键词:谈“审美意识形态论”的理论建构——以我的《文学原理》(2007年版)为个案,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西大学》 2015年
张功升的新故事创作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建构
侯丽媛
【摘要】:1958年,为配合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新故事运动。经过党组织的培训,在基层群众中诞生了新中国的第一批故事员。运动结束之后,部分故事员在与故事刊物长期合作的过程中,走上了口头讲述与书面创作相结合的新路子。20世纪80年代初,涌现出了第一批兼有卓越讲、写能力的新故事家。新故事家们不仅通过新故事的创作在基层群众中传播了新型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而且在刊物上将群众的所思所想向全社会进行了部分的传达,使社会意识形态和群众的思想观念这两个层面得到疏通,对新型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生成与建构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这批新故事家中,张功升是工人阶级新故事家的代表。他是人民群众中讲故事的高手,从军队转业到辽宁电厂,被举荐加入抚顺市故事员培训课程,1965年以讲演新故事出名。张功升的故事基本上围绕党的中心议题进行创作,在主题上契合了当时党的政治主流意识形态,有着浓厚的时代气息。同时,他又根据身边民众生活的需要,创作了反映工人阶级工作、生活中人情冷暖的故事,通过故事创作传达了群众的心声。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以张功升为代表的新故事家的创作和讲演活动与建国初期社会意识形态的建构有着密切的关系。全文共分为四部分,绪论从选题目的及意义、学术史综述、资料来源及研究方法、相关学术概念等方面概述了新故事、新故事家与意识形态的学术理论。第一章是“张功升的新故事之路”。张功升的人生经历与新故事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对张功升新故事之路的梳理概括,意在为之后分析做理论铺垫。第二章是“深入阐释:张功升新故事作品的主题与社会意识形态建构”。张功升在新故事主题创作、选材中都有社会生活渊源,本章通过对作者创作故事的主题和艺术特征的研究,发现反映在故事中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意愿,探索故事的内容与时代背景的关联,解读新时期人民的精神生活,展现社会意识形态。第三章是“大众化沟通:张功升新故事的传播方式与社会意识形态建构”。研究张功升新故事的讲演、流传甚至于现代新故事活动方式的变化,探讨社会意识形态建构的轨迹。第四章是“张功升新故事创作对社会意识形态建构的贡献”。张功升在每一时期的创作基本灌注了当时人们的思想状态,这些作品是展现社会意识形态的一面镜子。结语根据前四章的论述分析张功升新故事创作和社会意识形态建构的相互关系:张功升编创的故事作品既能反映社会意识形态,社会意识形态通过新故事也能作用于社会生活。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7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元骧;;谈“审美意识形态论”的理论建构——以我的《文学原理》(2007年版)为个案[J];高校理论战线;2007年12期
2 刘锡诚;;故事家及其研究的文化史地位[J];民俗研究;2012年02期
3 ;宣传共产主义思想的先锋战士——张功升[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1984年05期
4 胡海波;赵德江;;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的两次历史性转型[J];学术界;2009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秋芝;口头表演与文化阐释[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杰;;论《格萨尔》与《诗经》周民族史诗中的英雄救济主题[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2 张亚骥;;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发生、发展及论争[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刘丽丽;;理性策略,非理性表达——以李自成家族的祖先崇拜与祭祀礼仪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4 傅亦佳;虞佳佳;;论民间故事的远方追求和想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5 陈双双;;孟姜女传说在唐代社会的转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2期
6 阳清;;汉魏六朝神异叙事“世代累积”论[J];北方论丛;2009年06期
7 毛巧晖;;何其芳·民间文学·延安文学传统[J];北方论丛;2009年06期
8 董晓萍;民间文学体裁学的学术史[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9 万建中;民间文学本体特征的再认识[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10 刘守华;;《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的特色与价值[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陈泳超;;钟敬文民间文艺学思想之研究[A];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一届网络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马建辉;;丰富与萧条——30年马列文论研究观察[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3 姚文琦;;从湄洲“妈祖八宝”传说与佛家、仙家八宝之比较看海洋人的信仰与生活[A];福建省首届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王颖超;;周文与民间文学[A];周文研究论文集[C];2007年
5 郑芳;;民俗与儿童的社会化教育——以闽南民俗为例[A];闽南文化新探——第六届海峡两岸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刘守华;;《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的特色与价值——谨以此文献给《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主编钟敬文先生[A];民间文化的忠诚守望者——钟敬文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文集[C];2013年
7 陶建武;;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转型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基于历届党代会工作报告的词频分析[A];第八届珞珈国是论坛论文集[C];2014年
8 李雄飞;李院芬;;客家山歌传说研究[A];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成立25周年《神舟民俗》杂志创刊25周年暨民俗文化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9 陈金文;;从动物报恩故事看我国民间生态文化的价值和局限[A];当代生态文明视野中的美学与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秋芝;口头表演与文化阐释[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李言统;故事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3 谷颖;满族萨满神话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袁梅;中国古代神话中智慧导师阿尼玛原型及其承传移位[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5 