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德里达的互文性理论_从李清照词的实例翻译谈互文性理论引入诗歌翻译研究的必要性

发布时间:2016-12-05 19:21

  本文关键词:互文性理论概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河北大学》 2008年

从李清照词的实例翻译谈互文性理论引入诗歌翻译研究的必要性

裴培  

【摘要】: “互文性”理论是当代法国符号学家朱丽亚.克里丝蒂娃(Julia Kristeva,1941-)于1969年最先提出和论述的。这一理论是指文本间的相互关系,它强调的是文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任何文本都与其前文本、互文本以及整个社会文化知识体系发生关系。互文性理论与翻译具有明显的关联,翻译本身就是一种互文活动。在中国古典诗词翻译中,原文与译文就是一种互文关系,因为这一翻译过程就是译者对原文本的阐释和对目的语文本的创作,这些都需要与其它文本相联系。翻译难,古典诗词的翻译更难,尤其是对诗词中涉及到的意象、典故等得处理。对于解决这些困难,互文性不失为一个好的策略。由于互文性的广泛性,本文将以巴赫金的对话理论来分析宋词人李清照词的不同英译本来看互文性理论在古典诗词翻译中的应用。因此,互文性理论对开阔古典诗词翻译研究的视野,并对其翻译实践能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除引言和结论部分外分为三大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目前互文性理论与文学翻译的概况综述,以及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结构。 第一章是理论部分主要介绍了互文性理论的定义、理论的发展过程及其后人对这一理论的分类。 第二章是系统阐述部分,主要介绍了中英诗歌的共通点,并指出中西诗歌翻译在音韵、意象及形式方面具有大量的互文性特点。作为译者只有充分认识到中外诗歌中的互文特点,才能准确传递互文的契合,提出将互文性理论引入翻译研究的必要性。 第三章是个案分析部分,以李清照词的不同英译本为文本来分析在互文性理论指导下运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对李清照词的声音、意象和典故等方面的传递。 最后,作者在结论部分指出,在互文性理论框架的指导下,互文性理论在古典诗词翻译方面赋予译者新的视角,拓宽了原有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思路,进一步提出了互文性理论引入诗歌翻译研究的必要性。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H315.9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Introduction9-12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to Intertextuality12-20
  • 1.1 Definition of intertextuality12-13
  • 1.2 Historical overview on the theory of Intertextuality13-19
  • 1.2.1 The origins of intertextuality13-15
  • 1.2.2 The establishment of intertextuality theory15-16
  • 1.2.3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textuality16-19
  • 1.3 Categories of Intertextuality19-20
  • 1.3.1 Specific intertextuality and generic intertextuality19
  • 1.3.2 Active intertextuality and passive intertextuality19-20
  • Chapter Tw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nslation in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Poetry20-36
  • 2.1 The Similarity in the Chinese and English Poetry20-21
  • 2.2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Chinese and English Poetry in the translation21-25
  • 2.3 Principles for Poetry Translation25-36
  • 2.3.1 Beauty in sense25-28
  • 2.3.2 Beauty in Sound28-30
  • 2.3.3 Beauty in Form30-36
  • Chapter Three A Case Study:English Versions of Li Qingzhao's Ci-poe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textuality36-49
  • 3.1 Intertexuality in the sound transformation of Li Qingzhao's Ci-poetry37-42
  • 3.2 Intertexuality in the image transformation of Li Qingzhao's Ci-poetry42-45
  • 3.3 Intertexuality in the allusion transformation of Liqingzhao's Ci-poetry45-49
  • Conclusion49-51
  • Notes51-55
  • Bibliography55-58
  • Acknowledgements58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春雨;互文视角下李清照词英译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潘家云;“声声慢”翻译赏析与试译[J];外国语言文学;2003年03期

