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_《餐桌礼仪》英译汉的反思性研究报告

发布时间:2016-12-17 01:10

  本文关键词:对反思性社会学诗学的反思,,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东北师范大学》 2012年

《餐桌礼仪》英译汉的反思性研究报告

张宁  

【摘要】:本论文属于翻译研究报告形式,以对《国际商务礼仪英文教程》中的“餐桌礼仪”的汉语翻译为例,开展了相关内容的撰述与探讨。源语文稿的字数约为10000字,作者以极为简洁明了的文风呈现给读者极为丰富多样的西式餐饮文化。文章内容涵及了赴宴、点餐、餐具摆放、如何面对正式的晚餐和餐后事宜等几个部分,涉及了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多元文化介入,使其更加具备了世界性,比较全面、充实。 翻译界有关翻译策略和手法颇多,但是在翻译过程中,我们既要有效地利用各种方法,同时也要把握好尺度。不但要忠实地体现原文,还要符合汉语的习惯,努力做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餐桌礼仪”的汉语翻译过程中,把“归化”和“异化”作为主要的翻译策略,能直译的地方尽量不意译,意译的地方要注意分寸。同时“餐桌礼仪”的翻译中具体体现的翻译方法包括增词法、减词法、转换法、倒置法、重复法和肯否表达法。灵活运用,恰当表达。 本论文深刻、实际、客观地从餐桌礼仪的翻译上论述了多元文化的介入,体现了全球化的趋势,表明英译汉的翻译还需要多种语言文化的参与,要求译者对于多元文化了解、把握,并能适当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与之同时,通过国际商务中的餐桌礼仪的翻译,从一个特定的视角来解读中西文化差异,显得更具体、更实用。能够帮助读者提升语言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315.9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卫平;;英汉翻译句子成分转译探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12期

2 杨波;;谈谈汉语新闻词语的英译技巧[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年02期

3 蔡银环;;汉译英翻译中汉语无主句主语的选择技巧[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4 文军;李培甲;;航空航天英语术语翻译研究[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5 吴菲娜;;浅谈英汉文化差异对习语翻译的影响[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10期

6 严尽忠;;英语成语的文化渊源及翻译[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7 陈慧华;;跨文化语境中的文学作品翻译——以葛浩文译《狼图腾》为例[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8 韩芹;任平;;基于语料库的商务英语词汇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年11期

9 李丹;;《梦中小屋的安妮》重译技巧[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30期

10 严尽忠;;论翻译的原则[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新玲;结合汉语广告语的特点从翻译的文化转向看其英译策略[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2 廖宇;汉译英中定语的处理[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邹瑶;接受理论视角下的商务应用文翻译[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蓓;关联理论指导下导游词英译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王红娟;基于语言经济学理论对企业简介汉英翻译冗余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6 于文平;关联视角下英语科技语篇的汉译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7 孙睿;变译视角下的广告翻译[D];内蒙古大学;2009年

8 唐培培;基于语料库的国际海事公约中条件句翻译的描述性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9 陈贺侠;长句和句群的翻译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徐颖懿;《凯瑟琳的故事》翻译报告[D];河南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苏丹;反思性教学手段与大学英语教学[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2 夏妮;简论建构主义理论与外语教学[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3 张以明;;现代性的运作机制:反思性唯我主义[J];现代哲学;2006年03期

4 朱国华;;对反思性社会学诗学的反思[J];文艺理论研究;2007年03期

5 王亮;;反思性、结构性与自我认同——对吉登斯的反思性与自我认同思想的再思考[J];理论月刊;2010年02期

6 张天乾;反思性教学的认识及探索[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4年02期

7 王笃勤;小组合作学习行动研究[J];国外外语教学;2004年01期

8 夏昕;论反思性教学策略及其运用[J];体育科研;2005年02期

9 高丙中;;民族志发展的三个时代[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李敏;;审美现代性与当代电影艺术——当代电影艺术的反思性[J];电影评介;2008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明柯;;汉藏历史关系的新思考:兼论反思性历史研究(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族群交往与宗教共处”社会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2 曹东云;;信息技术支持的反思性外语教学[A];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暨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严志兰;;加速还是缓解社会学危机:后现代主义社会理论与社会学理论转型[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周宪;;审美现代性的四个层面[A];探寻美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2001—2006)纪念文集[C];2006年

5 缪建平;;引领教师进入“反思性教学”状态[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6 徐波;沈建华;梁胜男;;体育新课程教改中“教学惯习”的反思性探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7 徐惠良;;构建初中数学教与学反思机制的实践与研究[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8 沈湘平;;略论风险与和谐[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杜吉刚;;反思要素的缺失——中国现代性文论建构中的艾布拉姆斯问题[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10 朱红文;;社会科学观念的变革与和谐社会的建设[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杨建光、张松凌;[N];昌吉日报;2009年

2 邱耕田;[N];社会科学报;2000年

3 记者 韩永强 张茜;[N];三峡日报;2007年

4 梅永存 涂洪长;[N];福建科技报;2008年

5 胡鹏林;[N];文艺报;2006年

6 文韬;[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7 特约记者 郭忠华;[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8 卜 之;[N];中国教育报;2003年

9 四川大学地方政府研究中心主任 姜晓萍;[N];中国社会报;2005年

10 周宪(学者) 刘国鹏(本报记者);[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米丹;风险社会中的反思性科技价值体系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2 侯瑞雪;论“国家—社会”框架下的中国法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李彦文;不是之是——李锐小说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4 胡丽;科技风险预防的综合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李鸿;现实社会结构观与西方社会结构理论批判[D];吉林大学;2005年

6 周启杰;历史:一种反思性的文化存在[D];黑龙江大学;2004年

7 龙霞;实践与法的合理性[D];中山大学;2006年

8 梁永平;理科教师科学本质观及其教学行为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琼;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取向的知识教学变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良华;行动研究的史与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娟芬;反思性阅读训练对高中学生“读写任务”成绩影响的实验研究[D];广州大学;2013年

2 侯洁凌;《中国教育改革》讲座的口译实践反思性研究报告[D];吉林大学;2014年

3 王荟;《现代大学政策研究报告》讲座口译的反思性研究报告[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4 杨柳;《基础教育改革与趋势》交传实践反思性研究报告[D];吉林大学;2014年

5 高杨;小说《春蚕》翻译的反思性研究报告[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6 王玮;对发展中国家教育研修班讲座口译的反思性研究报告[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7 孙铭蔚;化妆理论与技巧汉英翻译的反思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8 张馨俪;教育援外培训讲座口译的反思性研究报告[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9 侯彩颖;教师反思性自我评价[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于鹤凝;《中国基础教育教师发展战略与培养模式的改革》讲座的口译反思性研究报告[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对反思性社会学诗学的反思,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60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160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c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