姜南;云南诸葛亮南征传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丽丽;李自成传说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晓舒;湖北红安张家湾舞龙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韩成艳;从表达认同到认同表达[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贺夏蓉;多重视角下的女书及女书文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崔斯琴;蒙古族动物故事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俊荣;汉魏六朝道教仙传故事类型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阎婕;中国异境淹留型传说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3 高艳芳;青蛇论[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巩盼盼;“入冥追寻”故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吴祎;湖北诸葛亮传说的生成机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平;狂欢视域下的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D];兰州大学;2011年
7 金五魁;中国文学中理想乐园混沌性之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琴格勒;《哈撒尔降伏巫婆传说》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9 包玉春;燕子故事与蒙古文化中的燕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敬儒;冀中民间故事嬗变研究(1980-2010年)[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兰;闫国芳;;回族叙事诗中反抗的女性形象——以《马五哥与尕豆妹》、《紫花儿》为例[J];昌吉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 巴莫曲布嫫;口头传统与书写传统[J];读书;2003年10期
3 朝戈金;民俗学视角下的口头传统[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4 陈敏;马岩;;试论回族民间故事中的回族伦理思想[J];固原师专学报;2006年02期
5 郝苏民;回族民俗学:从现状到认识论方法论——序《回族风情录》[J];回族研究;1992年04期
6 汪平;西北回族宴席曲的类别[J];回族研究;2004年01期
7 郝苏民;回族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及保护[J];回族研究;2004年04期
8 高桂英;伊斯兰教与宁夏回族妇女问题[J];回族研究;1995年02期
9 马峻峰;马永正;;元明清王朝治回政策与回族形成[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10 李树江;美国和日本对中国回族民间文学的研究与出版[J];宁夏社会科学;1998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尹虎彬;[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2 郝苏民;[N];中国文化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汪平;西北地区回族宴席曲及其流变[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2 闫国芳;乡土社会视阈下的花儿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郭德慧;西北回族宴席曲与“花儿”的比较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通拉嘎;口头传统的延续[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汉瑜;;论网络文学的民间性创作立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2 许传先;;根艺的或缺感和整体性[J];中国花卉盆景;1987年05期
3 肖平;;在中国石油作家协会2004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地火;2004年02期
4 刘雨岚;广播剧的语言特点[J];剧本;1980年09期
5 马新彤;;梁遇春的创作与翻译活动简论[J];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6 李长荣;;文理合璧 相映生辉——王庆斌《〈乡村故事〉创作理论》(代序·之一)[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1年02期
7 康凯;陆莹;;追赶者的足迹——评浩然近年来的小说创作[J];北京社会科学;1986年02期
8 吴建民;中西古代创作理论比较[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4期
9 彭笑远;;少儿散文创作的三个层次[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10 辛华泉;谈形态创造的科学依据——介绍形态构成学[J];美术;198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靳明全;;论郭沫若史剧创作中的情感和思维[A];“郭沫若在日本”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1988年
2 张晓红;;“非个人化”理论的“代神立言”界说[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顾圣皓;;郭沫若前期运用现代派创作手法的得失[A];郭沫若研究第三辑[C];1987年
4 谭继和;;郭沫若与欧洲自然主义的中国化[A];郭沫若与东西方文化[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涂昊;[N];文艺报;2007年
2 任美衡;[N];文艺报;2009年
3 红孩;[N];中国文化报;2000年
4 张玲;[N];文艺报;2000年
5 本报记者 王媛媛 本报通讯员 薛 成;[N];楚雄日报(汉);2005年
6 赵树功 张震英;[N];广西日报;2004年
7 秦忠翼;[N];文艺报;2002年
8 琚耀庆 李韦;[N];山西经济日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江湖;[N];文艺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李韦;[N];中国煤炭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涂昊;二十世纪末中国小说创作理论和创作实践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宝宇;朱熹创作理论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5年
2 王素音;“非个人化”创作理论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3 高瑞娜;隋文研究[D];扬州大学;2009年
4 杨卓年;论苏轼创作中的谐谑色彩[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5 周岚琼;吴奚如评传[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6 侯丽媛;张功升的新故事创作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建构[D];山西大学;2015年
7 殷海卫;试论韩愈的散文创作理论[D];河南大学;2003年
8 包利荣;从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矛盾性论林语堂早期的小品文创作[D];浙江大学;2010年
9 王娜;潘岳与太康文学新变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童丽慧;论桐城派游记创作[D];安徽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谈“审美意识形态论”的理论建构——以我的《文学原理》(2007年版)为个案,,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95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99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