    2 程锡麟;互文性理论概述[J];外国文学;1996年01期

    3 辛斌;语篇互文性的语用分析[J];外语研究;2000年03期

    4 殷企平;谈“互文性”[J];外国文学评论;1994年02期

    5 刘华文;“道”与“逻各斯”在汉诗英译中的对话[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年08期

    6 许钧;尊重、交流与沟通——多元文化语境下的翻译[J];中国比较文学;2001年03期

    7 杨衍松;互文性与翻译[J];中国翻译;1994年04期

    8 黄国文;从《天净沙·秋思》的英译文看“形式对等”的重要性[J];中国翻译;2003年02期

    9 蒋骁华;互文性与文学翻译[J];中国翻译;1998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海燕;;魏晋南北朝诗歌中的月亮意象[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2 顾正阳;康添俊;;古诗词英译中的道别礼俗[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洪增流,彭发胜;诗歌语言的维度:“Image”与意境的差异[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4 程永生;描写与交际——我国现代翻译理论研究的两大主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5 高路,高远;“黄花”=“yellow flowers”?——从一例中诗英译看将互文性理论引入翻译研究的必要性[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6 赵诚;通天塔里的镣铐舞者——也谈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7 程永生;;翻译主体性研究和描写交际翻译学的理论框架[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8 曹秀兰;;谈曹溶词故国之思的意象表现[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9 饶晓红;;昆丁:麦克白人生箴言的全面演绎——《喧哗与骚动》的互文性解读[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10 龙明慧;;翻译的形而上——论“忠实”之于翻译的本体论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珑;;网格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以林语堂编译《虬髯客传》为例[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蒋祈楠;;翻译目的论指导下中国古典诗词的意象和意境美的翻译[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惠萍;;从《饮酒》(其五)的五个译本看译者的主体性[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4 蒋春生;;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对外来电影片名翻译之影响[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5 熊辉;;简论郭沫若的“风韵译”观念及其历史意义——兼论20世纪中国翻译标准理论的演进[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6 陈治安;周忠杰;;词典封面广告语篇研究:一种评价视角[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龙扬志;;一部诗剧与一个诗人的创作史[A];李轻松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李梅红;;在互文性的指导下进行广告套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杨士焯;;论译者的写作能力培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10 李明栋;;从一首古诗的翻译看功能翻译理论[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云才;文本意义的诠释与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黄德先;文化途径翻译研究:争议与回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张喆;英语言语幽默的图式特征及解读难题探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耿强;文学译介与中国文学“走向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施佳胜;经典 阐释 翻译——《文心雕龙》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杨雪莲;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洁;赛、沙《水浒传》英译本文化因素的翻译策略对比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韩芳;从翻译标准的变化看译者主体性的变化[D];河北大学;2009年

    3 张靖;西汉昭宣时期乐府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陈振媛;从功能翻译理论看《围城》的幽默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钟锐;从语义学角度看《红楼梦》文化特征词语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杨巧蕊;唐诗英译翻译批评现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王平;论重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周锡梅;从接受美学视角看吴钧陶与Witter Bynner的杜诗英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韩雨苇;东坡词英译赏析—审美移情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朱姗姗;形神兼备[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路,高远;“黄花”=“yellow flowers”?——从一例中诗英译看将互文性理论引入翻译研究的必要性[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2 张春雨;;李清照词的互文性解读[J];飞天;2011年06期

    3 程锡麟;互文性理论概述[J];外国文学;1996年01期

    4 瞿云婕;;翻译文学中译者的双重文化身份——《红楼梦》两种英文译名[J];考试周刊;2009年04期

    5 赵亚军;;互文性理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意义[J];科技信息;2009年16期

    6 郦青;李清照词牌英译方法探微[J];民族论坛;2005年04期

    7 田希波;赵铮;;互文性与文学翻译[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8 赵静;互文性与翻译[J];山东外语教学;1999年04期

