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文学穿越现实的独创方法——以中外经典作家为例

发布时间:2018-08-12 20:13
【摘要】:在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界,用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这些普遍性的创作方法,是否可以解释中外经典作家的独创性和原创性,是一个新的文艺理论和文学批评问题。陀思妥耶夫斯基、鲁迅等作家在文学独创方法上的共同经验,都是针对社会现实提出作家独特的哲学或人文问题,然后针对这样的问题建立起来作家独特的个体理解,再由这样的理解派生出作品独特的文学性结构,从而呈现出"个体问题———个体理解———个体结构"的方法图式。否定主义文艺学将这样的方法解释为"穿越现实的文学创作方法"。这样的方法可以利用现实主义的写实、浪漫主义的奇幻和现代主义的心理、变形等方法,可以突破时代、文化和既有文学资源的束缚获得重大创新。
[Abstract]:In the field of literary criticism and literary theory, it is a new problem of literary theory and literary criticism whether the universal creative methods such as realism, romanticism and modernism can explain the originality and originality of Chinese and foreign classical writers. The common experience of Dostoevsky, Lu Xun and other writers in the creative method of literature is to put forward the writer's unique philosophical or humanistic problems in the light of the social reality, and then to establish the writer's unique individual understanding in view of this kind of problem. Then the unique literary structure of the works is derived from this understanding, thus presenting the method schema of "individual problem-individual understanding-individual structure". Negativism interprets this method as "literary creation through reality". Such a method can make use of realistic realism, romantic fantasy and modernist psychology, deformation and so on, and can break through the shackles of times, culture and existing literary resources to obtain significant innovation.
【作者单位】: 浙江工商大学中国文化理论创新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式当代文学性理论创新研究》[11BZW008]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文学性与好文学的关系研究》[08JA751039]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文学性与好文学的关系研究》[10CGZW02Z]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0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增田;公平:道家黄老学派的法价值追求[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2 谈家胜,何根海;杜荀鹤仕进与引退的心理解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3 吴先伍;庄子智慧说[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4 赵炎才;中国近代经世致用思想基本特征刍议[J];安徽史学;2003年02期

5 侯宏堂;;余英时对“宋学”的现代诠释[J];安徽史学;2011年05期

6 张树俊;;论文化自觉与文化保护[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7 曹海婴;论中国建筑中虚形空间的意义[J];安徽建筑;2001年02期

8 何一;;两次文化宣言与文化策略的逻辑演进[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9 张胜仪;;从唐宋女性服饰变迁看社会上层群体的审美态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7期

10 查昌国,吴海波;“中国思想史”教学中儒家边缘化透视[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孔志国;;制度规避[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2 董柏林;党宁;;恪守与超越:明清士绅教化的双重取向[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赵泉民;;20世纪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合作主义经济思潮[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4 陈立旭;;儒学精神旨趣与阳明心学的兴起[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刘晓东;;明代丞相制度新论——“内阁非相说”质疑及其他[A];明史研究第7辑——谢国桢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专辑[C];2001年

6 李玉生;;唐令与礼的关系析论[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7 闫润鱼;;试论有中国特色的自由主义(1890~1949)[A];中国近代史上的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1840~1949)”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王悦;;梁漱溟与新儒家乡治论传统[A];第九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3年

9 张振国;翟海峰;;对重刑的一个历史透视[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外国刑事法律的理论与实践[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炼;张君劢的伦理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3 陈维亚;变革型领导对企业创新能力影响之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4 郑爽;我国教师教育者开展自我研究的初步探索[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黄晶梅;中国政府公务员行政伦理失范治理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徐伟;超越与救赎:神秘主义精神气质与中国近代政治思想[D];浙江大学;2010年

7 肖芳;推进农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8 孙旭红;居今与志古:宋代《春秋》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成庆;晚清的历史意识与乌托邦意识[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吴超;经、史视阈下的清初实学学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雷;法家君主专制理论与秦朝的兴衰[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铭;先秦儒道游观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明娇;和谐社会视野下高校公民教育初探[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张金林;论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的改造国民性思想[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媛媛;试论列宁晚年对文化的思考[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华;雅俗之间[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韩毅勇;蔡尚思学术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海霞;康有为儒家经典诠释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孙继宇;中国传统文化对汉代司法运行机制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杨方方;胡适的中国思想史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发展”马克思主义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J];文艺理论研究;1986年05期

2 罗勋章;论作家的亲和力[J];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07期

3 柳婷婷;雷华;苏勋;;经典被发掘的意义[J];鸡西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4 陆贵山;;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理论与实践[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 陈超南;;关于文艺的定义[J];上海文学;1979年11期

6 杨晓新;解“经”与求“道”之间——关于艺术与意识形态问题的思考之三[J];濮阳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7 杨增和;;文学经典:跨时段的多维张力空间[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7年03期

8 江连山;;如何把农战史研究引向深入[J];绥化学院学报;1987年02期

9 杨晓新;艺术与意识形态——关于艺术与意识形态问题的思考(二)[J];濮阳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10 沅芷;;经典是什么[J];温州w,

本文编号:21802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1802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9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