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文化的话语逻辑与权力关系——当今文学研究的语境问题
[Abstract]:Although image discourse regards image as the center of expression, it does not exclude words. Similar to text discourse, image discourse also has grammar in expression, which is embodied in the specification and logic of image information expression. Similar to literal rhetoric, image discourse also has rhetorical features, which to a large extent are expressed in a metaphorical way, which helps to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images. Image culture has a great impact on the text culture, from the creation of writers, the publication of works to readers' reading, the interpretation of critics, the image culture is exerting influence.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0-0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全田;禅思与诗思的比较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2 李震;;刑罚轻缓化的正当性根据[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王敏;;解构主义误读理论批判[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黄颖;;文学形态与媒介变革——对网络文学的检视与评估[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李庆林;;论传播研究中媒介分析的对象和方法[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6 张群;;论“音乐形象”的确定性、可塑性、随意性[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7 朱军;论大众传播时代的两类文化英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8 闻娱;本雅明技术复制艺术理论述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9 文丽;;一场视觉狂欢的夜宴——浅析后现代消费社会中的广告话语[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10 林美宇;;兼为讯息与媒介的网络锐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丁宁;;全球化语境与中国古典美术刍议[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背景下艺术的传统与创新”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2 王子舟;;论图书馆学的相关学科[A];第四次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曹书乐;;新闻集团进入中国媒介市场行为研究[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4 李明伟;;“传播技术决定论”辨析[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5 郑志勇;;网络社会群体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6 肖云帆;;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民主与媒介素养——基于格拉斯哥媒介研究小组媒介观与方法论的思考[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2009年
7 徐瑾;;互联网时代上海高校媒介素养调查报告[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8 洪艳;;审美与媒介——影象媒介下的诗意生存[A];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9 李翔;;电视体验化传播——从节目形态到社会文化表征的研究[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林铁;;媒介知识分子:公共性与议程设置[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胡友培;城市沿街小型商业的形态呈现与成因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4 徐萍;从晚清至民初:媒介环境中的文学变革[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龚茂富;青城派武术生存现状及传播方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6 孟欣欣;大众文化视野下现代体育的视觉化生存[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7 杜波;五四文学期刊的现代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杨娟;中国媒介生产融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月;新世纪媒介场中的文学生产[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吴芳;西方男性学者视角下的女性主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实;隐秘的参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惠;中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吉瑞;鲁迅与《河南》[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余国静;从卢广作品看纪实影像特性[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5 吴演丽;论尼尔·波兹曼的电视文化思想[D];湘潭大学;2010年
6 韩韬;网络电视的传播优势与发展路径[D];湘潭大学;2010年
7 席志武;雅克·德里达解构符号学与美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曹燕宁;新媒体环境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策略[D];苏州大学;2010年
9 林燕;影像·拟像·视像[D];暨南大学;2010年
10 马晓宁;中国微博客价值与发展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涛;;“语-图互文”与中国现代小说的兴起——关于图像与文学关系的一种解读[J];东方论坛;2010年02期
2 龚奎林;;寻找文学与历史对话的场域——试论1949—1966年的文艺报刊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09年06期
3 韩书堂;文学研究的文化模式的形成[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4 王先育;论语境的范围和作用[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5 韩书堂,蒋秀丽;从文学研究到文化研究——略论文学研究模式的演变[J];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6 石群山;;后经典叙事学的接受转向[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陈伟华;文学研究中的图文互文法[J];学术研究;2004年05期
8 韦永明;;图像的转换——略谈图像文化对当代油画创作的影响[J];艺术探索;2006年03期
9 吕修峰;;图像对架上绘画影响刍议[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10 凌德祥;论语境与语言的表达[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穗萍;吴岩;陈煊之;;语境及常识性知识对代词指认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史瑞萍;白学军;;语境和动词在主题角色指派中的作用的实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戴木才;;现代人的价值观语境与人格转型[A];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4 陈安玲;;语篇构建的三元互动模式[A];2003年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年会交流论文文集[C];2003年
5 孙盛涛;;詹姆逊与李泽厚:中、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个案比较[A];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冯毓云;罗振亚;;拓开北疆文学研究新领地——《龙江特色作家研究丛书》总序[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三[C];2005年
7 陈映;;新闻客观性:语境、进路与未来[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高军;;语用预设及其翻译策略[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孙延;;学习型社会语境下的博物馆设计[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10 ;后记[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84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8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崔修建;深情凝眸中的独识卓见[N];文艺报;2007年
2 石一宁;“新世纪文学研究”渐成气候[N];文艺报;2006年
3 李利芳 南开大学文学院博士;日益迫切的儿童文学研究[N];文学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赵晋华;学者声音:文学研究与出版缺什么[N];中华读书报;2001年
5 刘再华;一部船山文学研究的力作[N];文艺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胡兆燕;文学,,到底在怎样活着[N];中国财经报;2004年
7 王逢振;文化视野中的文学研究[N];光明日报;2007年
8 刘宏志;城市文学研究的新收获[N];文艺报;2008年
9 何铿;唐文学研究集大成之作[N];中华读书报;2004年
10 汪介之;探索培养研究型人才之路的积极尝试[N];中华读书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旭;中国新时期文学理论言说者的身份认同[D];山东大学;2008年
2 芮宏明;钱穆文学研究述略[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玄宗女贵莲(释慧莲);东晋佛教思想与文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4 马世年;《韩非子 》的成书及其文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钟书林;《后汉书》文学论稿[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刁生虎;生命哲思与诗意言说[D];复旦大学;2005年
7 安军;科学隐喻的元理论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8 李朝军;宋代晁氏家族文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9 曹海军;文本与语境:罗尔斯正义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李海平;论意义的语境基础[D];吉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永民;90年代中国文化批评[D];南昌大学;2005年
2 李娜;从文学是什么到文学性是什么[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杨磊;语境和英汉翻译[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任秋兰;中国教育背景下的语境与外语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马建俊;论语境与语义推导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黄强;外交委婉语的语用探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7 罗莹;从序列模式看语境在口译中的作用[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8 仇如慧;语境的层级性对翻译的影响和作用[D];广西大学;2003年
9 马冰;语域理论对翻译质量评估及英汉翻译教学的价值[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10 吴辰宾;货币中性问题[D];苏州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1193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119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