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互文性理论在阅读教学中应用

发布时间:2021-06-15 20:05

  互文性理论是在西方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思潮中产生的一种文本理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互文性理论作为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思潮中产生的文本理论,人们对它的研究一直局限于其理论的发展和文学评论方面应用的探讨。近年来它在语篇分析尤其是在批评语言学中越来越受人们的注意。但是,对互文性理论的研究,大部分还停留在理论争论上,就它的实际应用而言还未得到足够重视,它对实践的指导意义还未得到充分挖掘。总之,国内外学者对“互文性”的讨论主要以文学评论为出发点,对“互文性理论”的应用,也多数集中在文论和翻译范畴,在语言习得和应用于教学方面以此为依据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见。 本文对西方互文性理论的历史背景和迁徙过程做了具体的介绍。分别考察了克里斯蒂娃为代表的早期互文性理论的缘起及20世纪7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互文性理论的特征,其中主要涉猎了与阅读相关的互文性理论;在此基础上,阐释了在互文性意识下的读者—作者之间的关系,并且介绍了阅读的过程和相关理论。 基于互文性理论在阅读实践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作者以50名非英语专业大二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阅读—讨论的方式,试图分析和研究互文性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中的可操作性以及它的运用对阅读的促进作用,对中国大学生批判性阅读意识的提高所起的作用,增强他们的语篇思辨意识。通过实证研究,探究互文性理论指导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可操作性和它的指导意义。 实验结果表明,如果教师能够充分给予学生广泛的空间和机会,在阅读实践中学生能够超越现有的文本,读出文本中所没有之意蕴,并且能够结合所读内容和自己以前的知识融为一体,丰富自己头脑中知识结构。在此基础上,作者调查和研究了大学英语教材中的互文性现象,发现这种现象不但是存在的而且是十分广泛的。因此作者指出作为教师教学的主要参照和学生输入语言的主要媒介的教材,一方面教师应该深入探究其中各种文本的互文性,以利于教学的深入和系统。另一方面,学生也应该从自身的语言输入角度,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教材这一媒介,使自己的语言输入效果更加明显,开拓自己的思维,培养自己成为阅读的主动接受者,以更广泛的意识理解教师教授的知识,从而在自己的阅读实践中从文本中最大限度吸收信息,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和加强学生阅读过程中的互文性理论意识,拓宽他们的视野,探索出一种教师运用互文性理论指导阅读学生运用互文性理论阅读的教学方法。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H319
【目录】:

  • Synopsis4-8
  • Introduction8-12
  • 1. Research Background8-9
  • 2.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9-10
  • 3. Research Questions10-11
  • 4.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11-12
  • Chapter One Literature Review12-29
  • 1.1 Overview of Intertextuality Theory12-24
  • 1.1.1 The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Intertextuality13-14
  • 1.1.2 Origin of Intertextuality14-17
  • 1.1.3 Latest Developments of Intertextuality Theory17-24
  • 1.2 Relationship between Author and Text Read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textuality24-25
  • 1.3 Status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25-29
  • Chapter Two A Case Study on Intertextuality Theory in Reading Practice29-43
  • 2.1 Introduction to the experiment29-30
  • 2.2 Research Design30-31
  • 2.3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31-41
  • 2.4 Results and Discussion41-43
  • Chapter Three Implications of Intertextuality Theory in Reading Practice43-51
  • 3.1 The phenomena of Intertextuality in the College English Textbooks43-48
  • 3.1.1 Specific Intertextuality43-44
  • 3.1.2 Textual Pattern Intertextuality44-46
  • 3.1.3 Inter-disciplinary Intertextuality46-47
  • 3.1.4 Intertextuality of Teacher Talk47
  • 3.1.5 Intercultural Intertextuality47-48
  • 3.2 Implications of Intertextuality Theo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ers48-50
  • 3.3 Implications of Intertextuality Theo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udents50-51
  • Conclusion51-53
  • Bibliography53-57
  • Abstract57-59
  • 摘要59-61
  • Acknowledgements61-62
  • 导师及作者简介62

【参考文献】

中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程锡麟;互文性理论概述[J];外国文学;1996年01期

2 殷企平;谈“互文性”[J];外国文学评论;1994年02期

3 秦海鹰;互文性理论的缘起与流变[J];外国文学评论;2004年03期

4 黄念然;当代西方文论中的互文性理论[J];外国文学研究;1999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覃江华;;典籍英译中语篇衔接手段的翻译策略初探——以《论语》的六种英译为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2 刘利平;;词频效应和语境效应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3 高路,高远;“黄花”=“yellow flowers”?——从一例中诗英译看将互文性理论引入翻译研究的必要性[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4 赵诚;通天塔里的镣铐舞者——也谈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5 饶晓红;;昆丁:麦克白人生箴言的全面演绎——《喧哗与骚动》的互文性解读[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6 袁周敏,金梅;英语称赞语的表达方法[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7 贺鸿莉;;译者主体性的互文性诠释[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8 曹军;李明;;合作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及对策[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9 朱家胜;预测技巧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10 杨丽珍;;英语广播新闻语篇的及物性特点分析——以一则广播稿为例[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本文编号:2058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058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8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