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元代小令英译初探

发布时间:2018-08-18 10:39
【摘要】: 据本文作者调查,元曲翻译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国内外都较缺少元曲译本,特别是其小令的译本。本文的目的在于唤起学界对小令翻译的更多关注。主要参照了许渊冲的诗歌翻译理论及中国传统诗学与美学,结合纽马克(及其他翻译家)的翻译理论,给出了本文作者对某些有代表性小令的译文,并与其他译者(许渊冲,辜正坤)的译文进行了对比分析,目的在于寻找较好的小令翻译方法。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对于“雅派”小令的翻译,意境美是意美的一个关键部分(以许渊冲的“三美论”为参照),译者应当敏锐的察觉隐藏在意向之下的意境并力求在译文中再现这种意境。如有必要,译者有理由改变原诗的具体用语。总的来看,“雅派”小令的语言精美雅致,为了重现意境美(意美),这种精致的措辞风格应当予以保留。音美和形美也是重要的。译者应当在三者间寻求恰当的平衡。对于“俗派”小令,本文研究了许渊冲和辜正坤的译文,,发现两者都未能充分重视原诗的风格特征,尤其是后者。无论原诗的实际情况如何,辜都倾向于使用古雅的文风。这种方式值得商榷,因为损失原诗的风格特征也意味着破坏其意美。因此,本文作者在许渊冲的“三美论”之外增加了第四重美,即“风格美”。作者希望原诗风格的再现能得到更多重视,特别是“俗派”小令的口语化风格。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author's investigation, the translation of Yuan qu has not received due attention.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there is a lack of translation of Yuan qu, especially its version of Xiao Ling. The purpose of this thesis is to arouse more attention to Xiao Ling's translation. Referring to Xu Yuanchong's poetry translation theory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poetics and aesthetics, and combining Newmark's translation theory with other translators, the author gives the translation of some representative Xiao Ling and other translators (Xu Yuanchong).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find a better translation method for Xiao Ling. The main results of this thesis are as follows: for the translation of Xiao Ling, The beauty of artistic conception is a key part of the beauty of meaning (referring to Xu Yuanchong's "the three Beauties"), and the translator should be acutely aware of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hidden under the intention and strive to reproduce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in the translation. If necessary, the translator has reason to change the specific terms of the original poem. In general, the language of Xiao Ling is elegant and elegant. In order to reproduce the beauty of artistic conception, this delicate style of wording should be preserved. Beauty of voice and beauty of form are also important. The translator should strike a proper balance between the three. As for Xiao Ling of the popular School, this paper studies the translation of Xu Yuanchong and Koo Zhengkun, and finds that neither of them has paid enough attention to the styl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iginal poem, especially the latter. No matter what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original poem, Koo tends to use elegant style. This approach is debatable, because the loss of the style of the original poem also means destroying its beauty. Therefore, the author adds the fourth beauty, that is, style beauty, to Xu Yuanchong's Triple Beauty. The author hopes that more attention will be paid to the reproduction of the original poetic style, especially the colloquial style of Xiao Ling.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H315.9;I0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颖;;从文化影响看译者对唐诗意象的英译——以庞德、韦利和许渊冲的译作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胡银根;彭利元;;从译介学角度评析肯尼斯·雷克斯洛斯的《一剪梅》英译本[J];唐山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旺堆;;第十八届世界翻译大会剪影[J];民族翻译;2008年02期

4 熊皓;;从帕尔莫文化语言学视角浅析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中的意象再造[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邓永霞;;意象与意境——论意象派诗歌与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境界追求[J];青春岁月;2011年12期

6 仍冰;;著名的汉学家、翻译家尼古拉·斯别什涅夫(司格林)教授逝世[J];国外社会科学;2011年05期

7 旺堆;;在全球翻译界搭建友谊、沟通、交流的桥梁——第十八届世界翻译大会及其民族分论坛概述[J];民族翻译;2008年02期

8 王艳芳;;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组合技巧[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年22期

9 何刚;;《诗人 翻译家 曹葆华》(诗歌卷、史料/评论卷)正式出版[J];中国诗歌研究动态;2011年01期

10 ;第二批全国少数民族资深翻译家名单[J];民族翻译;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吕佳擂;任东升;;如何确定翻译家的国别归属[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上海翻译家协会举办第十四届“金秋诗会”[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二辑)[C];2007年

3 刘士杰;;中西合璧 儒雅温厚——访诗人、翻译家屠岸先生[A];屠岸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王洪涌;;中国古典诗歌艺术语言的特征[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5 刘宗和;;大翻译家的艺术再创造——以评森鸥外的译作《即兴诗人》为中心[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6 马大康;;古典诗美规范的突破——简论“五四”时期郭沫若诗歌的历史贡献[A];“郭沫若在日本”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1988年

7 张大为;;向着永恒的心影栖息——论屠岸的诗美创造[A];屠岸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鲍昌宝;;重回起点:新诗发生学意义上的再认识——评《胡适新诗理论批评》[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五辑)[C];2008年

9 郭亚丽;;翻译与文化的融合[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10 陈月红;;中国古典诗歌翻译研究十余年综述[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胡小跃(海天出版社海外部主任、法语译审);翻译家任重道远[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2 通讯员 感译;市翻译家协会基金项目有望获资助[N];孝感日报;2008年

3 记者 匡丽娜 实习生 吴楠;重庆市翻译家协会成立[N];重庆日报;2009年

4 张建国;全军第二届资深翻译家表彰大会召开[N];解放军报;2009年

5 湖北大学 黄伟;田子渝:当好红色理论“翻译家”[N];中国教育报;2009年

6 北京大学副教授 胡泳;翻译家的位置[N];南方周末;2009年

7 记者米日古力·吾 李静;我区表彰三位资深翻译家[N];新疆日报(汉);2010年

8 本报记者 傅小平;德语翻译家钱春绮去世[N];文学报;2010年

9 ;陈登颐:隐身青海的翻译家[N];青海日报;2010年

10 韩东;翻译家,您慢一点吧![N];东方早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在照;越南汉诗与中国古典诗歌之比较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2 蒋向艳;向着中西文化“第三元”的自觉探寻[D];复旦大学;2005年

3 王勇;《论语》英译的转喻视角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4 陈可培;偏见与宽容 翻译与吸纳[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5 洪雪花;意象主义在东西方文学中的回返影响研究[D];延边大学;2006年

6 甘玲;中国古代诗学和语言学[D];四川大学;2007年

7 许平;品境——细读《神州集》[D];复旦大学;2006年

8 赵美玲;中国古典诗歌在泰国当代的传播与影响[D];上海大学;2010年

9 严慧;1935-1941:《天下》与中西文学交流[D];苏州大学;2009年

10 陈庆辉;诗兴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媛媛;元代小令英译初探[D];浙江大学;2007年

2 袁琴;中国古典诗歌的可译性及其局限[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3 姜妹;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中的创造性发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4 武小唐;中国古典诗歌中的隐喻及其翻译[D];广西大学;2006年

5 胡梅红;组合关系和联想关系在中国古典诗歌翻译中的运用[D];苏州大学;2004年

6 袁媛;美国现代诗里的中国声音[D];厦门大学;2006年

7 康柳阳;中国古典诗歌文化误译的哲学阐释学解析[D];湘潭大学;2008年

8 周芙婧;从模糊语言学的角度解析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9 谢寒星;从模糊美学的角度论古诗意境的英译[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10 冷赛猛;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中的文化陷阱[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1892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1892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1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