    9 王海艳;刘秀华;;谈互文性——古诗词英译的新视角[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殷企平;谈“互文性”[J];外国文学评论;1994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郦青;李清照词英译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秦文华;在翻译文本新墨痕的字里行间[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侯丽枚;从归化、异化角度看李清照词的英译[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夏毅;从阐释翻译理论看李清照词的英译[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学功;雷克斯罗斯的汉诗英译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黄莹;从阐释学的角度看译者主体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黄国文;《清明》一诗英译文的人际功能探讨[J];外语教学;2002年03期

    2 辛斌;新闻语篇转述引语的批评性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年02期

    3 汪榕培;迎接中国外语科研创新的春天——在“中国外语教授沙龙”开幕式上的讲话[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年10期

    4 黄国文;功能语言学分析对翻译研究的启示——《清明》英译文的经验功能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金红;;互文性在诗歌翻译中的运用[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 武俊辉;;互文性视野中的诗歌翻译[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武俊辉;;互文性视野中诗歌翻译的音美再现[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年07期

    4 罗海鹏;;从互文性视角解读中西“灰姑娘”的故事——以《叶限》和《Cinderella》为例[J];山花;2009年16期

    5 赵红辉,肖利民;互文性理论与翻译的关联[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6 郝永华;"互文性"理论涵盖的文学基础理论问题[J];理论与创作;2005年02期

    7 江弱水;;互文性理论鉴照下的中国诗学用典问题[J];外国文学评论;2009年01期

    8 阿瑛;;互文性理论与后现代写作[J];宝鸡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9 张春雨;;李清照词的互文性解读[J];飞天;2011年06期

    10 段龙江;;诗歌翻译中的跨文化互文性[J];内江科技;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伟丽;;外显互文性与诗歌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童晶晶;贾鑫鑫;;中国诗歌翻译的“深秋”和“初春”——访屠岸先生[A];屠岸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杨民生;;浅谈诗歌翻译[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5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4 刘莉;;诗歌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5 李明栋;;从一首古诗的翻译看功能翻译理论[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6 樊敏;;情感在布依族诗歌翻译中的作用[A];布依学研究(之六)——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二届第二次年会暨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7 董玉芳;;诗歌翻译,对等还是功能?——以许译唐诗为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魏晓慧;;互文性翻译理论观照下的中国电影名称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肖佳;;卞之琳研究文献综述[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五辑)[C];2008年

    10 周海燕;;译诗中的“做诗”成分[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一辑)[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明江;[N];文艺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王立元;[N];中国文化报;2011年

    3 丁湘;[N];中华读书报;2001年

    4 邓万鹏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N];贵州民族报;2011年

    5 傅浩;[N];中华读书报;2004年

    6 北塔;[N];中华读书报;2007年

    7 朱洁;[N];中国民族报;2008年

    8 李菡;[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3年

    9 李清;[N];中华读书报;2008年

    10 魏刚;[N];北京科技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迪龙;互文性视角下的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刘金明;互文性的语篇语言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3 姜怡;基于文本互文性分析计算的典籍翻译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张俊杰;试论中庸诗歌翻译观的构建[D];河南大学;2010年

    5 戴鸿斌;缪里尔·斯帕克的后现代主义小说艺术[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6 刘迎春;古法英译话互文[D];苏州大学;2008年

    7 李炜;中国大众文化叙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焦亚东;钱钟书文学批评的互文性特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毛志文;结构诗学与诗歌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曾军山;斯诺普斯三部曲的互文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琴;《葛特露和克劳狄斯》的互文性解读[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夏菲繁;《狼图腾》英译本的互文性解读[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3 高翔;公益广告中的互文性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4 王德美;A.S.拜厄特《占有》中的互文性解读[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5 侯斌;汉英翻译中的互文性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1年

    6 范李娜;互文性理论在动画片文本中的应用[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7 王玉霞;从互文性角度看中国古典诗歌英译[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8 李玲玲;互文性理论与文学批评[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刘绍静;从文本到超文本[D];山东大学;2005年

    10 喻红华;广告翻译中的互文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互文性理论概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58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058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a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